(一)
像孙悟空这么个猴精猴精的,究竟是如何自投罗网,戴上那个该死的紧箍儿呢?当时的情况很值得回味。
当时,孙悟空与唐僧赌气跑掉,观音菩萨化成一个老母,给唐僧送来了这顶花帽和一领直裰。等孙悟空回来后,发现包袱里“光艳艳的一领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心生好奇。唐三藏便“顺口答应道”:
“(这)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这到底是唐僧即兴的点子,还是早有预谋,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这句话真的很有效果,正抓住了孙悟空贪玩取巧的性格特点。孙悟空便央求师父:“把这花帽儿送给我吧。”唐僧还矜持着,说送是可以的,就怕长短不一,你先试试吧。
孙悟空一穿上,唐僧饭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赶紧默默地把那紧箍咒念了一遍,看到果真有效,孙悟空痛得打滚,他满意地放心了。
这就是“心猿归正”事件,取经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孙悟空“猴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身不由己,长恨此生非我有,好比吃了三尸脑神丹的岳不群……
讽刺的是,说谎话如此有天分的唐僧,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倒是:“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所以,每当看到有人说唐僧蠢,黑白不分,屡教不改,脑壳就像被夹过一样,我就想跳出来大喊:唐僧不叫蠢,那叫装蠢!
唐僧岂止不蠢,用流行话说就是“精到内伤”。我也非常纳闷,唐僧从小在寺庙里成长,怎么那么懂得江湖规则、世故人心呢?以下略举一二。
见悟空打死强盗,他谆谆教导:“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这话里面的水很深,逻辑也很复杂。你一定要跳过“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之类的花花边边,才能看到唐僧的真正意思,他其实是教孙悟空要懂得判断形势,现在“山野中无人查考”还可以,要是在城市也是如此,你就完蛋了。但你完蛋不要紧,要紧的是,师傅我,也要被你拖累了。
这个精明的道理隐藏在那些劝人为善的句子里,乍看起来好像唐僧在抒发他的慈悲胸怀,一定要仔细辨认,才明白唐僧的真正教诲,这是唐僧的“太极说话法”。说话绕来绕去,是唐僧的重要特点,周星驰以此诞生出一个悲剧:孙悟空被他啰唆得寻了短见。但是,同学们啊!唐僧岂是简单的啰唆?他之所以要啰唆,只不过是不让自己的观点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所以用众多的语言丛林使它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罢了。他的啰唆,是一种说话艺术,是在自我保护啊!直来直去的人如孙悟空,往往领会不了他的精神,待到领会了,又被他的极品给吓了一跳。
请看第五十六回,悟空打死了两个抢劫的强盗后,唐僧给这两个强盗念的倒头经:
拜惟好汉(靠,强盗一死,就成了好汉了?怕人家阴魂报复,唐长老讨好起他们来了),听祷原因:念我弟子,东土唐人。奉太宗皇帝宗旨,上西方求取经文,适来此地,逢尔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县,都在此山内结党成群。我以好话,哀殷勤。尔等不听,返善生嗔。却遭行者,棍下伤身。切念尸骸暴露,吾随掩土盘坟。折青竹为香烛,无光彩,有心勤;取顽石作施食,无滋味,有诚真。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猪八戒听不下去了,说师父倒是推了个干净,不过我和沙僧也没打他们,你得替我们声明一下。唐僧又补充祷告: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孙悟空听到这里,忍不住笑道:“师父,你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打人,却也是为你……”
“忍不住笑道”,这个“笑”肯定是苦笑,孙悟空这种头脑简单的人,哪里能想象得出唐僧的极品程度?现在让你这种石头里跳出来的怪物,见识一下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俗世智慧吧。
孙悟空打死杨老头的儿子时,唐僧则是这样劝他:“你这泼猴,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虽然他的儿子不肖,与我无干,也不该就枭他首……”
唐僧的意思是,杨老头的儿子虽然很不肖,但与我们不相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要管这个闲事干什么?另外杨老头认识了我们,他哪里能放过我们?我也就被你拖累了!
到这里我们明白,唐僧劝孙悟空为善,归根到底,担心的是自己被孙悟空拖累。他怕吃亏,怕负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此精明才干若用在政界上,倒也不失一种作为,可惜在寂寞的取经路上,除了被孙悟空辱笑之外,似乎没落个好。
(二)
孙悟空打死了杨老头的儿子,唐僧第二次赶走了他。孙悟空天上地下想了一遍,觉得在这个情况下最可投奔、最能收容自己的,还是观音菩萨。
到了菩萨跟前,第一件事是哭诉——我自从跟了那个唐长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都不说。想我当年为人,何曾受那个气来,如今这样一个脑残傻逼变态狂,因为你任命他为我的领导,害我受气不说,还受他赶……
孙悟空所说,句句属实。说到他曾为唐僧所做的事,原文其实有文化得多,是这样说的: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显而易见的,唐僧根本离不开他。六耳猕猴说的没错,唐僧离了孙悟空,连水都喝不上。这些,唐僧未尝不知道,但他为何还要三番五次赶走孙悟空?就算为现实计,没敢赶走他,也时不时要念一番紧箍咒折腾一下他。就算和平日子,风平浪静,他对孙悟空的嫌恶,也是不加掩饰。
唐僧,现如今已成为啰唆、窝囊和虚伪的代名词。但站在唐僧的位置想一想,也怪不容易的,孙悟空给他带来了多少尴尬!
这猴头习惯满嘴跑火车,吹牛、调侃、开玩笑,抓住一切机会嘲笑唐僧。两位结合不久后在鹰愁涧,落伽山山神土地送了些鞍辔给唐僧,慌得个唐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孙大圣只在一边哂笑,风言冷语说人家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祷祝,看不见你磕头,像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拜什么拜?!听得唐三藏直喊“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投宿者对孙悟空、猪八戒的丑怪嘴脸感到害怕,悟空便说:“八戒,你把那丑也收拾起些。”唐三藏特别天真无邪地问:“相貌是生成的,怎么收拾?”行者嬉皮笑脸:“把那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师兄弟俩嘻嘻哈哈,为师那正经劲儿刚好是个笑点。
“三打白骨精”那一节,悟空对化斋稍有厌词,受到唐僧义正词严的批评,他忍不住捂着耳朵来一句:“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尊贵……”其讽刺意味更是深得人心。
总之,唐僧的窝囊形象,很大程度是拜孙悟空的放肆所赐。这师徒两人凑在一起,就有了漫画效果,唐僧在困难面前面如土色,“如雨淋的蛤蟆”,他不会恨自己丢脸,但一定特烦孙悟空不当一回事的狂劲。
唐僧注重教条、伦理、规矩、秩序……所有这些看起来都受到孙悟空蔑视的东西。孙悟空蔑视的姿态,其实就是在挑战唐僧的心理底线。如果说唐僧代表古板者,猴头就代表散漫者,需知古板者对散漫者的反感,一向十分深刻,这不仅是审美方面的原因,而是,散漫会令他们感到生活充满变数,充满不安定感,探到他们的心理底线。古板的人由衷地看重秩序,并在秩序里体会到一种价值。当这秩序被人为地造成混乱,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一种轻侮。这对他们的心理,就是隐晦的伤害。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与唐僧相比,孙悟空这种稀松随便的人,就是个光脚的。这两种人相处起来,若有矛盾,当然是穿鞋的心理成本更高些。唐僧的烦躁,只能化作一句无关痛痒的口头禅:“这猴头弄杀我也!”我觉得若不是因为取经,在日常生活中唐僧和孙悟空相遇,他们肯定是远远避开彼此,免得给自己添堵。
孙悟空另一让人不爽处,是一直高声叫嚣自己很能,别人很无能。不巧的是,唐僧还真就是太无能。
外行领导内行的合作模式,最忌这内行还没眼色。说起来,孙悟空对唐僧的感情倒是真诚的,保护也是尽心尽力的。五庄观的镇元大仙,曾说了句公道话:“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可惜这“孝意”被他开口闭口说师傅“脓包”“忒不济”给消磨掉了。人家本是文绉绉地“为师”这“为师”那,自我陶醉在师道尊严里,乍听那一声声“脓包”“忒不济”,真是噩梦。
何况,还会影响唐僧在其他人(包括其他徒弟、领导、对手,甚至敌人)面前的威信,唐僧可是“有身份的人”,也许隐隐知道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分量经不起推敲,越是没底气,则越要强调。唐僧的心理压抑,孙悟空的不解人意要负一定责任。
相比之下,猪八戒就很聪明。唐僧偏爱猪八戒,理由是:“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他会编什么谎?又是你捏合什么鬼话赖他哩!”奇怪,猪八戒怎么就耳朵盖着眼了?耳朵盖着眼怎么就愚拙了?愚拙怎么就不会编谎了?整句话就是信口拈来的,依我看,猪八戒要说愚拙的话,就是一种对唐僧来说很“恰好”的愚拙,让人觉得安全,还唤起适当的怜惜。
所以,不要总怪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恶毒。比如救乌鸡国国王那一节,唐和尚将那“话儿经”连续念两遍,貌似听从了猪八戒的撺掇,事实是听从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怨恨。
有一个法国故事,因为被张爱玲写过而十分出名,我将张爱玲原文抄在这里:
这是个法国故事。法国人的小说,即使是非常质朴,以乡村为背景的,里面也看得出他们一种玩世的聪明。这一篇小说讲到阿尔卑斯山上的居民,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埋在雪里,种种危险。一老翁,有一个美丽的女儿,翁择婿条件太苛刻,大家简直拿他没办法,有一个青年,遇到机会,救了老翁的命。他想,好了,一定成功了。另一个比较狡猾的青年,却定下计策,自己假装陷入绝境,使老者救他一命,从此这老者看见他就一团高兴,吻他、拥抱他、欢迎他,仅是他的存在就提醒大家,这老人是怎样的一个英雄。看看那一个有恩于自己的,却像见了真主似的,很不愉快,于是把女儿配给那狡猾的青年,青年在结婚前,喝醉了酒,说出真心话,老人知道受骗,把女儿收回了——但这是太恶俗的尾巴。
可惜孙悟空生在中国,没有看到这个故事,不然,或许对他有所启发,态度和策略都会有所改变。那样的话,唐僧的处境和心情都会好很多,也许就变得可爱一些。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