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爱情散文 >

被快乐的王昭君

时间:  2024-01-27   阅读:    作者:  胡展奋

  在昭君的故乡徘徊。心情阴晴不定。

  昭君故里位于湖北宜昌市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名昭君村,又名宝坪村,南襟香溪,北枕群峰,崖壑含翠,秀色如画。但无论在哪,所有与昭君有关的文字似乎总脱离不了这样的语境:“国事为重、含笑牺牲”、“愉快地继续作出贡献”、“睦邦亲善的佳话”——一语蔽之,她非常快乐。

  但她真很快乐吗?自2006年去了一趟蒙古,我就知道我们的一些叙述,每行文至此就十分虚伪。

  因为说她很快乐,首先她的胃就不答应。

  首次会心千古的反胃来自国际列车的餐车,当蒙古厨子手里的“清炒虾仁”和“香菇菜心”都腥膻得如同羊油爆炒时,我就心想,当年的昭君一定和我一样难以适应!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其次是沙暴的滋味。天快亮时,我们是被沙尘呛醒的,那气窗只是隙开了一条缝,滚滚的沙柱就逼抢而入,列车内刹那间就雾失楼台,沙迷津渡,无数悬浮的尘埃吸入肺部,如同被石灰包击中一样令人窒息,想当年,昭君常年被这样的沙暴窒息着,会很“快乐”吗?

  我们一直被告知:昭君“主动”出塞和亲,是她“深明大义的表现”,因此,她出境时据说是这样的场景:“满脸含笑,风姿绰约的王昭君着胡装,骑骏马,愉快地奔向通往匈奴的和亲之路”。(《昭君自有千秋在》,见《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一期)。

  如此“愉快”地强断当年昭君“很愉快”,我以为是很没心肝、很没人性的,她本楚人,楚人好调味,擅长煨、蒸、烧、炒,入宫后虽然被冷落,想那饮食环境应当还是五味俱全的,但因为不满于被边缘(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汉书》、《后汉书》都写得很明白,昭君是赌着气,要求和亲的,这种情况颇类两千年后的“上山下乡”,很多女知青都是高压之下,怀着侥幸和对未来莫名的憧憬而“出走”的,但匈奴吃什么?穿什么?习俗如何?“丰容靓饰,久居深宫”的少女王嫱根本就不曾想过。离京后,吃惯稻米的她开始吃面食,大概一路吃到河东(山西),沿途官员迎送,勉强还能对付,然而一出雁北,随行的匈奴哪里还能拿得出中土饮食来?于是最后的浪漫也没有了,她必须直面一团腥膻,而且天天如此。说她为了自己的使命和朝廷的威仪而隐忍不发,应该可信,但说她“膻并快乐着”而且“满面含笑”,心花怒放,未免太伪了。

  路途的艰辛本可想象。她要跨越的大漠,横亘在我国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南北纵深约500华里,东西宽近千华里。自古以来,山西、河北的商人去蒙古做生意,先一路跋涉到内蒙包头市附近的“赛汗塔拉”住下,备足粮、水、草料,等到天气晴好,再鼓勇北上。顺利时需1个月,才能穿越这片大漠。如遇到连续肆虐的沙漠风暴,就可能被大漠吞噬。

  千娇百媚的王昭君即令没有被沙暴吞没,满头满脸的细沙也将使她非常沮丧,洗澡是不可能的,洗脸也勉强,珍贵的水首先用于饮用。

  更令她痛苦的是,双方在文化上冲撞太大,老单于死后,小单于要娶母为妻,这在昭君是万难接受的,于是“上书求归,成帝饬令从胡俗,遂复位后单于阏氏”。可见王昭君在老单于死后,曾经要求回国,但因为“大义”的需要而被令“从胡俗”,嫁给“儿子”,只活了33岁,她的诗歌最能说明她的心情:“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路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千年以下,我们即令不去谴责汉庭的冷血,要说心情,我辈只有到实地体察,才能感受一个孤悬塞外的少女的凄凉、无助和绝望,近人曹禺有剧作《王昭君》,描写她出塞和亲,内心不但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兴高采烈,壮志遏云,好像肩负“誓让塞北变江南”的重任似的,那么悠闲地欣赏“草原之夜”,那么轻而易举地“弓马娴熟”,那么津津有味地品尝加了盐粒的漠南奶茶,那样的昭君,不但现在看来实在是太“政委”,而且也把曹禺给彻底毁了。

  和亲无奈但又必要;但即令促进了“民族和睦”也请不要造假,你不能卖掉了一个人还死死摁住她“快乐”,历史没有这样的玩法。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