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回来,忧心忡忡地跟我说,她们班级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赵雪可能要辍学了。
“哎,她学习比我好多了,人也好,我们都很喜欢她,怎么会这样!”女儿不停地叹着气,为她感到惋惜。
女儿对我说:“赵雪的父母两年前就离了婚,她跟着父亲过。父亲下岗在家,染上赌瘾,把家底输光了,欠下一屁股债,还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喝多了就呼天抢地,满世界地去忏悔。她说下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她不想念书了,要出去打工替父亲还赌债。”
“但愿她能打消那个念头。”女儿喃喃低语,作为最要好的朋友,她希望赵雪的明天能够柳暗花明。
事与愿违。第二天,女儿担忧的事情果然出现了。
赵雪没来上学,托人捎了字条给老师,说:“老师,对不起!辜负了您的期望,没能在您的关爱里开花。”老师有些哽咽,她不想看到,一朵花的凋零。
作为最要好的朋友,赵雪在那个傍晚,来到我的家里,和女儿告别。
看着她哭得红肿的眼睛,女儿一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安慰。
她把她的钢笔送给了女儿,强挤着笑脸开玩笑说:“这是一支可怜的钢笔,跟着她连墨水都不能喝饱,总是饿着肚子。就让它跟着你吧,跟着你,钢笔也幸福了。”
钢笔的幸福,大概就是不让它饿着,不停地为它灌满墨水,让它写出干干净净的字来吧。
女儿怔怔地愣在那里,她忘不掉那个哭泣着跑掉的背影。
女儿把那支钢笔握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她打开作业本,准备用它来做作业,才知道它的肚子被涮得干干净净。她挤了一下,有干净的水珠滴落下来,洇了洁白的纸,仿佛泪水。
女儿赶紧让它吸满墨水,她只想用这样的方式掩藏它的“眼泪”。
女儿收藏起那支钢笔,她想赵雪总有一天会重新回到教室里来,她要把它还给她。
女儿开始了她的“救援计划”。她先是发动所有的同学,一起帮赵雪“打工”,说是打工,不外乎就是帮父母做些家务,在家长那里讨些零钱。积少成多,同学们很快凑齐了赵雪下学期的学费。紧接着,女儿带着同学们找到了赵雪的家,像一帮小干部慰问群众似的,和老赵大谈利害关系,老赵支支吾吾地表示,保证让赵雪回到学校去。
老师也没闲着,帮赵雪的父亲找了一份工作,替他交了风险抵押金。
“你可要好好干啊,不然我的押金就拿不回来了。”老师说。“嗯嗯嗯……”老赵搓着手,激动得不知所措,只是一个劲儿地躬身道谢。
轮到我们了。这种事,女儿是断然不会放过我这个“慈善家”的。果然,她今天变得格外乖巧,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破天荒地为我和她妈妈煲了汤。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我早就看穿了她这点小把戏,就等着她接着表演呢。
“爸爸,你说赵雪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挺好的孩子啊。”
“我是说,人家没少帮助我,每次有不会的题,都是她来教我。”
“嗯,是啊。”我打着哈哈,故意不上她的套。
“可是她现在有难处了,咱能不能……”
我接了个电话,借故走掉了。看着她的窘态,心里窃笑。
夜里,我和妻子商量着怎样资助那个孩子。
“总不能眼看着那么出色的孩子就那样耽误了,”妻子说,“不如我们每个月拿出100块,为那个孩子建个小基金吧。自私点说,那孩子将来肯定错不了,咱也能得到回报呢!”精明的妻子想得还挺远。管她呢,先解决了眼前的事情再说。
我们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女儿,女儿高兴得眼里含满了泪水。她喃喃地说:“我还以为你们不肯帮她呢。”
“钢笔饿了,就得给它灌墨水啊!”我们和女儿会意地笑了起来。
赵雪终于回到了课堂。开家长会的时候,赵雪的父亲红着脸,当着全班师生和所有家长的面,郑重地承诺,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孩子辍学。接着又开始了他声泪俱下的忏悔,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喝酒。
女儿把灌满了墨水的钢笔还给赵雪,悄悄告诉她,她的钢笔不会再饿了,她的钢笔一定会很幸福、很幸福。
1974年的郭老师、1984年的郭老师、1994年的郭老师、2004年的郭老师、2008年的郭老师……不同时期的郭老师,那么多的郭老师,将我围在了中间,慈祥地望着我微笑!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