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台风”一词,实为闽南话(包括潮汕话)“风台”演变而来。作为潮汕人,对于台风的记忆还是比较丰富的。一直以来,我对待台风的态度,真的像极了初恋女子在等待男朋友时的心情: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为何怕它不来?试想一下,于炎炎夏日之时,台风可带来大风和大雨,暂时性地缓解高温酷热天气,这不正如久旱盼甘霖,如何不满怀期待!但又为什么怕它乱来呢?这原因就更简单明了了,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气势汹汹,如正面袭击,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其破坏力之强是非常惊人的,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极具危险性的灾害!
我还是一个心智将开未开的读书郎时,暑假前后常碰上因台风即将登陆而仓促停课的时候。那时通讯并不发达,家校联系非常不畅,有时候班主任老师未能及时联系学生,告知停课消息。因此,往往是迟迟疑疑来到学校门口之后,才发现整个学校空空如也,至此方确认是因台风而停课了。碰上这种情况,第一个反应不是抱怨学校或者老师未及时通知,而是一种雀跃的欢喜。因为可以不用上课,这个比什么都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于是立即调头回家,以坦然的心态“享受”这个台风“刮”来的假期,甚至有时内心还暗暗想,希望台风能够持续更长一点的时间,让假期会更加延长一点。而更大的惊喜就在于,有时候气象台还有官方火急火燎、三番五次强调台风将会正面袭击本地区,但最终台风路径又发生了改变,一切风平浪静,没有太明显的天气异常,而我们却就这样“白捡”了一个假期。
也许是年少懵懂无知,那时候对台风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记忆不深,更多的记忆是台风过后在龙眼树、芒果树或番石榴树等各种果树下捡拾果实的欣喜和兴奋!对于台风破坏力之强的直观记忆,印象较深刻的是一次台风正面袭击之时,我们村老寨里的一棵树干粗大无比、枝繁叶茂的古榕在风狂雨骤之夜轰然倒下,将枝干延及的一座民房压塌,现场令人触目惊心,万幸的是未造成人员伤亡。而台风袭击之后,我们村的小山丘上树木歪的歪、倒的倒,横七竖八,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截断,一幕幕景象惨不忍睹。在村委会允许下,村民们都纷纷到山上去采集这些被台风扫断的树木,把它们拉回家当柴火用。那时漫山皆是忙碌的人影,犹如庄稼抢收的场景,持续好些天才算清理完毕。
不过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潮汕地区遭受台风的正面侵袭便明显减少了。往往是气象台发布预警,各级政府做好周密部署,停工停课,层层落实防范措施,将众志成城、抗击台风的紧张气氛烘托至高潮之后,台风却诡异地在临登陆的千钧一发之际改变路径,或调头向福建奔袭,或转头向珠三角地区猛扑。总这么频频地躲过一劫,让敬天畏地、虔诚求神拜佛的潮汕人惊喜莫名,议论纷纷,都想为这一神奇现象作一番深刻而有力的分析。大家首先能想到的便是“老爷保号”(神明保佑),潮汕人爱拜“老爷”,祈求神明保佑。因此,当台风接近时,人们会祈求“老爷”保佑,这可能使台风转向或绕道而行。另一个宣扬更广的说法是某海湾大桥的建成对台风路径产生影响。传说中,这座大桥的建造者是一位女工程师,她设计建造了这座大桥,形成了天然屏障,改变了潮汕的地理结构或者是风水格局,从而能够阻挡台风。当然,这些“分析”和台风路径的突然改变一样令人捉摸不透,实为民间传说而已,并无科学依据。
而总这样“虚惊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台风预警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潮汕人对台风这种自然灾害应有的敬畏和防范心理,甚至在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之后便开始调侃起来,这其实是十分不可取,且危险的。犹记得2013年台风“玉兔”袭击本地区之后,我坐车从普宁出发去深圳,只见高速公路两旁的山岭之上,成片的树木被摧毁,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无数残枝断木狼藉一片,让我真切地领略了台风狰狞可怕的面孔和巨大的破坏力,而人又何其渺小。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对大自然心存敬畏!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