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真卿,字清臣,史称颜鲁公,是唐朝一位著名的忠烈禀直之士。
因为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颜真卿被调回朝廷,深受重用。不过他的文人气质加上疾恶如仇的性格,让他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显得特别另类。
他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唐肃宗时任过尚书,唐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唐德宗时被奉为太师,虽然官一朝比一朝大,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时把他召回朝廷,提拔不久就因为得罪掌权者而被贬到地方。
颜真卿先后六次得罪当朝宰相,而被贬往外地。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杨国忠当宰相,权势日盛,恃权傲物,排除异己。
前宰相宋璟的儿子宋浑得罪了杨国忠,遭到贬职处分。当时满朝大臣噤若寒蝉,没人敢吭气,只有颜真卿站了出来,对杨国忠说道:“怎么能以一时的激愤,而贬黜宋璟的后人呢?”
颜真卿的话只是劝解之言,却让宰相杨国忠忌恨在心,结果就让颜真卿落得个与宋浑一样的下场,由殿中侍御史外调东都判官、平原太守。
这是颜真卿第一次得罪宰相。
2
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李亨收复长安后,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
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做行吗?”
崔器立即报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赞赏颜真卿的才识。
接着,颜真卿又建议在长安郊野筑坛,由唐肃宗李亨向着东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礼仪使,李亨未采用此建议。
由此,当朝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
这是颜真卿第二次得罪宰相。
3
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时,发现淮西节度副使刘展有反叛的迹象,因此指示官兵预先做好战备。
都统李峘认为他无事生非,反而攻击他。
此后,刘展果然起兵反叛,渡过淮河,而都统李峘却逃奔江西。
然而,颜真卿并未因此得到赞赏。
这年,宰相李辅国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但此举竟招致李辅国的厌恶,致使其被降为蓬州长史。
这是颜真卿第三次得罪宰相。
4
唐代宗时,元载为相,在朝中结交了许多私党,他怕群臣议论然后报告皇帝,就给唐代宗打报告,要求凡是群臣向皇帝的上书报告,都要经宰相过一遍筛子。
颜真卿当即上书批评此事说:“古代贤君都是广开四方视听,现在宰相却想让皇帝堵住耳朵、蒙住眼睛,听不清、看不明,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准宰相报告事情,这样的事旷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杨国忠也不敢公开这样做!”
在颜真卿的强烈反对下,宰相元载堵塞言路之举没有得逞,他恨透了颜真卿,伺机报复。
颜真卿后来掌管太庙事务,指责祭器未加修饰,宰相元载借机诬告颜真卿诽谤朝廷,将其由刑部尚书降职为峡州别驾。
这是颜真卿第四次得罪宰相。
5
不久,宰相元载被杀,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唐代宗死后,唐德宗李适即位,颜真卿任礼仪使。
颜真卿上奏说,前几朝皇帝追加谥号的礼节繁复,请按初定的礼节为准。
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挠,难以实施。同时,颜真卿也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任太子少师,成了有职无权的散官。
这是颜真卿第五次得罪宰相。
6
颜真卿得罪的最后一位宰相,是史上著名的奸臣卢杞。
卢杞掌权后,非常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还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
颜真卿听说后去见卢杞,对他说:“你父亲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就凭这点,您忍心不容忍我吗?”
卢杞表面上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伺机报复。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攻陷汝州,宰相卢杞趁机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企图借叛军之手除掉颜真卿。
颜真卿到河南后,当地官员认为李希烈反叛迹象很明显,此去性命难保,劝他不要去。
颜真卿慨然回答说:“皇帝的命令能逃避吗?”
颜真卿义无反顾地直往李希烈驻地,李希烈将颜真卿扣留后,劝颜真卿任叛军的宰相。
颜真卿怒斥道:“我年近八十,只知守节而死,怎能受你们的诱骗和威胁!”
始终坚贞不屈的颜真卿被缢杀,是年七十七岁。
7
纵观颜真卿经历,他敢于得罪宰相,并非凭着自己的威望跟大官对着干求名声,而是他为人做官的一贯理念使然。
只要是看谁做得不对,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说敢管,更不用说皇帝身边的那些红人了。
颜真卿出生在有着丰富儒家文化底蕴的琅琊颜氏家族,仁孝忠贞之家风是颜氏族人一直传袭的,尤其是当国家面临政治劫难时,他们更是义无反顾地舍生取义。
颜真卿的人生如书法,把刚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书法之中;
颜真卿的书法如人生,把字的端庄与遒劲化成了处世的性格。
这样的书法,让后世仰慕至今,这样的人生,让后人高山仰止。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