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军区独立四营三连,长年驻守在风光秀丽,闻名遐迩的黄山。是南京军区以黄山命名的先进模范连队,被称为黄山三连。连队在长期的工作和建设中,积累和总结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宝贵经验。其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连队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我在连队服役两年多的时间,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
1971年春节前夕,结束一个多月的新兵训练后,我与一批同乡战友有幸被分配到黄山三连当兵。刚到连队那会儿,连队刚调防到军分区农场担任生产任务不久。面对荒山秃岭和几排略显破旧的平房,晚上还住地铺,大家多少有些扫兴。
春节后不久,连队又奉命调回黄山担任警卫执勤和战备训练任务。连队的驻地,坐落在黄山人字瀑景区附近。营区南门前有一条山溪,长年流水潺潺。流水的声音象一首欢快的歌,日夜不停的唱着。溪水的边上有一条山道由东向西通往虎头岩、三叠泉方向。山道跨越小溪处有一座石拱桥,名曰回龙桥。营区北面背靠朱砂峰,不远处有一条通往玉屏楼景区的山道,许多游客都从此处上山游览。营区及周边古树参天,绿荫如盖;石墙彩瓦的秀美营房隐映在绿树丛中,显得格外古朴雅静。看到如此美丽的环境和精致整洁的营房,我和新战友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然而,我们的欢快喜悦之情,没有保持多久,就慢慢冷静下来了。大约一个星期后,连队就开始了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指导员和连长分别给我们上课,讲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从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吃草根,食树皮,讲到陜甘宁革命根据地,三五九旅开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抗美援朝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打败美国侵略者,讲到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自觉抵御资产阶级“香风”的侵袭。还重点介绍了连队长年驻守黄山风景区,一茬又一茬的干部战士自觉保持和发扬我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先进事迹。要求大家在和平时期,尤其是像在黄山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执行任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连首长的句句教诲,像一声声振耳欲聋的警钟,时常在我们的耳畔鸣响。老兵们讲,连队这样的教育每年都要搞,而且不止一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三连的光荣传统,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们慢慢就会知道的。
连队的自然环境虽然很好,但生活条件并不理想。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队的生活标准也不高,加之副食品供应整体不够充分,又受山区条件限制,难以生产自补,所以连队的生活改善比较困难。一般一个星期只能吃三次荤。所谓荤菜,也只能是有些肉味罢了。有的战友开玩笑说,吃肉要戴上放大镜找。新鲜蔬菜更是缺少,冬季吃的素菜,基本上是以黄豆和咸菜为主。由于经常吃不上新鲜蔬菜,连队不少干部战士都得过难以言状的皮肤病。为了尽量改善连队伙食,连队领导号召大家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荣传统,自己开荒种菜。各排各班也积极响应。
黄山是风景区,菜地只能建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而且黄山到处都是石头,稍为平坦的地方也基本都是沙石。要建菜地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取土。有时一场暴雨过后,有的菜地就被山水冲掉了。过去连队开辟的菜地,绝大部分都被山洪冲毁了,现在只能重建。刚到连队时,我被分配在六班,班长带领我们在虎头岩附近的沙石地上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土壤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我们在菜地里种上青菜和辣椒,一有空大家就去菜地劳动。夏天雨水较少,气候干旱,几乎每天傍晚,我们都要去山涧里提水,给菜苗浇灌。由于山区土壤质量不怎么好,所以各班蔬菜的长势也都不很旺盛。尽管如此,大家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仍然感到十分高兴。
为了节约燃料费用,连队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到几里外的山上砍柴。战友们能严格按照林管部门的要求,砍小树,留大树;砍弯树,留直树;不在路边砍,不在疏林中砍。砍下的树,先从山上搬运到山下路边,再用柴刀把树砍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再捆成垛,挑着往营区搬运。每当往营区搬运木柴的时候,也是连队挑柴比赛的精彩时刻。战友们互相攀比,不甘落后,看谁挑得多。虽然连排领导一再要求大家尽力而为,不要攀比。但战友们还是暗暗鼓劲,争取多挑。我印象中一次挑柴最多的是连队的司务长,后来任副连长。他是从浙江入伍的老兵,身材魁梧,被战友们誉为“大力士”,一次能挑300多斤木柴。连我在参军前几乎没有挑过担子,身体又不怎么强壮,也不甘示弱,一次要挑木柴180多斤。这在当时可能是挑得比较少的了。记得第一次挑这么重的担子,在山路上行走,确实比较吃力,恍恍悠悠,几次差点摔倒。但当看到战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挥汗如雨,坚定地走在下山的路上,自己也很受鼓舞,用力擦去脸上的汗水,攒足劲,咬着牙,坚持把沉重的柴禾挑回驻地。战友们向我投来了鼓励赞许的目光,自己也略感欣慰。
连队驻地是风景区,不宜养殖家禽家畜。但饮事班的同志还是在连队厕所边上搭了一小间猪圈,养了一头小猪仔,精心饲养。每天除了喂一些残剩的饭菜,有时还上山挖一些野草饲料。其他班的战友们也非常关心小猪仔的成长,经常去小猪圈观看。大家都期盼小猪仔快快长大,好在春节时给全连一个惊喜。
1971年,连队刚好扩编,一下增加了二十多名新兵,不仅住房紧张,营具也不够用。一个班只有一两张桌子和椅子。平时学习开会,只能坐在床铺上。天晴在外面吃饭,基本上都蹲在地上,或坐在营房前比较矮的石护拦上。这时连队不少战友都打起了自己动手做营具的主意。四班有两位老兵是江苏人,1970年入伍,懂一点木工手艺。他们就地取材,从连队的木柴中挑一些大一点的、直一点的木料,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几个小板凳。看起来还真不错,与购买的板凳不相上下。其他班的战友们见了都赞不绝口,也开始模仿尝试。有的班做了小木桌,有的做了长板凳,还有的战友用竹子做成折叠椅子。一时间连队涌现了许多“小木工”。我当时刚调到连部当文书不久,看到许多班、排长来连部汇报请示工作时,因连长、指导员忙不过来,经常在门外站着等候。当时我就想,要是门口有一张长条椅子多好呀!后来受到战友们自己动手做营具的启发,也想着做一张长条椅子。参军前虽然没学过木工,但经常见到木匠师傅做木工活,自己也喜欢学着动手做一些小玩具,如木头手枪、弓箭、竹管笛子等。自己觉得有一些木工基础,应该可以。我向连长、指导员汇报了想法,他们表扬我考虑周到,同意试试。
得到连首长的鼓励,我也有了信心,开始做一些筹备工作。结合连队上山砍柴,准备了一些适合做长条椅子的木料和竹料,放在通风处风干。并向战友们借来锯子、斧头等简单的木工工具。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我就开始了长条椅的制作。大约经过一周左右业余时间的紧张工作,一张木支架、竹条椅面的木竹结构的长条椅完工了,虽然工艺有些粗糙,但还比较牢固,式样看起也算过得去。更重要的是从此来连部等着办事的战友们,不用再站着了。连首长和战友们见了都给予鼓励。自己也觉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感到很开心。
连队在艰苦奋斗作风建设方面,不仅注重专题教育和在实践中养成,还善于利用一些典型事例,及时对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有一次早饭后,指导员发现有人在垃圾桶里丢了大半个馒头,马上把全连同志集中起来,对丢弃馒头的浪费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大家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要坚持俭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大家学习雷锋同志汽车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补的勤俭精神,自觉保持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求丢馒头的同志,主动承认错误,认真接受教训。这位丢馒头的新战友受到批评后,也深感羞愧和后悔,主动找到领导,作了自我批评,并保证今后不会再犯。通过这件事,全连同志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教育。
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连队蔚然成风,变成每个干部战士的自觉行动。大家都以铺张浪费,追求奢靡为耻,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荣。战友们衣服和袜子破了,自己缝补。有的新兵不会缝补衣服,老兵和干部就帮着缝补,并传授缝补技艺。按照部队的说法,这叫传帮带。战友们日常生活除了牙膏、牙刷和信封、信纸及邮票等少量物品需要购买外,其他全都用部队发的,很少有人下山买东西。所以大家每月六、七元的津贴费还有节余。
1972年,连队调防到屯溪负责战备施工和警卫执勤。1973年连队又调回黄山担负警卫执勤和战备训练任务。不管地点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转换,但连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没有变。这种优良的传统与精神,也使一茬又一茬的三连干部战士深受教育,获益终身。将近五十年过去了,国家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但我觉得那时部队坚持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仍然没有过时,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