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我去一个私立学校面试钢琴老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落选了。次日,我又去面试了另一家琴行,很顺利地通过了,因为老板的认可,我决定来这里工作——虽然我对于要不要找工作一直摇摆不定,对进入社会也心存恐惧,面试时甚至想着“大不了就继续回家带孩子”的念头,但所幸,这些煎熬结束了。
我现在的一个同事,之前刚从那家不要我的私立学校离职,她后来告诉我,其实那次面试,面我的老师都认为我是当天的面试者中表现最好的。回头想想,我也意识到了有了女儿之后自己的变化:上大学时的我脑袋空空,讲课也是照搬书本内容,一点新意都没有,考教师编制面试时,我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屁孩,弹琴讲课颤颤巍巍,回答考官问题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答不出来;但那次面试,我不但弹完了准备的钢琴曲目,跟面试官也对答如流,讲课时也能把课堂气氛都带活跃了,会和孩子们互动了。
12月23日,是女儿的一周岁生日,那天我带她下楼喂流浪猫,结果一不小心她就被猫挠了。老公约了朋友一起来给女儿庆生,家里还需要人做饭、打扫卫生,我赶紧带着女儿去医院打疫苗。
社区医院没有专门给周岁孩子用的疫苗,建议我去较近的口腔医院。途中女儿睡着了,到了口腔医院,结果大夫对我说:“你走吧,不是不给你打,是我们这里没有急救中心,如果过敏出了问题没办法处理。”
那句“你走吧”,差点让我眼泪流下来了。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但我真想赖在那里直到他们给女儿打疫苗。万幸,我在离他们不远的中医院带女儿打上了狂犬疫苗。
疫苗一共要打5针,前面3针间隔时间都很短,打到女儿见到大夫就会哭,大腿上也留着小针眼。而这一切,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我懊恼不已。
那天回家,老公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深:“我们将心比心,以后我妈带娃的时候可能也会有疏忽的时候,你可别发太大的脾气。”
我忙答应下来。
回想磕磕绊绊带娃的这一年,我自认为生活是充实且重复的。
早上6点半醒来,难得睡懒觉,就赖床到7点半;给女儿洗漱、吃早饭后,老公会带女儿,我洗碗;8点半老公出门上班后,我和女儿再小睡个回笼觉,女儿9点半醒过来,我们就出去遛弯儿,天气不好就在家玩;午饭过后,1点左右开始午睡2个小时,起来后又是出门遛弯儿或在家玩;老公下班早的话,会在晚饭后带女儿,我打扫卫生;晚上7点半,我们准时洗漱上床,女儿8点睡,我9点睡。
网上说1岁之后孩子睡眠会变规律,可直到现在,女儿的睡觉问题还是令我饱受折磨。她每天凌晨2点必醒一次,这一醒,我也别想睡了,真不知道这场“睡眠争夺战”要到什么时候。
我每天都在围绕孩子做各种事情,常常顾不上自己的需求。为了“遛娃”,我基本上天天出门,戴好帽子口罩遮住没洗头发和脸,天气好时,和楼下带娃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八卦下家长里短,或者带着女儿围着小区四处乱逛,抱着她用夸张的语气告诉她这个是大树,那个是冬青。
手机一天都不会响两声,偶尔响了,老公就调侃我:“谁还能给你打电话?”接起来后,果然是“早教”的推销。网易云听歌报告上写我的“音乐灵魂”是8岁,还问我是怎么发现《兔子舞》这首小众歌曲的;抖音报告说我最关注“亲子领域”,一共看了2812个育儿视频。
育儿博主们常说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不知天天这样陪睡、陪吃、陪玩算不算“高质量”,只是感慨,自己堂堂一个大学生也沦落到了“三陪”的地步。就像傅首尔说的,“你说一个小孩子他能干什么?的确,他什么都干不了,但他能让你什么都干不了”。
我上大学做家教的那家,女主人就是个全职妈妈,那时我跟她说:“好羡慕你,天天待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这一年里,同样的话,朋友也对我说过很多次。可我现在才能体会那种心情——虽然看上去只用在家,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但这些都是被迫的,照顾孩子的妈妈真想出去淋淋雨,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我加入了抖音上一个妇产科医生的粉丝群,认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妈妈们,她们最小的才20岁,年长的有40岁,甚至有一胎、二胎甚至三胎家庭的。群里常有大夫解答一些育儿问题,起初群人数挺多,慢慢退到只剩107个人。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