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爱情散文 >

村庄里的屋

时间:  2024-03-24   阅读:    作者:  张晓钟

  他,不是供职人员,却有着比一般供职人员还高的思想境界;他,不是乡村干部,却在居民中,威望并不比村干部低。他,不是军人,却比军人熟悉枪械、队列及军事事务;他,不是专业木匠,却有一手制作木质圆桶和家俱的手艺。他是村庄里的屋主,是宿松县陈汉乡广福张冲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名张金益,张氏仲四支后裔廿一世孙,显字辈,按谱,是我的宗族爷爷。

  一、青年时期拜师学艺

  先翁一九四四年正月廿七日,出生于广河西黄岩寨、南下广福寺一处狮象把口,猛虎下山的山下,龙井溪水西岸的张冲盆地为河西屋场,他的家庭是一个农民兼手工工业者。他的父辈在广福一条竖折,酷似“L”形的老街上,开有一间豆腐房作坊。一边作豆腐,一边务农。同胞姐妹四人,两男两女,兄长幼年夭折,父母就视先翁为掌上明珠。庄户人家,经济所困,先翁仅读了个小学,便回家拜师学手艺。圆木匠作(专门从事木质圆形家什制作)虽不能大富,养家也算是一个门路。艺成后,正当能挣钱养家时,便患上了流鼻血的病。病来时,血流一大盆,脸色仓白,黄皮拉瘦,不成样子。父母经多方就医,得民间一秘方,说是山涧石岩上生长的毛生姜煮水喝,病可愈,但喝了几大篓也没见效果。身体所累,于是他便弃木工而务农,说来也怪,自务农后,流鼻血的病情再没有发生,大概是因圆木体力活太重,生活营养跟不上,体质虚弱所致。

  张冲盆地虽不大,人均田地很少,居民三十余户,百几十口人,正经田地才四十余亩,其余两千余亩都是山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治家,日子勉强过得去。

  过去农村的儿女都订婚、结婚早,先翁于一九六五年下半年娶祝氏完婚,虽不算大龄,但也属晚婚,成家立业后,生育了四个孩子,共两男两女,为农村人所喜欢的繁衍传承。

  二、全民皆兵期任持枪民兵排长

  新中国初立,当时国际形势十分紧张,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天天叫嚣着要反功大陆,大陆不得不全民皆兵。因此全国各大队建有民兵营,基干民兵连;生产队建有民兵排,有持枪民兵班。先翁正值年轻力壮,被上级任命民兵排长,每年春冬两季全公社两次集训,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拼刺刀,投掷手榴弹,苦练过硬的杀敌本领,随时准备上冲上战场。那时先翁手持冲锋枪,每项军事考核,都是优秀,是民兵突击队的重要成员之一。经常奉命,接受突然任务。

  有一次在严冬季节,接到上级命令,蒋山山脉有敌机投下了反动传单,社队迅速结集民兵队伍,令先翁带一支小分队,连夜封路,进大山实行拉网式的搜索,将蒋家山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彻底仔细地搜寻一遍,但却无果。当时以阶段斗争为纲,各级政权必须稳固,哪怕山高夜寒,也不能放过任何疑点。冬季的大山十分寒冷,队员一停下来就冻得实在不行,只能抱团在深山林场,借柴火里取暖。当时,持枪的基干民兵,就像正规军人,全社范围内,哪里有险情,第一时间就出现在哪里,防敌、防特、防破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责任,同时当地的抗洪抢险队、消防队,工程突击队,都有他们的身影,基干民兵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公社、大队为民办事的主力军,并兼管着人民警察、武装部队的任务,是穿着便衣的解放军,所有公务行动,都必须参加。

  三、义无返顾替全队居民当差农工

  三年自然灾害后,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时期,县域内建设任务大,聚投劳日工比较多。钓鱼台水库的建设、新干渠土石方的挖掘、二郎河流域改直至龙湖几十公里、宿松——复兴干线公路、竹墩渡改桥、长江北岸同马大堤加筑,进行防汛。这些都是基干民兵充实第一线,那时生产力低下,全靠人工肩挑背驮、小独轮车搬运土石方,其辛苦,难以为后人所了解。

  一九六九年下半年(县志一九八九年版《大事记》35页载:一九六九年宿(松)——复(兴)公路线建竹墩桥,一九七一年建成),县城赴复兴公路很重要,竹墩渡必须改桥,此定为全县重点工程。是时,同码大堤防汛的任务也很重,土方工程全靠人力挑运,哪里都需要人,县政府只能举全县之力,组织全县劳力上路建设。陈汉山区社队也少不了派出劳力援助的任务,每小队必须派出一名强壮青年劳力,自带工具、口粮上工地。记得那晚生产队召开群众会,落实上级的任务。到底谁领衔担任?会上鸦雀无声,大多数劳力生怕被派上此工,各自默想着推辞的理由,队长又不好直接点名。有人出主意要举行抓阄,有的认为应该从家庭劳力多的人家派出,一时莫衷一是。就在这难以落实的关键时刻,先翁自告奋勇地站起来,他不为自己,考虑的是全队人的情况和荣誉,舍得小家为大家,使在场很多人为之被感动。他本是该队户单手劳力户,这样的大局精神,为人所赞。立即备办工具、被褥、口粮报到上岗,直至年终工地收工,才返回队里。

  一九七七年九月,全县陈汉、凉亭、二郎、程集、九姑、佐坝、五里及城关镇调集5400多人,改直二郎河道(长溪山河口至龙湖滩头,全长32.6公里),完成土方524.4万立方米。先翁又代队里劳力出公差。

  一九七八年开春,政府号召发展经济,陈汉地区号召发展特色产业——做表纸(农村上坟焚烧的阴纸),当时队队建纸槽,家家户户做表纸。因当地资源有限,表纸源料一时奇缺,有能力的人早下江南宣城、芜湖等地区,进黄山山脉、九华山山脉等各县乡镇采购“竹麻”,然后运回本地加工表纸。一九七八年春节刚过,队里推选办事真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民众信任、有一定外出办事能力的人、外出担当此任。经推选,大家一致同意先翁带上我担此任,正月初七小年刚过,整装行囊即行出发,奔赴江南。

  那年正月初八,天阴气沉,我和先翁不知目标,心中无底,抱着能到哪是哪的侥幸心理,一路查访和打听。先坐班车直达安庆,在迎江寺边吃中餐时,恰巧遇上本地邓家山的邓某,他连月来跑广德、泾县、宁国等江南山区多趟,购回了几万斤干“竹麻”,此次正是带车去运货,这条信息对我们很重要,但考虑他已到过的地方不宜再去,餐后先翁决定,为节省车费,我俩先坐邓某的货车,到宣城市下车。第二天去宁国县城河历溪镇,再行访问。老式江淮牌货车,驾驶室坐不下多人,我和先翁只能坐在后货箱,车子过江下轮渡,沿江南岸飞驰而驶。初春季节寒风凛冽,身上的衣着本来就单簿,不一会我俩便感觉被冻疆,动弹都已经困难,急中生智,见车厢里有块雨油布,我俩在运动的车上爬行,把油布拉过来,将就着钻进里面。辛好我带了件旧军大衣,严严包裹再盖上油布,就这样咬牙坚持了几个小时。天黑时车子终于到达宣城市,我们手硬腿疆地下了车,因车箱来时刚卸下一车煤,我和先翁满身煤灰,就象刚从煤窑里出来,灰头垢面,只能找个了旅社,住了一晚。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第二天,赶赴车站,查看地图,便往宁国县西霞区虹龙山区赶。下车在虹龙山冲镇古街上打听,晚宿虹龙旅馆,继续询问无果。第三天早起,返回宁国县城,在候车厅见人就打听,哪里有“竹麻”买,有人指点说去广德县庐村区、柏垫区、同溪乡等地去看看,那里是大山区,邻浙江天目山,也许能达成心愿。

  按好心人的指点,搭上了去庐村——柏垫——同溪的班车,原来庐村镇是庐村水库所在地,同溪乡在水库后溪水的发源地。在同溪乡山区古镇街住下,四处打听,跑了几条山冲,遇上一姓沈的队长(村名屋场名忘了),说他队里有点“竹麻”尚未起窖,但不知价格,答应带我们跑跑邻近几个山冲访访再说。连续几天天雨,大山深处雾气环绕,几次翻山越岭,我们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等待天晴上山。几天后,天气逐晴,我们抢时间,连续五天翻越几十条山岗,到过几十条山冲,遇上的“竹麻”数量因不足一车而放异。回到沈队长家里,经讨价还价,商讨我们自已晒干、打梱、上车,他们负责集货、过秤,附款后即行发车。签订完《合同》,眼看快要到正月下旬,我是公社辅导小学老师,正月十六必须开学,我要回校上班、上课,因此心急火燎。不料,在芜湖鸠江饭店买饭吃时,又遇小偷,钱包被偷了,怎么办?便想到去老家有在安师大、芜湖师专读书的同学那里借点路费,赶到安师大,未找到老乡同学,但在街上遇上柳坪邓某,便同邓一同提前回了家。

  从柏垫同溪返家后,连续几十天又是阴雨,先翁在外四十余天,只身一人,硬是把几千斤“竹麻”晒干、打梱,通知家里放车运回。分给各家各户,进行加工做纸,户户都获得了利润。

  四、里民红白事的主心骨。

  庄里无论哪家遇红白喜事,首先告知的是先翁,他便不论贫穷贵贱、关系亲疏,为喜家前后张罗、迎亲送客;为丧家,不论是男是女,均上前为亡者整冠穿衣,洗脸抹身,收殓入棺。当地风俗,几天后还要开棺加石灰,尤其是盛夏天气炎热,农村没有降温防腐设备,往往在加灰时,尸体已开始腐烂变形,没有点胆量是不敢操作的。农村所事,丧事为大,特别是前几年,自古留下的习俗,棺葬亡者,须用龙杠八人抬棺,或用轿杠四人抬棺,张冲地处山区,因进山路窄,羊肠小道,林深、苔重、路滑,四人抬棺,只能列队单道行走,整个棺木、遗体、石灰足有近千斤,路途路崎,抬棺的四人必须尽心尽力,因是义务之劳,一搬人不愿作为,而且没有力气的也担当不起。先翁从不缺一次上扛,且义务张罗安排各主丧户家后事,把屋场事务作已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众口留芳,子孙永铭,念念不忘。

  队里的田头地边,哪里溜了土,哪个田坝地埂倒了,供水灌溉田的“竹筒”坏了,须要更换;老堰被冲,厢沟被塞,他了如指掌,事无巨细,明察秋毫,可谓是全队全屋场的主心骨。

  为全队居民的利益,他是对外处事的名片。凡邻队有白事,先翁都提前通知各户,某日一道赴灵堂祭拜,这是村民自成的规矩。邻村独山,修通村公路,要征用本队黄花岭土地山场,商定协议时,他亲自到场表示支持,帮助造具征用面积、陪付青苗竹木的明细表册,收发补偿款项。独山村电站输出线路,先翁又参与规划,提出合理化意见,尽量避开队里人家房屋、田地,还甘当线路义务检查员。发现哪里竹木靠线,立即通知对方清障避险,严防人蓄遭电。

  邻里谁家有矛盾,他知道后即前往调解,反反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直至双方握手言欢。他为人正派,秉公办事,不贪小便宜,为队里担任现金保管几十年,银钱分角不差,在队里落下一世清名。

  我家是城镇户口下放的插队户,人口多劳力少,大集体时,先翁常带着我和兄长干活,拔秧、插田、耨草,手把手地教。队里分红芋,山地路遥,常常帮我家挑几担回,扶弱济困是他的本色,我终生不忘。

  五、赴邻里悼念亡灵成永诀

  岁月渐老,先翁的身体,除血压有时不太稳定,其余并无大碍,二0一五年仲秋月某日,还能从二井山上驮树回家,谁想次年六月十五日,他张罗着带众人赴邻队祖堂悼念一亡者时,在路上遇一电动三轮车同往,因车未停稳,两脚没跨上去,车动人倒地,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生命定格于此日,享年七十二岁。全屋居民无不痛惜,无不伤心泪流满面。斯人已去,庄场无主,民无舵手矣!

  先翁永别,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迹,但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更显示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为了谁?为了全屋族众,朝于斯,夕于斯,谋福祉,民口留芳,没齿难忘!堪为弘扬正能量,传承优良传统的人和事,堪为村庄里的屋主。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