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巴蜀文化的叛逆精神

时间:  2024-03-03   阅读:    作者:  王淼

  讽刺比兴,本来就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翻开《诗经》,其小序中标明或讽或刺的作品,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过,儒家诗教讲究的是怨而不怒,温柔敦厚。所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史记·屈原列传》)巴蜀文风则不同,早在汉代,就形成了“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汉书·地理志》)的传统。《华阳国志》则称其“俗好文刻”。巴蜀文风正是以其尖刻辛辣,显示出它独特的叛逆色彩。

  最足以体现巴蜀文风刺讥特色的,应该是汉代的民谣。安帝时,中郎将尹就入川讨羌,而滋扰百姓,甚于叛羌。百姓用谣谚讥刺他:“虏来尚可,尹将杀我。”揭露官军的横暴凶残。汉末吏治腐败,百姓作诗以讥世道:“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将当时的世道比喻为混浊污秽的沼泽。并公开斥之为“乱国”。桓帝时,巴郡太守李盛贪贿。百姓作诗讥刺他:“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大胆地揭露和尖刻地讽刺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后来苏轼讽刺时政的诗歌,“如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朱陈村嫁娶图》)就有此事的影子。

  汉代巴蜀文人的创作,也不乏讽喻刺讥的成分。司马相如的赋,虽然“以锦绣为质”,但曲终奏雅,篇末都寄寓讽谏之意。《子虚》《上林》二赋,铺陈夸饰,“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史记》)。扬雄则明确主张“赋者,将以风也”。他的《解嘲》,讽刺世俗钻营的丑态:“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他揭露当时的官场风气: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

  汉朝以察举取士,各级官员却高高在上,傲慢骄横。所以,有志之士,缄口不言,势利之徒,却步趋逢迎,飞黄腾达,如鱼得水,讽刺的辛辣,宛如一幅官场百丑图。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唐代诗人中,叛逆精神最突出的,当数陈子昂和李白,这两颗巨星都出自巴蜀。陈子昂满怀治世的幻想进入仕途,却遭到了武氏集团的迫害打击。满腔激愤,形于诗歌,自然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其《感遇》诗中,“圣人不利己”一首,讽刺武则天的佞佛,“圣人秘元命”一首,讽刺武氏集团制造符应谶纬的欺骗性。“荒哉穆天子”,讽刺统治者的腐化豪侈。“呦呦南山鹿”,讥刺冤狱的枉滥。至于李白,以傲岸不群的性格,自然难以为世俗所容忍。一腔热血,满腹愤懑,表现为对黑暗现实的尖锐抨击。他敢于嘲笑封建社会的圣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敢于蔑视前代的圣君,“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他敢于指斥当朝的权奸李林甫,“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他甚至敢于指责当朝皇帝唐玄宗,“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他鄙视那些得志的小人:“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他也痛恨那些踩着士兵的尸骨飞黄腾达的军阀:“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他对人妖颠倒的现实社会充满了激愤之情:“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蜒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鸣皋歌》)诗人鞭笞的锋芒遍及丑恶世间的一切阴暗角落。

  如果说李白的愤世嫉俗以火热的激情倾泻而出的话,那么,苏轼的刺讥时政,多表现为冷峻的嘲讽。他讥刺榷盐法对百姓的残酷盘剥:“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明明是百姓穷得吃不起盐巴,他却说是像孔子那样,听了美妙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讽刺“青苗法”:“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强行抑配的高利贷款,没能促进农耕,却制造了一大批盲目流入城市、游手好闲的庄户子弟。他讥刺当时庸人得道的官场:“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正直的人步履艰难,庸才却能位至公卿。强烈的愤世情绪,却用一种近乎玩笑的嘲讽表达出来。真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明代杨慎也是反骨嶙峋的骨硬之士。为反对明世宗改定大礼,为其生父主祀尊号,敢于同二百多名大臣伏阙请愿。他的不少诗文,就敢于直接指斥当朝皇帝。《即事》一诗,讥刺明世宗改定的新礼:“舜殿夔龙新礼乐,汉家董贾旧衣冠。野人自喜从先进,谗说谁甘作庶顽。”《无题》一首,讥刺明武宗微行冶游:“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武宗宿妓于宣府,为一时丑闻。本篇将邪狭莫愁与景阳宫苑联在一起,矛头是很明显的。篇末再以昭君的出塞,警告其淫游亡国的危险。《和后斋即事二首》,讥刺明世宗迷恋长生之术:“山中宰相洞中仙,白犬黄鸡上碧天。圣主恩深汉文帝,不教栾大藁街悬。”方士们以进丹砂,飞黄腾达,鸡犬升天。汉武帝尚且能诛杀骗术败露的方士栾大。世宗却甘受欺骗,一味庇护。其昏庸之态,无以复加。

  陈、李、杨诸人,敢于将批判的矛头对准皇帝,在封建时代,相当大胆。但他们的讥刺,只能采用影射讽喻的方式。真正敢于点名痛骂当朝君主的,恐怕只有一个邹容。在《革命军》一文中。他敢骂康熙、乾隆为“二民贼”,骂慈禧为“卖淫妇那拉氏”,骂光绪为“载湉小丑”。同时,邹容批判的矛头,不仅仅停止在一家一姓,指向的是整个封建专制政体。他痛斥秦始皇以下所有的专制君主:

  自秦始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为专制政体。多援符瑞不经之说,愚弄黔首,矫诬天命,揽国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保其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对封建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尤其是那些甘心为奴、蝇营狗苟的世俗之士,所谓“汉学家”“宋学家”“词章家”“名士”者流,他也痛下鞭笞:

  汉学者流,寻章摘句,笺注训诂,为六经之婢,而不敢出其范围。宋学者流,曰守其五子《近思录》等书,高谈其太极、无极、性功之理,以求身死名立,于东西庑上,噉冷猪头。词章者流,立其桐城、阳湖之门户流派,大唱其姹紫嫣红之滥腔排调。名士者流,用其一团和气,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声音律,六品官阶,七言诗句,八面张罗,九流通透,十分应酬之大本领,钻营奔竞,无所不至。

  诋诃世俗,可以说是辛辣尖刻。巴蜀“俗好文刻”之风,发挥得淋漓尽致。

  巴蜀文风如此锋芒毕露,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就作家本身而言,他们不仅仅是文坛上直言不讳的“牛虻”,在生活中也是敢于抗争的斗士。他们的经历,大都充满了强烈的叛逆色彩,他们的生活,也大都坎坷不平。扬马晚年免官闲居,陈子昂被害狱中,李白长流夜郎,东坡流儋耳,升菴流永昌,邹容竟瘐死于监狱。除此之外,宋代苏舜钦以耿直遭诬,废居苏州,清代李调元以“浮躁”之罪,被流放于伊犁。被砍头于西市的“戊戌六君子中,四川人竟占了二位——杨锐、刘光第。上述这些人物,他们的经历虽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格,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那就是排除了封建时代温柔敦厚之类虚伪的道德准则,嫉恶如仇的刚直品格。而这一点,正是四川人优秀的文化基因。

  影响四川人内在性格形成的因素当然很多,不过就叛逆精神而言,值得注意的至少有两点。其一,四川的先民,大多来源于被迁谪的罪人。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四川为流放之所。商鞅被杀,尸佼逃入蜀。嫪毒被刑,舍人迁蜀者四千余家。吕不韦败,与家属并迁于蜀。秦并六国,徙其豪侠于蜀。扬雄祖先,以避仇入蜀。李白之父,以逃罪入蜀。苏轼祖先,为苏味道贬蜀时所遗。其二,四川山川险阻,同样影响人的性格。《汉书·地理志》根据蜀中物产的丰饶,推论蜀入“轻易淫伕”。而蜀人的“柔弱褊厄”,则应当归于视野的险隘。《华阳国志》以蜀人“质直”“戆勇”“俗好文刻”,也是从地理条件寻找原因。《水经注》引袁山松语,以三峡“地险流绝,故其性亦隘”。换句话说,四川人的斗争精神,不正是在同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中锤炼而成的吗。独特的自然条件,独特的人文环境,养育出一代代铮铮铁骨,培育成代代相承的叛逆文风。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