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种情结,想在白桦林间走一走。
仔细思考,也许这种情结的根在于两者:一者苏联卫国及中国抗联的战争片子看多了,对里面的苏联红军、抗联志士,尤其是那些“喀秋莎”穿行白桦林的画面记忆深刻,很美,很洁净,还有那关于白桦林的歌词,也全是青春与浪漫,觉得雪地、白桦林是一种绝美的搭配;一者自己生活在南方,虽然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温暖湿润固然很美好,可是在这种环境中太久了,会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危机和懈怠,希望感受一种糙砺,将生命变得不那么光滑和娇嫩,能在白桦林地带长出一些清醒且带着质感的疼痛和记忆。
2014年的初冬,这个愿望实现了。而且,还因为其时我正在上海出差,从南国几乎还没有转凉的温暖中,一下子飞到延边周围的白桦林里,那种温暖与寒冷、细腻与粗犷、光鲜与糙砺一下子因为突然变得更加鲜明。吴侬软语和东北直率大嗓门在我的听觉系统中形成剧烈的碰撞,我的生命于是成为一个两种不同文化反应的容器,惊喜连连。
我却忽然产生一种有些拒绝的心态,那么久的梦想,走进白桦林——可是就这样一个突然的机遇面临,就像和暗恋很久的人要见面一样,又想迅速又想缓慢,想珍藏住这种美好。但是,还是很期待,从机场出来,我就扭着头看窗外:哪儿是白桦林?
长春机场到市区,还有很远的距离,东北的初冬,已经很有些冷意了。时间已过中午,微雨有雾,我透过大巴的车窗,看到车道两旁,树林不少,很多是松,还有一些枝条光光的树,一看外形,就知道不是白桦,我明白,白桦林的身影藏着,我还要等待并寻找。
去了雕塑公园,林木不少,可是,没有白桦;去了溥仪的伪满皇宫,有一些杂乱的叫不出名目的树,枝条叶片不少,很美,但也没有白桦林。这时我才明白,白桦林,即使在东北,也不是随处可见的。
它的洁净和自由、挺拔与隽秀,不适合呆在城市。
坐着旅游大巴,第二天就出城了,去看长白山。林海雪原、白山黑水真不是吹的,就像是没有尽头的道路,在山林间我们拼命地追赶和奔跑,路边很多地方都是广袤的田地和绵延的树林,但是还是少有白桦林。
随着公路的渐渐拔高,路边慢慢开始看见积雪,白桦林的身姿赫然就出现了。
它们从林间害羞似的先跑出来一些,探头探脑,在车行的高速和树林间的林木的掩护下,不时闪出来,马上又闪回去。我的眼光感受到了它的这种调皮,于是,开始更加清晰地“扫描”。随着离长白山景区大门越来越近,白桦林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开始弥漫视野。树林的颜色也由暗暗的颜色逐渐变成开朗的白色,白桦林开始象电影中的画面一样出现在我的眼中,我心中开始涌起一种幸福,听见还有同伴惊呼:啊!白桦林!
我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微笑,有一种感恩、激动和亲切透过目光,洒向白桦林,瞬间产生一种莫名的幸福。我在心里静静地告诉自己:白桦林,我来了!同时,我也像是在告诉白桦林!整体的那一片白白的、高高的林子,修长的,健硕的每一根白桦树!我来了!
树林慢慢开始变得纯洁起来,颜色成为更加明亮的白色,就像是一根根白雪塑成的柱子,密密地排列着,就像无规则,却又有着一种错落有致的规则,在视野里进行着点缀与补白。从地上沿着白色的树干往上看,一根根白色的柱子竖着,就在渐渐开始怀疑这种高度为什么可以如此持续的时候,渐渐变成黑色的树枝打破视野的边界,变成一种稍微的放射状形态刺向天空,将思维发散到蓝蓝的天。
白桦林的世界,画面似乎一直是三种颜色:白雪、白桦林、蓝天,蓝得那么纯粹和执着。
下车,同伴们开始在大门前留影,一个雕塑,一个题词等等都成为背景。我放眼望去,却看见了很幸运地留在大门广场平台上的两株白桦树,我的脚步不自觉地走向它们。因为多年的等待,在这一刻突兀地面对,我的脚步变得有些拘谨,微微地颤栗。
它们太幸运了,林子间很慷慨地僻处这么大一处广场,估计在这片钢筋水泥土下,埋葬着很多白桦树,他们的兄弟。它们在这片生长过它们祖先的土地上被人类的斧头斩断,被钢筋水泥覆盖,从此,这片土地上永远也不会有一丝绿色生命冒出来,远比那些岩石还要顽固——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它们二者居然留了下来,在这块水泥霸占的地方像两支燃烧的火炬表达着坚强,也像对着天空在无声而执着地呐喊。
我走到它们面前,第一次零距离地打量白桦树,心跳居然有些微微地加速。两根白桦树,是最典型地那种,白色的树皮,不时会有一个黑色的疤痕,在白色的底色上显得那么美丽,白桦树其实先天性的演绎着那种“黑白搭”。很长的树干,直条条地指向天空。我的目光顺着树干往上溯去,渐渐开始往后退起了步子。原来是这树太高,我的头已经往后仰到了最大的角度,可还是看不见它的末梢。退后几步,脖子觉得不那么酸了,我开始仔细看它们的全部。它的枝条不多,这个季节,已经没有了树叶,都是光光的树干和枝条,显得有一种清瘦却精神的感觉。面前这两棵白桦树,树干并不是很粗,我的手展开用拇指和中指卡量就是四下左右,但是整个高度却在二十米以上,树干不枝不蔓,白白的,点缀着一些黑色的斑点,显出一些美术作品一样的特质。有些黑色的斑点,也许就是最初的枝桠的分叉点,就像是一只眼睛一样,在白色的画布上静静地注视着我,不知道是欢迎,还是埋怨,抑或是一种禅式的表达。
我要记住他们,我像很多人一样,掏出了手机,我要照相。可是一比划,我却觉得很费劲,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身影纳入取景框,我至少得要退到广场的边上去,但是那样,它们也就变得非常微小了。我忽然有了灵感,我蹲下来,低到不能再低的位置,举起手机向天空,向上拍摄它们。还是很高,我由蹲几乎变成了单腿跪下的姿势,慢慢地,我的手机中出现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一条从上至下的笔直的白色线条和一条对角线一样的白色线条,呈三角形状在画面的顶端相遇,整个背景,是蓝的几乎是大海一样的纯色的天空,颜色都相互衬托,构图又是那么和谐,单纯,深邃,意境很美。
按键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拍照姿势,无意中完成我对白桦树的一种态度。单膝跪地,是膜拜?是尊重?是敬仰?是亲热?我一时无语,但是,我却庆幸用这种方式靠近了它。这是对自然生命、对这种耐寒生命、美丽生命的最确切致意。
起身,我再次走进,看着那些眼睛一样的黑色疤痕,我伸出手去轻轻抚摸树干。我摊开手掌,把心移动到掌中,带着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好奇,把掌心覆盖到树干上。当手掌和树皮接触的那一刹那,我忽然心中生出一种怀疑。我的触觉告诉我,白桦树的树皮是柔软的,绵和得像是布匹一样,柔柔的,润润的。我心中忽然觉得自己的手掌是不是错了,在这寒冷的北方,在长白山的冰天雪地里,风雪的刀锋无时无刻不在白桦树的树皮上进行切割和锻造,怎么可能还会有这种温柔与绵和的外貌与回应?那是一种帛纱一样的细腻质感,但在这雪国的白桦树上,竟然可以这样顽强地存在着。我伸出手去,更加用力地触摸,移动着位置,每一处都告诉我,这是真的!白桦树的树皮真的是柔软的!我看见有一处有一层树皮绽开了,于是,我用手指捏住,轻轻地开始撕,我要看看树皮下是不是还有这份柔软。树皮很容易撕开,随着我的手指它离开了树干。不过,只是很薄的一层,在我的手中,迎着风微微地舞动着。我定眼一看,就是撕下来的这一层,其实也是很多层铺成的。一层一层,很薄,紧紧地压贴着,每一层,却又很分明。柔软,细薄,洁白,象一种写书法的绵绵的纸,手感很舒服,有一种抚摸缎面的感觉。
在这一刻,我感到一种震惊。此前的我没亲眼见过白桦树,不知道白桦树的树皮会有这么柔软,更不会相信居然有着这纸张一样的层次!
白桦树,我先前以为那种千百棵组成的林子是它们最美的构图,没想到每一棵白桦树又有这样奇特的躯体。严寒,糙砺,洁白,黑斑,粗犷,柔软,这棵树身上居然可以承载这么多对立和矛盾的现象与品性!本身成为一个捉摸不透的秘密,也成为一种浩瀚博大的生命意像。白桦林,白桦树,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这个名字,像是呼唤,像是祷告,像是吟诵。
一瞬间,我的思绪有些木然。白桦树,让我在陌生和熟悉的同时,开始神圣和亲切。我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行的朋友,都是南国的旅人,于是,都带着质疑的眼光去触摸了这白桦树,然后,把手缩进棉衣冬装,连连地说:真的,真的!怎么会是软的呢?那话一出口,就变为雾,消失在白桦树旁掠过的风中。南方的生命,在白桦树的面前,没有优越。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是谁生产这种精准的表达?
白桦林,一棵棵白桦树排列着,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共同组成一幅唯美的画。淡雅,洁净,飘逸,任何一个构图,都是难得的风景。
白桦林,我心里狂喜,我终于找到了白桦林。那是多少年的夙愿啊!
后来,我们进入长白山景区,在几次换乘的间隙里,有幸步行在白桦林间。虽然是铺好木板的游道,但是只要周围是挺拔高竣的白桦树,我的心情就变得那么快乐。视野里,到处是白桦树,我的目光忙乱不迭,在一棵棵白桦树间逡巡。每新发现一棵,我的心就增添一次激动,新加一种幸福。我似乎在这种穿行中,渴望自己变成一棵白桦树,加入到它们中间,一起为构成整片白桦林多一个像素,成为和它们一起并肩笑傲冰雪的兄弟。
我数次抚摸路边的白桦树,我想象那是一种拥抱和致敬,为了纪念这种千里而来的缘分。白桦树,都一样地沉默,在游客的笑声中等待着风。
后来的旅途中,我总是在为邂逅的白桦林兴奋着。在森林公园里,在去天池的路上,在中朝苏三国的边境线上,总有白桦树点缀或者覆盖在起伏连绵的群山上。无数个在车窗外一晃而过的树梢,构成一种美妙的感觉,这种白桦林给我的感觉,不畏寒、奉献美、外柔内刚、平凡朴实,比人好,比人轻松,以致一路充满诗意。
白桦林,总是让我的想象充满意境,一种国画般的意境,也有一种宗教般的崇敬。这绵延的白桦林标志了林海雪原,也营造了东北的生态与文化。靠山吃山,白桦林成为白山黑水之地的生命与精神原乡。白桦树,是这片黑土地的精灵,演绎着一个个淹没在风雪中的无数生命与青春,美丽的白桦林其实就是一座人物群像,诗化着这片家园。从出没在镜头中的英雄,到隐蔽在林间的迷彩营房,再到无数点缀在树林间的村庄,都是白桦林的一部分,地下面,根连着根,血脉互通。白桦林,挺起的是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与脊梁,成为雪原的永恒风景。
可以寻找,但还是遗憾了,除了在景区换乘的那点距离,即我们在人工精心建筑的道路上,我算是在形式上走进白桦林以外,一直没有机会真正走进那些我向往憧憬的白桦树林间。司机导游以各种理由拒绝着我的这一个不算请求的请求,我只好像道别一样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白桦树,默默无语。只好把白桦林用眼睛贪婪地扫描,存贮在心。
给我感动的是我发在微信中的那一张白桦树的照片,点赞的人很多,评论的也很多,我才知道,原来爱白桦林的,不止有我。
还是有人和我一样,有这种白桦树的情结。在大巴飞驰带来的朦胧睡意中,一段熟悉的旋律随着颠簸在车厢里摇荡:白桦林刻着那两个人的名字,等着我回来,来这片白桦林!
听到歌声,我却突然后悔了:我没在白桦树上刻下我的名字!尽管不等谁,也没谁等。
转念一想,也好,等着我回来!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