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长安城,有“三大内”的说法,所谓的“三大内”,指的是“西内”的太极宫,“东内”的大明宫和“南内”的兴庆宫。自唐高宗始至唐末,大明宫一直是大唐皇帝处理朝政要务的宫殿,独在玄宗朝,李隆基对少年时就长居的兴庆坊情有独钟,登基后其兄长李宪上书将兴庆坊改建皇宫,由此,兴庆宫得建。兴庆宫便成了开元、天宝时中国政治中心的所在地。
兴庆宫的龙池,是不能错过的景点,龙池时称隆庆池,位于隆庆坊内,李隆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被祖母武则天接来长安后,就被赐居于此,这便是有名的“五王子宅”,而后李隆基称帝,为避其名讳,遂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对于龙池的形成,《唐六典》说:“(玄宗)居宅之东有旧井,忽涌为小池,周袤才数尺,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至景龙中,潜复出水,其沼浸广,时即连合为一,未半岁而里中人悉移居,遂鸿洞为龙池焉。盖符命之先也。”这种宿命之论自是不可信的,根据《资治通鉴》,大约可知龙池是因为引流浐河的缘故。但时人当然更愿意相信它的祥瑞之象——毕竟龙池之象时,李隆基尚是临淄王,随着韦皇后端给唐中宗的酒使中宗一命呜呼,随着宫廷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等被除掉,随着皇位从李重茂转移到了唐睿宗李旦,继而又被禅让给李隆基,如此如何不让人多想呢。龙池之象带动了玄宗朝祭龙活动的开始,根据《唐会要》,开元二年始,在龙池边已有祭祀活动,而至开元十六年,下诏设置了五龙祭坛,在古人的观念里,五龙是保佑风调雨顺的神,五龙分别是青龙、赤龙、黄龙、白龙和黑龙,唐代祭祀五龙神的祭礼主要延承了《周礼》中祭祀小祀、四方百物的方式,而从祭祀仪式和祝文中可知,青龙的地位最高。在龙池的祭祀也衍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宫廷乐舞《龙池乐》,再如《龙池乐章》十篇等诗歌。
除了在此理政、祭祀,兴庆宫里还有一些诗酒浪漫的地方。比如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的名字取自《诗经》“棠棣之华,萼韡韡”。而这诗的后两句,是“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他以此诗命名此楼,是为了纪念自己与兄弟李宪之情。李宪是睿宗李旦的长子,本应由他依着嫡长子之位继承睿宗,但李宪让位于唐玄宗,不论其中有多少政治考量,但他们的兄弟情谊着实不错,为人臣后,李宪聪明,不干议朝政,不与人结交,玄宗常常在花萼相辉楼与诸兄弟喝酒谈天,他们同起同卧,十分亲密,是帝王家难得的兄弟情,李宪死后,谥号“让皇帝”。
而兴庆宫最有名的,当属沉香亭了,因为在这沉香亭里,李白写了流传千古的《清平调》,值得注意的是,自宋代以来,有不少学者将《清平调》与《清平乐》二者混为一谈,如宋初乐史《杨太真外传》里,抑或后真宗朝张君房《脞说》亦误为《清平乐》。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谈及《清平乐》条曾指出,《清平调》之调名,取意清、平二调,而《清平乐》却归入越调(如柳永《乐章集》),有黄钟宫、商两音。
有关于《清平调》的故事,最早记录在《松窗杂录》里:开元二年(743年),兴庆宫的花园里培养出珍贵的四色牡丹:红色、紫色、浅红和通白,喜欢牡丹的唐玄宗将这些牡丹移植到沉香亭前,牡丹盛开的时候,骑着“照夜白”名马的玄宗和乘坐着歩辇的杨玉环来此赏花,与他们同来的,还有一众梨园弟子,而这些人中最著名当属李龟年。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有“唐代乐圣”之称,他也常出现在唐代诗人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是《江南逢李龟年》。其实关于李龟年是否属于梨园弟子尚存疑,胡璩的《谭宾录》中虽提及了李龟年梨园弟子的身份,但郑处诲《明皇杂录》中却去掉了梨园乐人的身份,后世史料和学者考述也大多都未涉及梨园,因此,只能说李龟年与梨园关系密切。李龟年是音乐大家,以歌擅一时之名,对此良辰美景,站在众乐人面前,手执擅板,正要高歌,玄宗却兴起:“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让李龟年捧着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入宫填写新曲。
太白是诗酒妙人,酒给予李白的,不仅仅是“兴酣落笔摇五岳”的豪放,还有“一醉累月轻王侯”的狂傲,他像一只孤独的狮子,酒精放大了他的孤独感,因此才会有“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的知音难觅,才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浪漫。他是有政治理想抱负的,他说自己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他以为自己的人生路是风光的,是“不屈己、不干人”的。他没有走科举之路,在终南以隐求仕,可召见他的玄宗并没有给予他实现理想的机会,他得到的也仅仅是填词赋曲的差遣,这给了胸怀大志的李白以挫伤,而这三首《清平调》,即是他作为文学弄臣角色的产物。
那日,李白依旧酒醉未醒,传闻中他衣着不当,因醉酒无法更换,便高唤高力士为其脱靴,因玄宗在前,高力士并没有拒绝。换罢后,太白略略沉思,便作了三首《清平调》:第一二首诗,用了美人比花的手法,他写雍容的牡丹,却将牡丹比作美人。第一句用华丽的衣裙写牡丹之容,第二句写牡丹在春风夜露中高贵的姿态,至后两句,他将牡丹比作群玉山的仙子,更比作瑶台的月神。第二首诗仍在咏牡丹之美,第一句的“一枝红艳露凝香”是花之娇艳,第二句反衬,即便是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远有不及,三四句以汉宫美人比拟,即便是艳冠汉宫的赵飞燕,也需精心装扮,才及得上牡丹之美。到了第三首时,杨妃才真正出场,“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是玄宗与贵妃赏花的样子,值得细思的是,“沉香亭北倚阑干”一句,可作两解,花倚栏杆,抑或赏花人倚栏杆都是可,总之,不论是牡丹,还是贵妃,她们的美态都可以消解无限烦心事,让帝王百看不厌。
此三章绝句,可看作全篇咏花,但许多学者认为此三章诗作,以人为主,以花为辅。如吴烶《唐诗选胜直解》:“《清平调》三首章法最妙。第一首赋妃子之色,二首赋名花之丽,三首合名花与妃子夹写之,情境已尽于此,使人续不得,所以为妙。”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此首咏太真,着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却映花说是‘想’之魂。‘春风拂槛’想其绰约,‘露华浓’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至明清各诗家,几乎都作咏贵妃之解。
不论如何解,那天杨妃和玄宗是极满意的,杨妃手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萄酒,笑意盈盈地领会着歌曲中的情谊,玄宗兴致起,亲自吹玉笛为李龟年伴奏,每每一段结束换新曲时,还拖长笛声讨美人一笑,杨妃饮酒罢,曾两次收起绣帕拜谢皇上的恩宠。皇帝眷顾李白,待他与其他学士有别,此时他是风光狂放的,可他的狂放也让他得罪许多人,只高力士,在后面的故事里,便成为了太白实现抱负的阻力,后来,太真妃重读李白《清平调》,高力士戏言:“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他告诉杨妃,李白咏失宠的赵飞燕比喻杨妃,是在侮辱杨妃,杨妃也因此迁怒于李白。不论是否真的是这样,但李白的狂傲的确阻碍了他的仕途,唐玄宗将他赐金放还,从此,李白再也没有得到过接触最高统治者的机会。
再想起那日的沉香亭畔,颇有些繁华过后酒醒梦破的凄凉。
唐末,长安城被毁,兴庆宫也被废弃,曾经的政治中心,随着朝代落幕停摆,在之后许多年里,人们淡忘了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地方,直到二十世纪中,才清理出十七座建筑遗址,并以此为基,兴建兴庆宫遗址。如今,兴庆宫遗址宫城安宁静谧,不复当年热闹,但是从时光、从历史里迢迢而来的故事,须得和着这里的亭台楼阁、花林绿水一起听。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