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小视频,是涂磊老师主持的《爱情保卫战》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保姆喜欢上了主人家的儿子,对他们一家人无微不至,连份外之事也任劳任怨。这个保姆心地善良,长相一般,她一厢情愿地苦恋着,有一次她向他表白被拒绝了,他说只喜欢初恋时的那个女孩的模样。她选择了离开,一走就是四年,四年后,她把自己整成了他初恋时女友的模样。这次来参加节目,也是背水一战。
当男孩看到这个女孩的模样时很意外,美了很多。女孩手上戴的手链是当年他和女朋友一起去买来送她的。男孩高大帅气,沉稳,真诚,他如约而至,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他知道女孩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不管爱与不爱,都应该当面来说清楚。女孩开始表白,她感谢他让她知道父亲是很爱她的,父亲去世她本不想回去,是他说服自己回去的。还说因为喜欢他,他们家的衣服都是她手洗的,每天还做着花样给两个老人吃。有一次自己的手割伤了,他跑去买了创可贴为她包扎,她说从来没有人对她那么好过。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情感是真诚的,也是偏执的。心不相通,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离开的这四年她强忍住内心的思念,孤独地破茧成蝶,只为取悦心上人。看到这里,我们会非常同情这位女孩。确实,她付出了太多,可是爱情从来就不允许一厢情愿。男孩说她不懂爱情,我认为是对的。爱一个人首先要懂尊重他的行为思想与情感。女孩一直在自己编织的情网里挣扎,很苦,但她一开始就没有选对地方织网,这是她的爱情观与人生阅历里所缺少的部分造成的。她的潜意识里就只认为对一个好,就会产生爱情。她盲目焦急的情感给了她错觉,以至于让她的人生有了一种假象的寄托与期待。因为她在他心里一直是个苹果,平淡、朴实。可有一天,她非把自己整成一颗樱桃,尽管秀气很多,可是你却丢掉了最真实的自己。男孩从未对她有过一丝的暖味,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把她当亲妹妹,只是女孩已陷在了表面的爱情幻想里。四年后她的表白还是如此的肤浅,她只是简单地理解了那句:前女友的模样。她从来没有更深地去了解这个男孩内心需要的真正情感是什么,她的意识与辩别能力是狭隘的。也许这是她的初恋,还不能理解爱是一种很自然很默契的感觉。很明显,她搭错了车,她用自认为熟悉的眼光去欣赏了沿途那些陌生的风景,美留在了她心里,而风景却早已路过千里。
她的行为还不能称其为爱,只能说是她很萌动的一种情感,是一种忽略了彼此的思想差距、性情与人生境界的抽象意识而已。如果这四年,她选择的不是变脸,而是变心,把心变得丰富与宽广点,我想她现在应该是神采飞扬的站在另一个舞台上。
当年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离婚后,张幼仪安静地选择了离开,她去了美国,并且孤苦一人在那边打拼,用事完美自己,直到人生有所成就,她的才华与胸怀让她活得很有教养,很充实。她不弃前嫌,经常帮助徐志摩,晚年还深情地在她墓地旁为徐志摩留了一个位置。其实,她比谁都爱他,正是因为这样,她才愿意牺牲自己的情感去理性的成全他。因为都是痛,还不如选择优雅的痛。
男孩在离去的那一刻,拥抱了女孩并说保重,他把话都说清楚了,无愧于心。女孩抓住他的手不放,挣脱了又抓回来,最后还是没有抓住。舞台上只留下这个孤独哭泣着的身影。我的心也跟着难过良久,爱过的人都能理解这种痛。但我更难过的是这个节目的本质与意义在哪?我知道任何事情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可是我们能做的尽力去做,能规避的尽力规避。作为节目里的那些资深评论老师,我一直都是很尊重他们的直爽与坦荡。只是这一次,他们应该早就预见这场结局,为何把一颗碎得满地都是的心作为节目的尾声。我们可以私下为这个女孩做一些实效的心理舒导吗?上节目绝对不是她的初衷,只是别无选择,谁愿意把自己的痛公之于众呢。
也许老师们私下也劝说过女孩,但是这种场景真的让人太伤感。就好像在观赏西班牙斗牛一样,看到别人生命流血时,我们的心是否还能安然无恙?
我觉得一个节目不只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给台上的男女嘉宾带来希望与美好的结局。
记得有个讲师说过一句话:如果不想悲伤,就要学会找到悲伤的规律。如果找到了,你就会发现这种悲伤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不要让生命留下那些无谓的悲伤。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