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励志日志 >

编织经纬 温暖岁月——“老杜布”的前世今生

时间:  2024-03-03   阅读:    作者:  罗昱笑

  一粒春天播下的种子慢慢长出根,发出芽,破土而出。它要经受住天气的突然变热和转凉,气候的潮湿及干旱,它也要在这段时间内长出花蕾,开出花朵吐絮,最后,它将被采摘下来,进行加工。

  这就是一粒棉花种子的一生,而就是因为这粒种子,才有了凝聚中国人精神智慧的布艺文化,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悠久的布艺文化吧。

  落塘社区位于秦山街道东北边,东临杭州湾畔,落许公路贯穿而过,交通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解放后,村民们利用地理优势,开始种植棉花,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占所有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使落塘社区成为了棉花生产基地。当时的落塘人民不仅种植棉花,还传承了精湛的织布工艺,家家户户都是白天耕作,晚上织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是当时劳动人民日常劳作的真实写照,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白天耕作,晚上织布的情景。

  这里说到的布是土织布,又称“老杜布”,其织布用具一般有摇车、纺车、 织布机、锭子、梭子、纱床等。传统的棉纺织品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从棉花算起,要经过晒花、轧花、 弹花、搓棉条、纺纱、傅纱、染纱、浆纱、打纱、经布、盘布、穿扣、织布等十三道工序。其中经布、织布两道工序最为复杂,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前手工织布一小时大概只能织4米,而现代化的机器一小时大约能织 50米,因此当时的劳动人民还只是把织布当做副业。”经布一般选在春秋两季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清晨和傍晚,温度和湿度最适宜,纱不潮不燥最为牢固。乡间民风淳朴,那时只要看见谁家经布,村上的妇女会不约而同汇聚在一起,相互帮忙。

  “杜布织出来后可以做成衣服、布鞋、围裙、头巾、被套等,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已经很少有人穿杜布做的衣服了,但是我见过村子里的老人穿杜布衣服,我那时穿的鞋子还是我妈妈用杜布给我做的呢。”讲到这,社区的工作人员自豪地笑了起来,只留下我羡慕的眼神。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那么,杜布在盛行时期对那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六七十年代,杜布是老百姓衣着的主要来源,普遍使用于衣、帽、鞋、被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制作的杜布成衣或其他成品也可以用于出售,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当时杜布的布艺品种繁多,有白布、蓝色一世清、红条纹等几十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特色布艺文化,2017年落塘社区建成了布艺文化展示馆和纺织布艺特色执委工作室,里面陈列着各类杜布成品织布工具、杜布成衣及各种布艺饰品。纺织布艺特色执委工作室每年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布艺文化活动,比如做零钱包、环保袋、布艺扎染、手工布鞋、旧衣改造,等等,让布艺文化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布艺文化的创新不应只局限于现在更应该放眼未来,我不禁问道:“我们的布艺文化在未来会有新的发展吗?”社区的工作人员莞尔一笑,对我说道:“会有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社区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接下来将会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用杜布创作出更具特色的作品,让这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杜布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在岁月的长河中也曾经淡出过人们的视野,而在今天,对布艺文化充满怀念与期待的青年们用新的方式,使布艺文化再次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以一种被现代人所欣赏所接受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因此,也让我们懂得了传统文化在现如今更值得被人们去关注、了解和传承。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