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读书随想 >

散文要有可读性

时间:  2024-01-29   阅读:    作者:  山野老夫

  我们提倡散文要有可读性。

  何为可读性?就是让读者有兴趣、有耐性把这篇散文读下去。每读完一篇文章,读者知晓作者说的是什么?表达的什么情感?想告诉读者一些什么理念、什么思想?这样,读者才能与作者感情上达到共鸣。

  然而,当下好像流行这样一种散文,作者完全不顾及读者的感受,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拉拉杂杂放在一起,它只是为了表作者个人的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完全不顾及可读性。读者耐着性子、硬着头皮把它读完,想一想不知作者究竟说的什么事?表达的什么思想?这也就是所谓的现代派,用的是意识流手法,刮的是空洞之风,好像还很时髦。

  优秀的散文作者,必定在通篇文章中清晰地表达出他的某种思想感情:对友人、亲人的眷恋;对敌人、坏人的仇恨;对家乡、山川的热爱;对社会上某种事、某些人的赞扬或批判。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当局的愤怒和对进步爱国学生的关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情充沛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华园、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优秀的散文作者,都知晓作品中要有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或几个故事,吸引读者有兴趣读你的作品,来表达作者想要告知读者的理念。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给读者讲述了几个可爱的志愿军战士的故事;史铁生《我与地坛》讲述了作者眼中地坛的各式人和各种事。这些故事无疑都是生动感人,能吸引读者不断深入读下去的欲望。

  优秀的散文作者,都会在文章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让这些人物扎根在读者记忆中,用这些人物的故事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梁衡《觅度,觅度,何处去?》讲述的是瞿秋白一生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回忆一生中与胡适之先生的几次接触,表述他的为人友爱、博学多才。这种人物传记式的散文,不仅能写名人,也能写凡人百姓,只要他的事迹是感人的、充满个性的。例如:巴金的《怀念萧珊——随想录五》,写的是其夫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余秋雨的《道士塔》,描述了一个憨厚、无知的王道士,他的悲剧正是整个旧中国落后、愚昧的典型化身。

  写这类人物传记式散文,还要记住作者笔下的人物要有个性、有命运,要有不同与一般人物的性格、经历和结局。石英《袁崇焕无韵歌》,讲述了袁崇焕刚直不阿的性格和谄遭碎尸之祸的悲壮;刘亚洲《王仁先》告诉读者在和平年代与邻国爆发的边境冲突中,美丽的少妇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爱。这些人物的个性、命运都是鲜明而且感人的。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塑造和表现这些人物,都离不开运用细节描写。重视细节描写是散文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当然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高明的作家,有时只用一个简短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描写出时代的气氛,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带动故事的进行,这就是“一石三鸟”。(魏金枝《漫谈细节》)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茅盾先生说:“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推细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神’,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

  作家头脑里积累的生活细节愈多,作家笔下表达这些生活细节愈准确,作品才能更加真实、生动和感人。

  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几篇散文为例。

  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母亲的描绘:“------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现,只要见到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过了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余秋雨《道士塔》中的一段细节描绘:“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有一种写景抒情式散文,也是在散文题材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远一点说莫过于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还有近代茅盾的《白杨礼赞》、秦牧的《社稷坛抒情》-----都是当代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写这类作品,更加考验作者的观察描述和感情表达能力,同时也更能看出作者的挖掘提炼能力。

  还有一种议论(或曰说明)式散文,并不只是空洞的说理,而是以情、以景、以事说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的遭遇说明“苛政猛于虎”;贾平凹的《丑石》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说明平凡的伟大。这种寓理于事,寓理于情的散文,更需作者苦心孤诣。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按照梁衡先生的说法,叙述、描写、抒情、说理四要素,是组成散文的基本因素。叙事有物且不拖沓;描写形象且不单调;抒情真切且不做作;说理有椐且不枯燥,是写好散文的至高标准。这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能把这些如行云流水般糅合在一起,才是写文章的高手。

  总之,每一篇散文作品中,作者皆应言之有物:或山水(游记)、或人物(故事)、或爱憎(感情)------总要给读者一个明晰地印象。我们反对那些闭门造车,想到哪写到哪,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拉拉杂杂,无病呻吟的“裹脚布”式的文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言之无物的文章呢?笔者认为还在于作者深入生活不够,或者是缺乏生活磨厉、缺乏人生积累。试想,假如魏巍没到过朝鲜战场,怎么会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史铁生没深入生活在那个古朴的园林中,何以写出《我与地坛》?正如那首歌中所唱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切身的生活经历,何来真知灼见告知你的读者?所以只好靠小聪明,凭空想象出一些东西,它既不能感动自己,又何以感动读者?“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这个早已被证实了的真理,放在这儿也是千真万确的。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时光深处,记忆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