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乡村,大多叫“村”“庄”“屯”“营”“寨”者居多,前两个地名有和平宁静岁月之感,后三种村名则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军事屯垦戍边的留存痕迹较重,比如云贵一带,再比如东三省。
江苏属富庶的江南之地,叫“庄”“浜”的村名多。浜,是水乡独享的名称,最著名的是沙家浜,把一个“浜”字普及推广得家喻户晓。而“庄”则意蕴丰厚,田庄、茶庄、酒庄,这是庄园的“庄”,较之同义的“村”字,使用率和出镜率高出几许。当然,出酒的杏花村是个例外,补充的还有北京专门制作南方点心的稻香村,三个字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不久前走了趟周庄,参加一个与儿童文学有关的会议,轮到我发言时,我说:“中国有两个最有名的‘庄’,一个是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另一个便是江苏昆山的周庄。”大家听了便笑。其实山东也有个周村,产著名香脆的周村烧饼,属于山东的地方名吃,薄薄的饼,嵌满了黑芝麻,烤出来又脆又甜。但周村与周庄相比,虽然字面意义相近,但无论从旅游还是文化经济层面而言,都有不小的差距。周庄的千年历史,因一个画家陈逸飞而灿烂,他画的周庄双桥被哈默高价购买后转赠邓小平,然后成为联合国邮票上的图案,这一下子周庄不仅属于昆山、苏州、江苏乃至中国,成为属于全世界的一个5A级旅游景点。
周庄全称是周庄镇。二十多年前,即1997年,我首次走访周庄,参观过著名的迷楼,当年南社诗人柳亚子先生吟诗品酒的地方。也知道沈厅和张厅,一个是明初大富翁沈万三的旧居,另一个是官宦富绅之宅。这几处景点全被河流包围着,自然也包括周庄本身,是浮在河流和溪水之上的人居之所。小桥流水,扁舟咿呀,典型地道的江南水乡,水草香与鱼虾腥浓浓地浮动在周庄的上空。当然最浓郁的滋味是一种红烧猪蹄膀发散出来的,这就是周庄小吃“万三蹄”。
这小吃涉及到明太祖朱元璋与富豪沈万三餐桌上引发的一个故事。朱元璋的猜忌刻薄与沈万三的机智淳朴相映成趣,将红烧猪蹄自诩为“万三蹄”,沈万三自嘲中实现了自我保护,他留给岁月一段传奇故事的同时,更无意中留下一种美食,几近东坡肉一样的中华美食。
与周庄相邻的是祁庄,祁庄属于周庄镇下辖的一个村庄。当年韩世忠抗金兵时,有韩家军的一部驻扎此地,竖大旗为号,遂称“旗庄”,后改“祁庄”,这个“祁”是衣部旁的“祁”,音同字异。除了“旗庄”,韩世忠的传说这里还有很多特殊的故事。它是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旁边一度曾经有陆逊的墓,三国名将,火烧连营的发起者,可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在祁庄住了一夜,祁庄虽为农村,但是由周庄镇旅游公司打造成一个乡村特别有味道的民居。虽然是民居,但是有酒店一样的一应措施,简中带奢,静中有动,这个我曾住过江南镇上的小村庄,让我想起当年,这个“当年”应该是二十五年前,我和几个文友走河北曲阳,石雕之乡,也在这个村庄住了一夜。
这一夜,我和几个朋友在祁庄走动,聊天,喝些当地的土酒。这是个安静的小村庄,所不同的是插满了红旗,这也许是呼应它古老的名声,韩世忠抗金兵时的大旗们吧!除了这些旗子,我觉得祁庄没有更特殊的地方,它的土菜很好吃,它的河边长满了垂柳,它的田间有大量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在欢迎着我们。所以祁庄一夜,或者说是周庄下面的祁庄一夜,让我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富足富庶。
清晨起来散步,祁庄本地人,也是周庄镇的宣传干部小徐领着我们到他刚建的房子看了看。这是一座三层的楼,他说准备把双亲也迎回来,这是将来他退休之后居住的地方。他充满信心地围绕着还没有竣工的新居转了一圈,开心地告诉我们:“我的弟弟也在旁边盖了房子,我们喜欢自己的家乡,这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虽然我现在在镇上工作,是公务员,但是我最终要回到村子里,回到我的祁庄。”小徐的这番话让我很感动,他很年轻,距离退休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但是他对家乡、对故土、对祁庄浓浓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正是这种对家乡的挚爱的情怀才使这些乡村干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更加亮丽。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