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贵州的路

时间:  2023-10-10   阅读:    作者:  新思维

  贵州多山路,“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贵州的路。

  近来火爆异常的榕江“村超”,已经吸引了谭咏麟、范志毅等多位大佬前去助战。但榕江在哪里,怎么去榕江,我想,知道的人也许不多。

  10多年前,我从桂林驱车前往贵阳,走的就是榕江那条线。从桂林到贵阳,途经龙胜梯田,沿着从江、榕江、都柳江一路向西,一边是青翠欲滴的江流,一边是逶迤连绵的青山。根据地图的标志,行走短短数百公里,就能到达贵阳。那时候,这条路还在修,路面上全是拳头大小(甚至面盆大小)的石头,车轮要找准石头之间平坦的空档,才能一摆一扭地向前挪动。本来山路每小时可以开50公里,这下子只能开15公里,计划全部被打乱。我们五辆车,那天光轮胎就补了四条。

  当天晚上9点,我们终于找到一个县城,决定先住一晚,第二天再去贵阳。那个县城就是榕江。说来尴尬,整个榕江县城,当时居然找不到几家有空调的宾馆。现在已经发展到能接待数万人观看“村超”的能力,可见贵州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2009年12月31日,我从上海乘飞机去贵阳,准备和“多背一公斤”的小伙伴们,到黔东南三棵树鱼寨小学,和小朋友们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新年。此前,朋友江宪在上海八号桥举办了一个摄影展,他准备在影展结束后,把所有作品赠送给朋友。在我的建议下,这些作品最后全部卖给了观众,得到的善款,统统捐献给三棵树鱼寨小学,为孩子们建造一个篮球场。根据旅行社安排,来机场接车的司机是一个北方人,在贵州开中巴谋生。上了高速,我们一路向东,在途经马场坪的时候,我发现司机开错了路,朝着云南方向而去。我不断善意提醒司机,司机却以自己在贵州开了十几年车,教训我这个上海人不要自以为是。那时候,还没有普及GPS,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路开出去八十公里,司机终于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只好下高速回头,这样,原本晚上11点能到凯里,结果是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元旦的凌晨2点才到凯里。我戏称,司机把两个小时的路,开成了“跨年度行情”。贵州山多,高速公路也在山里绕来绕去,让在贵州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也没有了方向。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有一条路特别难忘,就是去遵义绥阳县儒溪镇中心小学。这条路非常平坦,却令人动容。我们从上海出发前,就决定为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做些什么。此前一年,我们也去过贵州,在叶辛老师的穿针引线下,为部分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记得学校组织数百名学生夹道欢迎,为大家送上红领巾和鲜花。临走,校长还为我们每一个人送上当地的特产,一种中间是空心的用鸡蛋做的挂面。

  从遵义一路向北,途经娄山关和夜郎国,翻过著名的七十二拐,就到了重庆。所谓七十二拐,就是连续七十二个弯道,非常惊险。我记得那次过七十二拐的时候,遭遇一辆重型集卡,横在路中间,使往来车辆全部堵在一起,根本无法动弹。

  与七十二拐相比,贵州的二十四拐更为出名。有一次,我们决定夜翻乌蒙山,晚上9点到达晴隆,找到一家饭店吃饭。在饭店的墙上,张贴着一张二十四拐的照片。我问老板娘,这是哪里?老板娘很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二十四拐,就在县城边一公里。我肃然起敬,抗战期间,这条路又称为“史迪威公路”,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二十四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无意间,我仿佛走进了厚重的历史,闻到了弥漫的硝烟,感受着民族的血性。

  那一夜,我们行驶在乌蒙山间,一路向南,向昆明进发。9辆车在山道上划出一条条游动的火龙。朦朦胧胧间,有人用对讲机唱起了毛泽东的《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进出贵州的路,有的秀丽,如从江、榕江、都柳江一线;有的奇险,如七十二拐;有的雄浑,如怀化到玉屏;有的磅礴,如乌蒙山区;有的醇醉,如茅台跨越赤水河到四川……这些路,是贵州的历史,也是贵州的文化,是贵州的过去,也延伸向贵州的未来。但愿如火如荼的“村超”,能带动贵州再火一把,让更多的朋友,踏上贵州的路,尝酸汤鱼,喝茅台酒,看百里杜鹃,观黄果树瀑布,拍苗族姑娘身上的银饰,听侗族堪比天籁的大鼓……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