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清风徐来

时间:  2024-03-03   阅读:    作者:   靳小倡

  如今,都市里大街小巷新式理发店五花八门,工作流程、设备都与过去的有天壤之别。新式理发店大都装了空调,用电动工具,给一位男性顾客单纯理发往往只需三五分钟。

  不过,快是快了,顾客却谈不上享受了。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各行”,讲的就是老行当。老行当中的理发师,过去叫剃头匠。开店经营的叫剃头铺,流动理发的叫剃头挑子。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说剃头匠一头挑着火炉与铜盆,一头挑着供顾客落座的方凳,走街串巷。

  童年时我家住在紫阳县绕溪乡,附近就有一家剃头铺。铺面不大,只有俩座位。店主父子俩还收了两个小徒弟。别看店小,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当地很是闻名。

  那时顾客到剃头铺里剃头,只需往老式靠背椅上一躺,白大围裙一披,微闭双眼,就可以睡眼惺忪地任由剃头师傅摆弄。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剃头师傅先用手推剪子剪发,再一刀一刀地修发;接下来是用剃刀刮脸、修眉毛。这个过程中,师傅还时不时地将剃刀在一小块油浸布上“嚓嚓”地反复磨砺,以使其锋利免锈而不伤皮肤。热烘烘的毛巾铺在顾客脸上,取下后再涂上皂角泡沫。剃头师傅轻轻地刮着,几乎让你感觉不到刀锋在皮肤上游走。从脸部刮到嘴沿、下巴,再刮到鬓角。然后刮脖颈,刮耳轮。最后的几刀是高超的技术——修眼眶。温润的刀角在眼眶内转动着,刀锋飘过,眼角杂质瞬间消除。刮完脸,师傅又拿出一套小件工具,为顾客剪鼻毛、剪耳毛,并用小耳勺、小镊子取出耳中耵聍等物。然后用一只小毛球伸进耳中,轻轻转动着清扫耳膛,一种酥麻感顿时从耳膜附近放射到全身,舒坦感一时无以言表。

  那时剃头常常要花一个多小时,孩童剃头的时间则较短。那些幼童几乎都是在父母的押送下来到店里,一个个被按坐在老式靠背椅上,一边号啕大哭或抽泣不止,一边接受着剃头师傅的摆弄。等到被父母牵出店时,幼童一个个都成了漂亮的“锅铲头”——前铲子后柄子,那尾柄就像是一条微小的马尾,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剃光头,最能考验剃头匠的手艺了。我家附近那家剃头铺师傅剃光头的手艺,堪称一绝:无论怎样的头型,剃完后无论你怎样摸,都是光溜溜,没有丝毫发茬的感觉。

  那时店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电暖炉之类。可是店里自有办法。冬天,店里燃起两盆炭火,顾客躺在老式靠背椅上,周身暖暖和和的。到了夏天,剃头堂屋上方则挂起一块厚厚的长方形大纸板。纸板表面用白纸包裹并粘贴牢固,上书“清风徐来”四个大字,纸板上方用绳索固定在楼板横梁上,然后安上滑轮,再拴上一条长长的绳子,一个老式大风扇便安装完毕。有顾客进店剃头,一个小徒弟便蹲在堂屋后墙根下,一下又一下拉动绳子,那纸板大风扇便在空中来回不停地荡着秋千,搅动着空气,送来阵阵凉风。

  两个小徒弟是老师傅乡下远房亲戚,学徒是为了到乡下当流动剃头匠。那时,学剃头很不容易。学徒三年的头一年,徒弟只能端水、递毛巾、洗头,或者夏天牵拉“清风徐来”纸板大风扇。到后来,老师傅就拿出个冬瓜,让徒弟们练习用剃刀剃瓜皮。等到徒弟真正学会了十六般技艺:剃、刮、梳、编、掏、剪、剔、染、捏、拿、捶、掰、接、活、舒、补,才够资格当剃头匠。

  20多年过去了,老家的老式剃头铺早已不见踪影。时代在发展,老行当剃头匠渐行渐远,老式剃头铺也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宿命。其实,又岂止剃头匠与剃头铺,许多老行当,如篾匠铺、铁匠铺、老式茶房等,在很多城市已经看不到了。想想,真有点惋惜。

  前些日子,路过南昌时,在红谷滩新区赣江边,忽见路旁一组精美的铜质雕塑——那是一组老行当的塑像。那尊老式剃头匠塑像,让我痴迷了一会儿。我似乎又看到了在那家老式剃头铺里,老师傅正眯着眼细心地为顾客理发;似乎又感受到了那块“清风徐来”老式大风扇,此时正荡起阵阵清风……

  哦,老行当——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绝活,但愿能够永久地保留下去,而不仅仅是只留下一组雕塑。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