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农村的人常能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似乎近于残酷。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和些许苦难,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不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变得愚不可及。富贵温柔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磨难乃人生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正是磨难使人产生了对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磨难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触地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中国历史上这些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苦难。此言似乎不谬,人生几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因此,我们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