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爱情散文 >

草原家风

时间:  2024-04-12   阅读:    作者:  叶梅

  三月,读到内蒙古作家田培良的长篇纪实《家风》,如沐春风。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和门风,美好的家风是民族美德的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积淀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成为许多人修身齐家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构建了文明社会的基础细胞。《家风》寻根溯源,通过一个家族世代“积德”,修扬家风的百年沧桑,展示了中华美德的源远流长。

  几年前,田培良曾写过《好人丁新民》和《门前一卜槐》两书,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代表、蒙古族企业家丁新民,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孝敬老人,爱护民工兄弟的故事,在看似人心浮躁道德弱化的时代,温暖和抚慰了人们的心灵。在一次相关讨论会上,人们提出了“丁新民现象”,思考究竟是什么培育和造就了丁新民,当今社会能不能出现更多这样的道德楷模?《家风》正是对此问题的深入探究。

  大青山下,土默川草原,生活着一群群很久以前由游牧转向农耕的蒙古族同胞,他们崇尚忠厚传家、勤劳善良、和睦乡邻、尊重学识的千年乡风。蒙古语尊称老师、先生为“巴什”,丁家居住的巴什村就是以此命名的。在尊师重教的氛围中,老丁家于民国初年建起了“丁家书房”,启蒙民智,引入文明。这在百年前的内蒙古草原上,实不多见。随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这里走出了一批批投身于抗日救国,争取解放的有为之士,成为一代佳话。

  《家风》真实记载了当时丁家的为人处世:对那些跑到口外谋生的外乡人,丁家有一条家规,一律不准慢待。无论地位高低,丁家的所有子弟对年长者都用尊称,从来不直呼其名。在饭食上,人不分里外,饭不分好赖。光绪二十六年间,土默川遭遇大旱,腊月给雇工结账时,丁新民的祖父不短一分一厘。老丁家的做人准则由祖父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丁新民,多少次到了年根下,无论盈利还是亏损,丁新民都要千方百计筹措款项,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按时发放。

  在老丁家干活的一位孤苦老汉,因意外事故丧命。丁新民的祖父就像安葬自家的亲人一样,把老汉的后事办了个周到圆满。丁新民继承家风,更是把民工兄弟当作亲人,那年腊月,一位曾在他手下打工的农民工因病在老家去世,丁新民听说后,连夜带人驱车几百公里前往吊唁,进门就在灵前下跪磕头:“兄弟,你这辈子给我打工,下辈子我给你打工。”一席话令在场人无不动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老丁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红色家风世代延续。大青山和土默川曾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丁新民的父亲丁树林在抗战初期就加入了共产党,除了舍命,还舍家舍财。他变卖了家产,资助绥蒙地下工委开展工作,而自己全家老小却在穷苦中勉强度日。在父亲的影响下,丁新民及晚辈几乎都是中共党员,那年汶川地震,他带领全家6位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180万元;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参与和见证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关键时刻、重要历程。

  《家风》用真实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和守望者。“知书达礼,诚实守信,谦和忍让,孝老爱亲,乐善好施,济困怜贫”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造就了丁新民,而他又不遗余力地将家风美德传播给世人。品读《家风》,让人领悟到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的是祖祖辈辈都做好事,都成为好人。中华民族得以昌盛发达,雄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蒂固根深,千万道家风吹拂人心,如春雨润物,鼓舞人们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缔造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在今天,要树立起美好的社会风尚,离不开各民族千家万户自我修养,传承良好家风,大处着眼,点滴做起,为后人留下无尽春风。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