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一名大学的老师……
我想当一名工程师……
可我不一样,我想当一名医生……
我知道了,我要当律师!
我相信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外交官……
这些话是十几年前上高中时,我和同学们天天念叨的愿望。当时我们的梦想,如今想来可能都有些眼高手低,感觉高考是人生中过不去的难坎儿,未来的梦想都要先跨过这道门槛,才能谈以后。乃至于,每年临近高考,这些话仍在我这个曾经的埃及高考生的脑海中回荡。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正如中国的高考,埃及的高考也是万民瞩目。
埃及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为高中做准备。学生的父母,会为孩子的高中阶段攒钱储备教育基金。一个拥有高中生的家庭,每年至少要花几万埃镑,父母几乎将自己积蓄都投入在高考这场马拉松上。
埃及高考的难度并不低于中国高考的难度,毫不夸张地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埃及的高考可能要比中国高考还难。
埃及的高考制度至今已有198年的历史。埃及的高考始于1825年,当时的高考在埃及各个城市的教育局都是单独进行的,直到1887年,许多学校举行了第一次的统一考试。此后,高考被称为普通高等考试,高中的学习期间一共为4年。到1897年,由于政府需要填补空缺的岗位,把高中的学习期限减少到3年。在1905年,普通教育高中的学习制度恢复为4年,学习期间分为两个阶段,各个阶段学习期间为两年。第一个阶段称为“及格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可以拿到一本证书,有了这个证书以后,学生才有资格继续第二个阶段的学习。第二个阶段学习内容分为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完成四年学习期间的学生会获得“学士学位”的证书。
后来,在1928年,高中教育制度变成5年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时间为三年;第二阶段:学习时间为两年。此后,1977年,学习时间限制为三年,当时的高中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普通科一年;第二,“高考期间”,分为两个学年,学生能选择文科方向或理科方向,在两学年期间学生都会进行相应的考试。
1994年,高中制度改为高一“普通考试”和高二的高考和高三的高考,一共为三年制。学生成绩高低决定于高二和高三两次的高考平均成绩,这与中国高中三年,一考定胜负的差别很大。
中国人认为通过高考会得到一条出路,从而获得更好的未来,同样,很多埃及人也相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高考不仅是家境贫寒人出路的唯一机会,也是能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第一步。
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及其对埃及社会思想和意识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与高考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和歌曲。众所周知,埃及人擅长歌舞,他们崇敬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他们会用唱歌来表达喜悦,正如婚礼和生孩子时有特殊歌曲,他们在庆祝高中毕业时也有特殊歌曲。比如“我心中的欢乐”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名学生通过高考的故事,这首歌于1962年首次播出。到目前为止,随着高考结果的临近,广播和电视媒体全天都会重复播放这首歌。
埃及家长庆祝自己的孩子通过高考最重要的风俗之一,是给亲戚和邻居送糖果和点心。因此,埃及的高中除了是一个学习阶段外,还变成了埃及现代的文化现象。
我进入高中时,是我家庭第三次经历高中阶段。我上高中的那一年,高考的制度跟1994年的制度差不多,高一要上文科和理科综合课程,高二分为两个方向文科和理科。只是选定文科的学生不能再调为理科方向,但理科方向的学生有权利调换为文科方向。高二和高三每一年各有一次高考,按高二和高三的两年分数合计,填写入大学的志愿表。两年高考的分数越高,考上好大学的机会越大。所以,当时埃及高中的学生必须连续苦熬,学习两年,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不然进入大学的梦想就要飞走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压力很大,时常怀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禁怀疑,如此熬人,就为个高考,真的至于吗?在高中的阶段,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但后来我明白,高考还是最公平的竞争,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心里的梦。但是,这不意味着没有收获的人是不值得鼓励的。我记得张爱玲说过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按照这个道理来说,高考也是如此,不是所有努力的人能考得高分数,但考得高分数的人一定努力过。
我从小喜爱外语、文学、历史、哲学等文科专业的课程,所以到高中的时候,我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选择文科方向。我高二的文科方向有五门必修课,加上必修理科的一门或两门课,以及几门选修的课比如农课、技术课、政治课、宗教课等。当然,理科专业同样要修文科的一门或两门课。
当时觉得我这么小的年龄为何要承担高中两次高考的大负担,也许因为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总是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在努力。或者是从小听别人说“高考就是生活分水岭,考得不好就像摔倒在河中,有溺水的危险”。如此说来,高中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学习困难和害怕父母希望破碎的担忧,还有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的压力问题。
尽管当时有恐惧感,但高中是我可能经历人生的最好阶段之一,就像一个安静的小湖,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高中阶段是个小环境,它仅限于家人、老师和同学们。当然,那时我们很年轻,我们还在尝试和体味生活中的困惑和焦虑,也在学着,如何摆脱焦虑,快乐地生活,寻找能够启发自己的事情。我找到的安慰和热情源泉,即“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当时阿拉伯语课文中有埃及的作家塔哈·侯塞因的《日子》,这部自传性长篇的简介。毫不夸张地说,这本小说给了我人生的希望。塔哈·侯塞因出生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更不幸的是他三岁时患眼疾未能及时治疗,双目失明了。但他身体的残障并没有妨碍过他的抱负,十三岁的时候他随哥哥从乡村去到开罗市,在开罗市上完高中。然后,他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期间他还学会了法语,接着,他又到法国留学,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在四年内完成了他第二个博士学位。
塔哈·侯赛因的《日子》给了我希望和正能量。当时,我将塔哈·侯赛因的生活与我的生活比较起来,他的生活非常艰难,他是家境贫困的盲童,但从来没有放弃了他自己的梦想,他克服了比我当时百倍的挑战和困难,他以不懈的努力获得两个博士学位。他也给阿拉伯世界留下来70多部文学、历史、语言、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的著作。他说过一句十分励志的一句话,即“教育对人民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所以,无论生活当中要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学习。
我上高中时说过那句话,“我想当一名大学的老师”,在高中毕业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实现了!我也真诚地希望每一个追梦的高中学生,追梦成功,心想事成。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