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4年春,蔚县民政局组织了两个小组,走访了全县部分老复员军人。根据本人口述,以纪实手法,记录了他们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光荣历程。收集整理的一些故事,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随着时光的流转,这些资料将会显示岀它孕育的更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每当天色微明,朝霞还没有染红东方的天空,在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的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位高大的老人身影在奋力的挥动着扫帚,清扫着道大街小巷,一辆三轮车在路旁装着垃圾。二十多年如一日,村里的那条主街道和他家附近的小巷子总是那么干净。王仕英,用他那所说的“这没什么,是一件小事”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老复员军人的高贵品质。
1928年,王仕英出身在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爹娘生了他们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二。王仕英在很小的时候,随着父亲耕种壶流河边的几亩盐碱地,每天顶着星星起,披着月亮归,全家仍然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在生活的重压下,父亲很早就下世了,家庭的重担就完全压在了他和老大哥俩身上。看着幼小的弟妹和瘦弱的母亲,王仕英在农闲时还的经常外出打短工、卖苦力。过分沉重的压力让小小的王仕英变得沉默寡言。他十六岁那年,母亲也撇下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离开了人世。
在王仕英眼里看着的这个世界,他感受到的尽是心酸和苦难、迷茫和无助。
1947年旧历年刚过,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断粮了,还背了一屁股债,幼小的弟妹饿的皮包骨,看着家徒四壁的破草房,在没有一点办法的情况下,他和大哥商量后决定卖身当兵去换粮。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替寇家庄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当了山西阎锡山部的一名小兵,为家中换回了两担米。在国民党的军队里每天吃着粗劣的粮食,稍有不对,当官的非打既骂,少的可怜的津贴还被长官克扣殆尽。这样的日子过了七个月,在怀来的一场战斗中被我军杨罗耿兵团的军队俘虏后解救出来,经过教育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才真正的见了天日。
王仕英被解放的头一天,就感受到两种军队的不同气氛。在解放军的队伍里看到的是官兵一致,祥和轻松的场面,解放军的一位团首长对解放兵经过甄别后说:“你们不要害怕,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受苦人出身。也知道你们不是被抓来的就是买来的。我们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你们想当兵的就留下,我们欢迎。家中有老人的、有困难的你们愿意回家也绝不强留,还发给路费。”
家中的兄弟和小妹怎么样了?王仕英在心中打着鼓,正在犹豫时,听说蔚县也解放了,这让王仕英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他一咬牙,选择了一条光荣而又正确的道路。在每天的学习当中,听懂了一些简单革命的道理。在忆苦大会上,他知道了种地的、做工的为什穷。国、共两种军队为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共产党为什么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三个月的整训教育使王仕英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为什么当兵这个根本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视野开阔了,不再是稀里糊涂,对共产党、八路军和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懂得了当兵的意义,进步很快。从此,他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主动的参加学习、劳动、训练,在解放军的大家庭彻底的脱胎换骨了。
在部队南下的前夜,他所在的团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团首长做了铿锵有力的动员讲话。王仕英坐在前排,离主席台很近,清楚的记得团长讲“国民党的大厦已经坍塌了,等着我们去打扫垃圾和灰尘,东北、华北等许多地方都已经获得了解放。我和你们下面坐着的大部分人,家里都分上了土地,过上了温饱自足的生活。可是南方的兄弟姐妹还过着你们以前的生活,你们忍心吗?你们愿意吗?”下面是一片雷鸣般的吼声:“不答应”。王仕英在国民党军队时从来没听过这样发自内心的吼声,他深深感受到人民军队有着如山般坚实的力量,心灵被彻底震撼了。从此他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心中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不给党丢脸”,这个信念支撑了他的一生。
南下途中,基本没有仗打。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军队跑的也真够快,为了追上敌人,战士们背着40多斤的装备每天行军少则140里,多则200里。脚上的血泡,起了又落、落了又起,脚底板血肉模糊,钻心的痛。只要一歇下来不吃饭也得先泡脚。艰苦的长途跋涉,让战士们苦不堪言,有些战士睡下后再也没有起来,也有一些干部、战士受不了苦开了小差的,但他从来不叫苦,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王仕英随着大军追到了湖南,5、6月份的天气,紧一阵、慢一阵的梅雨每天都在下,虽然每人有一块雨布,但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走在田埂上、山路上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每个人都和泥猴一样,除了眼睛是亮的、牙是白的,其他地方全是灰黄色的泥巴,身上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那个时候艰苦的程度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王仕英靠着心中那份信念坚定的支撑,克服了所有的困难。王仕英经常说:“人在经历了那个岁月的困难,人生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了。”
每天急行军,部队好几天都吃不上饭,饿了;吃生大米,渴了;喝雨水。几天下来部队非战斗减员很严重,行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连长、指导员着急上火,满嘴都是泡。
一天在全连的诸葛亮会上指导员讲:谁有办法让全连吃上熟饭,就给谁请二等功。
见半响没人应声,王仕英站起来说:“让我试试”从那天起王仕英就当了炊事班长。王仕英是个细心又勤快的人。他向连里要了块较大的雨布和两匹骡子,用国军打坏的枪做成支锅架,给木桶穿上棉衣,他要求炊事班要比部队提前一小时出发,沿途收集柴火,对炊事员做了明确的分工。估计行军的里程差不多了,找块合适的地方架锅、给柴火泼上油(下雨没有干柴)、点火、倒水、下米一气呵成。从停下到米下锅,前后不到8分钟。当部队赶到了,饭已经熟了等着大家了,全体干部、战士一见有热乎饭,一片欢呼,战士们抢着吃了饭就有精神继续行军了。有时战况紧急连队赶路到吃饭地点也顾不上吃饭,王仕英就把饭装在木捅里,边行军、边给战士们盛饭、边吃。这些办法一下解决了部队吃饭的大问题。从湖南到广西,每天都能给部队吃上热呼呼的饭,稍有余闲他还能到山上采些野菜改善伙食让战士们多吃些以增强体力,他们炊事班别提多高兴了,多次受到首长的表扬。他们的经验还推广到全营、全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王仕英为此也荣立了二等功。
进入广西,连里缴获一匹健壮又特别怕见生人的骡子,怎么也不肯驮炮,每次出发都得找7、8名战士先将骡子绑起来,然后绑炮,骡子脾气来了,又常常将炮架摔坏,还踢伤了两名小战士,让连长特别头痛。晚上开班务会,布置的任务就是谁能训好这匹骡子?就给他记功,最后还是王仕英站起来说:“让我试试”。连长对他非常有信心,当即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训好了给他记功!
这样王仕英又和骡子叫上了劲。他首先把骡子当朋友一样看待,每天给它割新鲜的草、喂精饲料,给它刷洗,与它交流。慢慢的骡子愿意和他接近了,骡子的变化,让王仕英看在眼里,他想了好多办法,比如:将骡子的眼蒙起来牵到高低不平的凹凸地,深一脚、浅一脚,弄的骡子如坠云烟。王仕英紧紧牵扶着它,和它说话,轻轻的抚摸它,半天下来再给它喂点精饲料,这样三天下来骡子对人产生了深深的依恋,走、卧、骑、驮都很顺当,当部队再次出发时骡子很驯服的驮起了炮和两箱炮弹。就是这匹骡子在一次奔袭中抢先到达了阵地,炮火发挥了巨大威力,全连一下子俘敌3000多人,团里第二次给王仕英记了二等功。1949年底,这匹骡子牺牲了,王仕英哭了好长时间才将它埋了,王仕英说:它也是革命的功臣啊!
1954年,王仕英随着部队来到了浙江沿海,对面的一江山岛,面积12000平方千米。山势陡峻,海岸线曲折,岩石嶙峋。岛上构筑有永久和半永久性碉堡150多个,分三道防御阵地,强大的火力交叉配置,易守难攻。
1955年1月18日,海面上碧波万顷,风平浪静。上午7时,王仕英第一次见到了我陆、海、空军协同作战,先是轰炸的场面比电影壮观多了,让战士们热血沸腾。制空权、制海权都在我军手里,在强大的火力群掩护下,部队顺利的登上了一江山岛。在向纵深攻击中,由逃亡地主、恶霸和国民党王牌部队组成的反动武装依托岩石、暗堡拼命顽抗,我攻击部队不得不采取小群体战术逐个消灭暗堡。在攻到一个半山腰峭壁下的暗堡时,攻击受阻造成较大伤亡。由于是死角,炮打不着。在第一爆破小组全部牺牲后,王仕英怀揣4颗手雷,主动请求前去爆破,在火力的掩护下从侧面攀上山岩一寸一寸的靠向暗堡,第一颗手雷投进去没有炸哑敌人,火舌依然疯狂的向外喷射着,趁敌人换弹夹的瞬间,王仕英一手牢牢的抠住岩壁,一手奋力将两颗手雷用嘴拉着塞入暗堡。他急速退跃,在跌下山涧的同时暗堡随着轰隆隆两声爆炸也飞上了天,落下来的碎石将王仕英大半个身子埋住了,他想这次完了,要当烈士了。当三排长找到王仕英把他从碎石中扒拉出来时,没想到他还活着时,不禁大喜过望,再一检查只是头上砸了一个大包,双腿被压的暂时走不了路,胸前一片血迹,浑身上下竟然都是皮外伤。
1月20日,战斗胜利结束。团长在庆功会上拍着他的肩说:“你真是个奇迹”亲自给他戴上大红花,带头鼓掌,要求全团向王仕英学习。这是王仕英第三次荣立的二等功。
十年当兵史,王仕英深受连队全体指战员的喜爱。他立功的经历,证明无论他干那一行,都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无数次的战斗,无数个好战友倒下了,就倒在身边,那些年轻英俊的面孔,时不时的就闪现在王仕英的眼前。他常对身迈人说:比起那些战友,我活着就是幸运的,那点功不算什么!
由于文化基础浅,在部队整编时,他复员了,带着军功章和散去的硝烟,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家乡。
长期的部队生活养成了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和习惯,复员时部队给发了300元复员费,他用这些钱娶了媳妇,修了房,安了家。
刚刚解放了的新中国依然贫穷。王仕英在天津、张家口、内蒙等地打过临工,在村里当过支部书记。但不论在哪里,干什么事都给当地留下了好的口碑。他从来不叫苦叫累,有困难自己克服,从来也不以自己有过多少次军功为借口,去找政府的麻烦。
改革开放后,50多岁的他自制了一辆小驴车,拉着酱油和醋,走遍了蔚县的村村落落,但奇怪的是,他的车总是一半拉的是酱油和醋、一半拉的是砖石和铁锹。时间长了人们才知道他每走到一处看见路上的坑坑洼洼,总是把它填平了再走。无论妇孺、老幼和他买酱油和醋,他从来不干少斤缺两的事。慢慢地他的品德感染了和他接触的每个人,人们都愿意买他的货。这样一坚持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毛驴都换了两个,不知填平了多少道路,人们都知道他的善行,但没人知道他是共和国的功臣。
快80岁时,他再赶不动驴车沿村叫卖了。儿、孙们都想让他清闲点、享享福。他却又买了辆手推车开始清理村里的垃圾,开始每天倒五、六车,一直清理了二百多车,才把村里积存多年的垃圾清理干净。
老伴想:这会该好好歇歇了,但他心里想的却是:我老了,但不能当闲人,应该干点什么才能对得起党,咱可不能给党丢脸,吃闲饭。勤快了一辈子的他早早起来打扫干净自己家的院子,天气还早,他就出了门扫起了门前的路,这一扫就越扫越远,从那天起他自己花钱买了一大捆大扫帚,每天清早默默地扫起了村里的道路。700多米的主街道,每天都是干净的,对于一个耄耋老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扫帚,换了一把又一把;人,过了一年又一年,他每天都坚持着、坚持着。一个高大的老人身影、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多么地朴实无华。他的行动也影响着村里好多人,人们除了自扫门前路以外,自觉的加入了清扫街道的队伍,使老人不再孤单,从此,村里的街道就永远是那样的整洁、清爽,村容村貌是那样的漂亮,远近闻名!
善良的老伴心痛他,为这事也唠叨过、埋怨过,最后还是体谅他:“随他吧,想干啥就干啥吧,只要身体硬朗就好。开始村里人认为他想出风头,时间久了,也理解他,尊重他了,现在人们提起王仕英来,都很佩服他,谈起他人们都说“那可是个好人,如果他哪天死了,全村人可都会想他的”。
王仕英,一个老复员军人、共产党员,病了也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有困难也从来没有与政府诉过苦。他常与人讲,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人照顾的很不错了,我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幸运多了:“我不能为党做多少贡献,但绝不能给党丢脸,更不能向国家伸手。我能做点啥就做点啥,讲贡献不讲报酬,俺只能做点小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地下长眠的战友。”这!就是他的信念,一辈子坚持的信念。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