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成长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 她的写作题材大多来自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作为有着四十多年中国生活经历的美国女作家,她的一生都游走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沟通与交流。她的长篇小说《大地》,于1938年获得世界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她用英文向世界读者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图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真实鲜活的中国人形象。本文将深入探析跨文化的特色背景下是如何影响了赛珍珠独特的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
二、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思想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和合”文化很大程度上帮助赛珍珠摆脱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思想陷阱。赛珍珠回忆说:“从孩提时起,孔子就影响着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个性。孔子是我的参考系。” [1]儒家思想“和”的内涵,启发了赛珍珠追求文化平等,文化交流,互补发展的思想观念。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庸》),“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等理念,都是赛珍珠中西文化观的重要精神给养。赛珍珠面对不同文化始终保持平等交流的心态。在赛珍珠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出,赛珍珠在衡量事物方面并不是运用西方的标准,而是充分地结合了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时代特征进行考虑。
例如在《群芳亭》作品,同样是以围绕婚姻开展主题描写家庭,在西方提倡自由恋爱观念与一夫一妻准则的时代背景下,她并没有将中国的包办婚姻批判得一无是处,而是客观地站在中国人的视角,结合当时中国的特殊时代背景进行客观的阐述。同样当书中的女主人公吴太太在四十岁生日后,在女性自我意识的驱使下,决定搬离原来的卧室,进入旧时代女子的禁区——书斋兰花园。情节的设置也没有让她完全脱离家庭的责任。而是在使其在中式家庭责任和女性自我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赛珍珠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于中式传统的保留在她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思想中跨时代的文化价值帮助赛珍珠融合了东西方思想,构成了其同时具有东西方双特征的融合思想。在西方文化沙文主义肆虐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中西文化交流这个难题,赛珍珠通过写作主动担负起了文化交流的义务,将相对客观,真实的中国面貌展现在西方认知里,平等、宽容、尊重地对待他国文化。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赛珍珠对中国文化自信有着自己清晰的理解。她认为,中国自身悠久的历史所孕育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力量是伟大的,历久弥坚的,具有跨时代的重要价值。她说:“今日的中国青年不再接受孔子智慧的教育。今天也许这个国家对孔子不再熟悉,他在十几个世纪前花毕生精力从混乱中创造秩序,从不道德中创造道德来拯救它。然而,他的话是永存的。因为它们是真理,真理总有一天要胜利的。会有那么一天,孔子将回到他自己的国家。” [2]她建议中国青年要珍惜本国的文化瑰宝,要有文化自信,在接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同时不能遗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对于赛珍珠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她的写作上。赛珍珠作为美国传教士的女儿,她对帝国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归属于她的自我认同。《大地》三部曲里,赛珍珠有意遮蔽帝国主义对中国在宗教和经济上的殖民,她作品中的许多细节,其实都再现了西方殖民地把殖民地边缘化的现象。例如赛珍珠在《异邦客》中的一段描写:“她就站在长江边一座中国城市阴暗中心的美国式花园里。她正值盛年,身材健美挺秀,仪态优美自如伫立在夏日充足炎热的阳光里。她不高,也不很矮,双脚壮实着地,手中握着小铲,那握铲子的手美好而健壮……上面留下了多种劳动的印记。”[3]而在这个美丽的女主人公身旁阴影里,便是赛珍珠笔下的懒散的中国仆人——“一个懒散的中国园丁倚靠在竹林里的竹子上,这个身着棉布衣服,腰间松垮地系着带子的园丁,在剃光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开裂的竹编宽帽。”这段描写中《异邦客》的女主人公——母亲凯莉勤劳美丽的形象与中国人仆人懒散落魄的形象,阴暗的中国城市和明媚的美式花园,皆形成鲜明对比,字里行间流露出西方人的优越感和高人一等。这个由赛珍珠描绘的场景,充分显现了赛珍珠作品中把殖民地边缘化的意识倾向。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