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情故事 >

生命的奇迹,医学的神话

时间:  2024-06-23   阅读:    作者:  何 耘

  1

  他的实际年纪在医学界一直是个神话,其年龄横跨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

  有人说他活了好几百岁。

  《旧唐书》记载,他活了120 余岁。

  而清朝学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他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公元682 年),享年101 岁。

  即便是如此,他到底了活了多少岁,依旧是个谜。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留在史书上的记载,是一连串让无数人惊讶的数字,分别是101、120、125、141、165岁。

  单说这些数字,还不足以惊艳历史。

  作为医生,他的名著《千金要方》总结了唐朝以前医学成就,开创妇、儿科的先例,为后代设立妇科、儿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光如此,他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医学知识,更是前无古人地开创了关节科、糖尿病、麻风、脚气、夜盲、甲状腺肿,甚至连养生,针灸、老年痴呆等等,都被他一一研究出来。

  他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甚至不顾年事已高,研究药理,最终成为医学界永不消失的神话。

  他就是孙思邈,被尊为药王,唐朝最伟大的医学天才。

  2

  孙思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吃喝跟不上,营养就跟不上,营养跟不上,身子就容易找碴。小时候的孙思邈身体很不好,三岁前,他的记忆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医院、家、去医院的路上。

  各种小孩子常见的病,他一个都没放过。

  这种长年累月的折腾,不要说是穷人,就是富人也负担不起,孙家很快就见了底。

  童年痛苦的记忆,一直刻在他心头。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记忆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的深刻。

  年少的他甚至意识到自己该做点什么,不为天下大众,就是为了自己也该做点什么。

  做点什么好?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疾病带给他苦楚,让他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做个医生也不错。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医生要认药材,要开药方、还要研究,成为医生的前提是要读书。

  于是从第二天早上起,他捧起了书本。

  3

  7 岁的时候,孙思邈就认识1000多字,每天还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别人觉得艰涩的老庄哲学,他都读得津津有味,还能写出上千字的心得体会。

  如果说读书他是天才,那么医学上,他就是通才。

  才10 岁,他就开始给街坊把脉看病了,而且做到了药到病除。

  这番神操作惹得西魏大臣独孤信忍不住发声:“圣童。”

  对这样的赞扬,他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一句“圣童”远没有那些被他医治的病人一个微笑或一句赞扬来得让人心动。

  每当黄昏,夕阳洒满江边的时候,他总喜欢搬过一张凳子坐在江边,看着被自己医好的病人一脸笑容地走在夕阳下。

  偶尔看到他,忍不住喊一声:“孙医生。”

  这三个字在他看来,才是最高的嘉奖。

  4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这种天下人梦寐以求的官职,他拒绝了,他固执地认为人生应该专注一件事方有所成就。

  他隐居太白山中,在这里,他搭建了一间茅草屋,除了简单的种植外,他基本上什么都没带。

  他心无旁骛,每天清晨,当太白山第一缕阳光照在屋顶时,他就起床洗脸,喝完一杯蜂蜜水后,他就开始工作了。

  他的工作内容很单调,在世人看来甚至有些枯燥。

  可这些在他眼里却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东西。

  十余年的时间里,他日日如此,从不间断。

  那些散落在民间流传的药方,以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等古代医书被他研究得通透。除了熟读经典探究医理,他还利用久居山林的自然条件,钻研并整理记载了大量药物识别、采集、炮制、贮存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这种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让他的医学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唐高祖武德年间,他成功地治愈过上吐下泻的重症;

  唐太宗贞观初年,他治愈过几乎不治的虚痨病;

  贞观九年,他妙手回春,治愈了汉王的顽固性水肿病;

  唐高宗永徽元年,他用内服中药的方法,治愈过顽症箭伤……

  经他的手治了600 余名麻风病人,治愈率达10%,这在1300年前,已经是一个奇迹。

  各种多方求治、辗转数医而不效的疑难杂症,一经他诊治多可手到病除。

  神医之名,不仅声噪山林,而且已经誉满京城。

  5

  任谁都知道,大唐多了一个神医。

  为此,唐太宗李世民特意召见孙思邈入京师长安。

  这是历史性的一次会面。

  李世民见一个70多岁的老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李世民很想知道为何孙思邈能如此长寿。

  面对皇帝想让自己入朝为官的要求,孙思邈表现很淡定,尽管李世民给出的条件很优渥。

  孙思邈还是拒绝了,王者荣耀是不错,但终究比不上大唐的百姓。

  他固执地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的苦楚为己任,再没有比这个更值得奉献一生的事。

  他重新回到了乡间为民医病。

  6

  尽管孙思邈拒绝了唐太宗李世民,但并没有拒绝病人。

  贞观初年,长孙皇后生子,却遇到了难产,宫中的太医竟束手无策。

  看着长孙皇后痛苦的表情,李世民心疼了,他知道能救自己女人的只有孙思邈。

  可这个人很难请。

  他是皇帝不假,四海之内无人不服,可这个人是个例外。

  他知道靠权势是请不来的,唯有情谊。

  为此,他特意写了一份信让人送到了华原县,他在信中说:“皇后已病了多日,朕纵横天下从未求过人,今日朕求您了。”

  对待病人,孙思邈从来不含糊,无论你贵为帝王还是沦为乞丐,只要是病人,他都来。

  第二天,孙思邈进宫了。

  对于这次诊断,各种说法有,有人说入宫的孙思邈取出一条红线,叫宫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

  过了半个小时,大唐多了一位皇子。

  对于这样的神医,有人建议将他留在皇宫里,有人建议杀掉……

  看着孙思邈渐渐消失在大唐皇宫的背影,李世民摇了摇头:“民间比皇宫更需要他,这样的人又怎好留在皇宫里。”

  7

  孙思邈越是高风亮节,大唐的皇帝就越是欣赏他,走了一个李世民,还有李世民的儿子。

  唐高宗显庆四年,118 岁的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皇帝要拜他为谏议大夫。

  一上来就是正五品的官职,而且整个大唐这样的官职只有四个人,足以看出皇帝的重视程度。

  但孙思邈还是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人的精力有限,作为医生,应该更纯粹。

  可皇帝并没有答应,你做医生朕不管,可我们李家的脸面,你看着办。

  碍于情面,孙思邈推荐了徒弟刘神威,“我徒弟好学,年轻有为。要不,让他替我吧?”

  唐高宗二话没说,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为了让徒弟适应京城,他在一旁陪了些日子,等徒弟业务能力熟练后,他便思索着离开。

  他知道,他的医术,他的研究,不属于这座金碧辉煌的皇宫,而是更为广阔的田野,那里有看不起病痛的百姓,有居无定所的流民,还有乞讨为生的乞丐。

  他们正等着他的归去。

  已经133岁的孙思邈向唐高宗恳求,准许自己返回家乡,尽管皇帝万分不舍,但架不住老人诚恳期盼的眼神,答应了,在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后,就放他离去了。

  8

  133 岁的年纪,已经是个神话。

  作为医生他很清楚,这个年纪该做点什么。

  如今留下的方药本草部帙浩繁,仓促间求检不易,唯有博采群经,删繁去复才是大道。

  岁月赋予了我生命上的神话,也许就是为了让我做好医学界的神话。

  为了全身心地做好这件大事,他将自己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的五台山里,这里与世隔绝,最适合他写书。

  每天黎明即起,到树林里散散步,走一会儿,找一个平坡,练一会儿气功,打一会儿拳术。看太阳已经出山,而且满天都是朝霞了,他才慢慢走回家里。

  一番洗漱之后,吃一个馒头,喝一碗小米粥,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把常用的材料放在手边,写作时先打腹稿,心中有数再动手写。

  这一写就是好几年。

  看着厚厚的书本,数百万字的著作,他松了一口气,该留下的都留下了,该做的都做了。

  人生已经再无遗憾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就着灰暗的灯光,在有些泛黄的书卷扉页上,写下了四个永载历史的大字——《千金要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

  作为医生,这就是最好的神话。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