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爱情散文 >

母亲比我快乐!

时间:  2024-01-27   阅读:    作者:  陈瑞琳

  清明之夜,我竟忘了给母亲烧纸。夜半睡去,母亲竟来了,笑盈盈地看我,还带了好些从前我最爱吃的、穿的。我惊呼:“妈,你回来了?”扑过去抱她,她竟泥一样地化了。十多年过去,我不再为母亲流泪,因为我越来越相信灵魂的存在,母亲的“灵”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

  十八年前,突然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这一“去”就是万水千山。1995年夏天,眼看就要告别移民闯荡的万般辛苦,忧虑的母亲却在一个黎明前的暗夜闭上了她五十七岁的双眼。隔山隔海,我不能归去!一直牵挂我的母亲终不能等到那张绿色的通行证,更不能等到我那腹中的孙儿呱呱地落地。“子欲养,亲不在”,母亲的骤然逝去,成了我海外生命里不能抚平的痛。

  人到中年,总是会想起自己究竟从哪里来。生命本是一个链条,一节一节下传,赶在时光的隧道里,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只能往下而不是往上。恍然驻足,才发现血脉的承传却是一个逆反。如今每每照见镜子,分明就是母亲的轮廓,还有日日的吃饭穿衣,甚至说话和思想,都无时无刻地告诉我母亲与我同在。

  母亲走后,我开始惧怕岁月,因为那棵曾经为我挡住死亡的树倒了,我的前面变得如此空旷。树虽然不在了,但那个坑还在,想要活下去的我就常常守护着这“坑”,思念着那大树底下枝枝蔓蔓的故事。很多年过去,终于明白,眼泪已不是怀念,高兴起来才是对母亲真正的纪念。一个大时代中的普通女人,母亲的一生虽短,但她从生命里汲取的快乐,其实比我多了太多。

  母亲姓骆,生在陕西渭河北岸的一个骆家村。那个地方几千年风调雨顺,家家都有在外面上学工作的儿女。外公、外婆无子,就学着亲戚们努力地供母亲念书。母亲的一个堂姐,早年上的是有名的故市中学,那学校创办时李大钊都写过贺信,不少老师都是地下党,母亲的那位堂姐后来就去了延安。母亲因为年少,十岁就赶上了“解放”,后来考进了渭南城里的瑞泉中学,在那里遇见了我的父亲。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高中毕业时,父亲家境衰败,不得已到了陕西师大学数学,母亲则因为考作文“我的母亲”,通篇写自己的老母亲而只字不提“祖国”,被录取到西安体育学院扔铁饼。祸兮福兮,两个社会主义的螺丝钉竟然就顺利地结婚生子。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是很多中国人告别青春的分水岭。对于一个女人,为妻、为母,更是人生的重要分界线。结婚后的母亲完全地改变了自己,从我有记忆开始,她的那双手除了讲课时留下的粉笔末,就是用来寻找食物和制作食物。母亲对于食物的热爱,至今想来甚至都有些悲壮的意味。

  我每每想起母亲,首先想起的就是她身上那些与食物相关的味道,准确说就是厨房里的味道。那里面有碎肉的香,葱姜的香,米面的香,还有油烟的香,一起融在母亲的身上,窄小得只容一人转身的厨房,俨然就是母亲一生中醉心的战场。

  都说儿时的岁月清苦,但我的记忆里却有许多好吃的记忆。也不知道母亲哪里学的本事,她会用石灰给我们腌松花蛋,那蛋真的变成松塔那样的棕色,上面长着一朵朵小花。夏天时母亲用西瓜瓤晒酱,红红的酱汁咸中有甜,比买的面酱还好吃。秋天来了,母亲到处搜集医院里挂吊针的瓶子,把过季的西红柿灌进那瓶子里存到冬天,待到大雪飘飘时给我们做西红柿鸡蛋汤。快到冬天,母亲在后院的墙根下挖一条沟,把萝卜白菜葱埋在地下等待春天。

  小时候特别想吃肉,可是每人每月只能分配到四两肉,吃到嘴里的只有加了盐的碎油渣。最绝的是母亲能找来羊油,给我们夜里炸油条,还要趁热吃,否则腥味就受不了。母亲还能找来肉皮,熬成肉皮冻,撒上葱花和辣油,味道真是好。每当快过年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拜托她的学生多方打探乡下人哪里有猪头肉的下落,于是,我们家的厨房里就总能蹲着一个麻布包的大大的家伙。

  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夜晚,炉子上炖着热水,红红的煤球里插着一根铁棍子,就看见母亲用那烧红的铁棍子烫猪头脸上的毛,再一次次地用开水清洗,最后放进大锅里煮,没多久,满屋就开始弥漫着油气里散出的肉腥腥的香。母亲做的猪头肉很特别,一定要煮到头骨散开,但并没有完全化掉,然后将骨头拣出,再将肉汤滤过,用布包紧了碎肉,压在瓷盆里,冻到窗外去。三十的晚上终于到了,就见母亲从外面抱回大瓷盆,将肉倒出,切成片,拌上葱花姜丝和浆汁佐料,装在盘中,然后从床头下摸出一瓶藏了很久的西凤酒,放在爸爸面前。

  到了端午节,母亲不会包粽子,但能找来叶子和江米,再请来街坊邻居帮忙。印象里母亲的手在米水里泡得更加白胖,总也捏不好粽子,只好一次次拆了重新再包。终于全部包好了,夜里煮进锅里,母亲一次次去看水熬干了没有。直到早晨,我们拿出粽子,兴高采烈起来,看母亲却坐在沙发上歪着头睡着了。

  那年月我和妹妹在西安城里念大学,每逢过节,大家都盼着我妈妈来,因为她总会带好吃的给我们。如果实在做不出好吃的,母亲就用猪油把面粉炒熟加盐,装在袋子里,留给我当“油茶”早点,难怪同学们说我的脸越来越圆了。记得那次送母亲上公共汽车回家,母亲告诉我:“听说广东早茶很好吃,等妈将来有机会尝尝。只要妈吃过了,就能给你做。”那些年,我就一直惦着要请妈去吃广东早茶,但到末了她也没能吃到她想象中的广东早茶。

  八年“抗战”后回国,给母亲扫墓,黄昏的雨丝将青青的墓碑石板洗刷得尘土不染,上面竟然并列刻着母亲和父亲的名字。鬓发已苍的父亲遥望着绿色的山坡凝神痴想,蓦然回头问我:“你在美国可见到有猪头肉卖?”

  想念母亲除了“吃”,还有“穿”。怎么记忆中的小时候就没有穿过商店里卖的衣服,老是看见母亲在床上裁裁剪剪。那时候买布是要布票的,母亲似乎总在为“布”发愁。但母亲颇有神通,常常托人从上海买回那种不要布票的花色绵绸,做成夏天的裙子或冬天棉袄上的罩衣。有时布料不够,母亲就把自己年轻时的衣裙咬牙裁掉。

  最有趣的是当初我们家的好邻居就是百货大楼里卖布的,母亲就常常拉着我去柜台上看她,其实是想看看有没有那种裁剩下的不要布票的布头。家里的布头攒多了,母亲就给我们做各式的短衣短裤,再剩下的布头她还会做成更小的衣服,送给那些刚刚生了孩子的人。永远记得那一天,母亲正在做饭,百货大楼的阿姨托人捎话说有布头,妈妈就交代我看好炉子,结果我自做主张地烧油,一把浇在右手掌,最后的结果是母亲痛心我半年不能上学,我的心痛却是为了买那治烧伤的獾油花了母亲多少买布的钱。

  母亲去世时听说前来吊唁的人流排队到马路上,认识母亲的人太多,除了她的学生,楼上楼下,楼前楼后,几乎都吃过母亲做的饺子或煎饼。还有远近的邻舍,但凡年轻的,家里都有母亲送的婴儿服。

  有年春夏,我在西北大学筹办西安市高校的研究生大联欢,想叫母亲做一件“五四”女学生穿的那种宽袖上衣。母亲苦思冥想,说实在做不了。我出门寻觅,找不到那种月白色的布料,就买了一块雪青色的化纤布来代替。母亲真是愁死了,那晚我就像个宪兵,站在母亲身后,逼她下剪子。也不知道改了多少次,那件衣服终于做成了。凌晨母亲送我出门,眼里满是红丝,笑得一脸皱纹,向我这个催命鬼挥手。

  那个雪青色的小褂,随我漂洋过海,如今还挂在我的衣橱里。虽然永远都不会再穿,但喜欢一次次看它,抚摸它,说不清是幸福还是痛苦。小小的衣橱间,没有光亮,我盘腿坐在当中,当年的那种便宜的化纤质料在我的手里发热发烫,我仿佛又看见母亲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妈,只要这衣服在,你就永远与我同在!”

  俗话“母女连心”,我跟母亲真的就有神奇。记得是大学毕业,母亲奖赏一次远游,就近选了川府成都。玩到最后,决定去看峨嵋。那天行至山腰,前方的郁郁葱葱便是猴林,果然就遇着一群猴子,正挡住我的去路。偏偏周围无人,我只好擦着路边慢走。快接近猴子时,只见那猴王冲上来,一把抓住我胸前的照相机,感觉就是大白日遇见了歹徒抢匪,我大叫“救命啊!”惊魂中隐约听到远处有人在叫着我的名字,待一群人跑近,最前面的那个竟然是我的母亲!原来是母亲放我入川,告别后坐卧不宁,忽然心动到四川来会女儿。可叹八十年代初家中少有电话,更没见过手机,母亲就只身到了成都,凭着感应,掐算我可能上了峨眉山。再到了山底,才知道峨眉山路有三条,又是掐算着选了一条路来迎我,一路不断呼叫,果真就撞见了我。要不说峨嵋是仙山呢!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仙山早已远去,时光如水不再。人生最大的痛,其实是“失去”。所以母亲并不“痛”,她做完了自己能够做的所有,真正“痛”的却是活着的我们。想想今天的我,虽然不再需要穷尽黄泉地寻找食物,不再需要处心积虑地积攒布票,贴身的手机叫我不再有任何的思念,日夜陪伴的电脑甚至叫我远离了从前最爱的百货商店!但是,我也失去了母亲那般在生命中殷殷追寻的充实和满足。想想母亲从来没有逼迫过我的学业,她从来不用请客送礼,朴素的日子里她从来不怀疑婚姻,甚至不担心绿色的地球将会变暖。母亲的心,忙碌而祥和,简单而丰盛,她的那种忘我的付出,俨然就是生命本质的终极快乐。念此,不再流泪的我却忽然喜极而泣:妈,我好羡慕你!你比我快乐!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