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红楼小拾

时间:  2024-03-23   阅读:    作者:  蔡小容

  尤二姐的春天

  1950年代由三民、新美术、上美几家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红楼梦》连环画套书,经过多次修订增补,版本不一。最初三民组织此书时,高度重视,邀请了上海一批具有古典文学素养的人士组成编辑组,确定分册选题和撰写文稿;再延请沪上连环画名家刘锡永、江南春、董天野、张令涛、胡若佛等人精心绘制。文稿简练通俗,画面精雕细琢,装帧印制考究,出版后广受欢迎。解放初期首次编绘全本《红楼梦》,要照顾到当时的民情和群众文化基础,所以文稿的改编以现在的眼光看略嫌粗浅,或有失当。譬如,为了在一分册里讲述一个人物的完整故事,把原著中此人的故事都集中摘出,这样就损失了时间的自然长度和纵深感。“红楼二尤”的故事分作两册也不必,情节是彼此关联的,难以分割,人物也是参差对照的写法。

  上美社重印此套书,选了不同版次的十九册,其中张令涛、胡若佛的有六册,包括了宝玉、黛玉、凤姐、鸳鸯以及刘姥姥等诸人的篇什。我以为,这些人交给他们并不合适,这对黄金搭档的画功自不必说,吹弹不破,然而线条过于流畅,熟极而流,人物形象也太定型——老戏骨要寒心了,但我们的确需要新面孔。这几册书中人物,只王熙凤可以交给他俩,然而也不出彩。红楼女子适合张胡去画的是尤三姐,故他俩在人美社出版的单册《红楼二尤》就胜出了。张胡的绝色线条,适合描绘性格较为抽象而风姿绝艳的女子,凤姐在馒头庵里破坏的好姻缘,那对青年男女有点像《红楼梦》的作者看不上的小说唱本人物,只有套路化的性格而面目不分明:彼此知义多情,忠贞不渝,得知要被两相拆散,就双双殉情了。故而,《王熙凤》中那个悲愁困顿最终殉情的姑娘,是这一册书里画得最成功的。

  还有一位画家也画了这套书的五册,以综合水平以及适合程度论,我认为他是这套书的最佳绘者——董天野。他的画风,有些许张光宇绘《金瓶梅》插图的神韵,但较写实不夸张,严谨考究。他的考究,体现在细节上:《尤三姐》的开头看戏的场面,戏台上那个手持笏板、高蹬朝靴的官员,他脸上戴了一副诙谐喜气的面具,这副笑眯眯的面具就是画面之眼,统摄住台下看戏的一众人等。有人像我一样注意到台上丑角的面具吗?如此一个无名配角,都勾画得有奇趣,神完气足。《司棋与潘又安》,夜色中鸳鸯无意间撞见了两个人的幽会,司棋闪身跑进树丛,鸳鸯在后面追她的情景,画面何其引人入胜。而之前的两幅,鸳鸯独自走路的姿态又是如此端丽娴静,大观园中,角门虚掩,微月半天,静,蕴蓄着下文的动。《拷打宝玉》中有黛钗互剖金兰语的一段,黛玉让宝钗晚上再来说话,到黄昏时却变天了,窗外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黛玉坐在窗前,看窗外扫过竹梢的雨,这一幅颇堪玩味,画家的笔触是实的、硬的,而画面充盈着雨的意味、惆怅之情味。五册画书五百余幅,事无巨细,画家毫无懈怠,每幅都工整精美。

  《尤二姐》《尤三姐》两册都出自董天野。“虽然生得一样貌美,但两个人的脾性却恰恰相反,二姐柔弱,三姐刚烈”,是以二姐穿的是普通式样、端良的对襟衣裳,三姐则是简洁利落、有英气的套头圆领衫。三姐在席间激烈对垒贾珍贾琏的那段,文字脚本没有像原著那样明写她索性脱去了外衣,画里画出来了:三姐的外衣搭在椅背,她身穿深色袄——白描连环画很少出现深色,这里尤三姐的深色衣衫,与书的开头戏台上她看中的柳湘莲扮演林冲的深色衣衫遥相呼应,凸显于凡众——手持酒杯,睥睨谑浪,高谈阔论,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把珍琏二人惊得身酥口麻,作不得声,欲近不能,欲走不敢,“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写出这番出格场景的曹雪芹,对女子真有超卓的别识别见,所以尤三姐吸引了读者广泛的讨论,其实他写尤二姐的笔墨也极之充分。二姐是另一种型的女子,她的软弱、虚荣是常见的,她的忍耐、善良也不罕见,组合在一起,因曹公写她的心思细致婉转,也成了独特,与三姐并立,并不缺少光彩,她在人生末路时与三姐梦中对话,她对自己的性格与命运是接受的,认为理之当然。

  “将姐姐请来”,原著中三姐准备要开闹时这么说,可见二姐不在场,连环画书把一切分寸都削减,写她也在席间,本是跟贾琏计议着要把三姐嫁给贾珍,现在看着她妹妹闹,神情伤感。画书中的三姐自然没有闹至“淫情浪态”,她洞穿一切的言语,二姐听了会太刺心:“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取乐儿……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的锣儿敲不得……”这里细读原著,会发现尤二姐关键地方是在护着她妹妹,贾琏自己娶了二姐,想把三姐弄给贾珍卖好,贾珍自然不想丢手,二姐则为她争取避免,往外找个正经人家,假如妹妹心上有了人,就依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三姐说姐姐糊涂,其实二姐不糊涂,她知道一切,软弱使她不深计较,善良使她心怀希望。在贾府住着,失脚于姐夫贾珍,问题的关键或许在于“家计艰难,全亏了这里姑爷帮助”,她娘说的这话才叫真糊涂。贾琏看中了她的美貌与温柔,眉目传情之外,再亲身走来家里,找她讨要槟榔吃,再偷偷撂过来个九龙佩,就算定了情。贾蓉自告奋勇来做媒,心里打的主意却是贾琏娶了,少不得有时不在,他可趁机来鬼混。在混乱不堪的一团中,贾琏这么个随处偷鸡摸狗的人,当真起心娶她做二房,这也许是他待女人的最大诚意了。不知二姐对婚姻的最大憧憬是什么。她自小指腹为婚有个未婚夫,夫家后来败落,多年音信不通,她常怨父母错许。借住贾府和姐夫不妥了,贾琏再来提亲,似是一个权重的选择。贾家权势冲天,锦衣玉食,只是娶她不能进门,贾琏有个极厉害的老婆在家里。他能给她提供的生活是,买一所房子在外住着,王熙凤说是有病不能好了的,等她死了,就接她进去做正室。虚幻描述的前景,听来不错;实际地这么过起来,似乎也还不错,贾琏每月供给家用,她们母女单独住着,他两处来往,这单独的小日子还很丰足。

  这可算是尤二姐一生的春天了——新婚燕尔,贾琏对她越看越爱,越瞧越喜,不知怎样奉承才好。画中,她坐在窗前对镜梳妆,妆台上一面大圆镜,她手中一面小圆镜,照影簪花,可以瞧见自己的侧影、后影。她是个标致人儿,不同的人都说,她比凤姐更美,贾琏的说辞是凤姐给她拾鞋也不要。贾琏站在她身后,做着大幅度的手势,无非是在极力示好,他要给她什么、给她什么。他真的把他的积年体己都搬了来,让她收着,枕边衾内又告诉她凤姐素日的种种,凤姐待他何其严苛,他这边得个豁口,尽情倾吐,这般的交心,确有真情在了。他与凤姐,是家族中的正头夫妻,彼此配合是默契的,但她太强悍太占上风,他憋屈之下自然有所保留;外面的浮花浪蕊,不消说作不得真,所以他心底的那一片欠缺,恰好在二姐这里补上了。说真的,他俩挺般配,不仅是品貌,还有心态。贾琏不过问她的过往,她也不在意贾琏的风流。不说是非对错,只是刚好合适,一对人儿。

  只是好日子何其短暂。这一天,那一声:“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不啻平地一声雷。平时被形容得阎王一样的王熙凤从天而降,居然和颜悦色,谦卑自责,说起话来也是满腹的苦水。善良的人轻信,二姐由是也对她倾心吐胆,言听计从。凤姐请她一定搬进府里同住:“奴愿作妹子,每日服侍姐姐梳头洗脸,……容我一席之地安身。”话说到这个地步,二姐还有什么不肯?她心里本来就肯,她盼望着搬进贾府,并设想过与凤姐共处的情形,“我只以礼待她,她敢怎样?”凤姐敢怎么样?凤姐的心狠手辣超乎她的想象。搬,那这里怎么办?这里是她的温柔小家,而凤姐说这些粗夯货要它无用,一句话就把她的家拆了。

  二姐当然想不到在安置她的贾府陈设齐整的房间里,丫头竟会不拿茶饭来给她吃,拿来的,都是不堪之物,无法入口。手段如此卑下,藏在凤姐口口声声的“下人不到之处,只管告诉我”的背后,二姐这良人,既相信是下人的错,又不愿惹是生非,反倒替她们遮掩。二姐和凤姐,相处得和美非常,凤姐暗暗告诉她些话,说妹妹的声名很不好听,老太太、太太们都知道了云云,一面言词诛心,一面暗中把二姐腹中的胎儿打下,将她推向死地。二姐寻的死法是吞金,正如她的处世风格,要保全颜面,什么苦都暗自吞下去,连金子都吞——“几次恨命直脖,方咽了下去”,这句话惨绝,金子绞杀了她,外表容颜如生。

  刘旦宅绘红楼人物,一幅一人,“三姐饮剑”“二姐吞金”,这绝色的两姊妹都是自尽的,令人扼腕。三姐刚强自爱,面对污浊的环境以及心爱之人的弃绝,她以死扳回局面,赢得了他的爱与敬重。二姐柔弱退让,退到无可退之处就寻死,她不责怪任何人,也不责怪她自己,而死的定律作用于人世,对于一个刚刚死去的人,“生前诚可憎,死后皆可爱”,人们会想起她的一切好处,尤其一个自寻短见的人,人们会分外觉得她可怜,终于体谅她了。已经疏淡她了的贾琏抚尸大哭;府里那些丫头仆妇,本来是顺从凤姐的旨意欺凌作践尤二姐的,现在她真的被欺凌死去,他们才回头想起她的温和怜下,待人宽厚,其实比凤姐强太多,他们当然情愿琏二奶奶是她。而不到此时,他们也不会这么想,就在前一刻,放心不下的平儿过来探望,房门外的丫头们见二姐没起来,都乐得轻松,图画上,几个丫头把扫帚水桶丢在一边,正在叉着手指挑线绷玩儿。

  凤姐有一万个心眼子

  夏济安先生的观点:《红楼梦》的女主角,是王熙凤。在以宝黛为主线的绝大部分读者看来,这个说法偏颇意外,但假如由另一群人来评定——比如身在其中的大观园里的上下人等——只怕他们选出来的第一主角就是琏二奶奶,谁的位置都没她重要。

  王熙凤在书中的确到处都在。“你瞧瞧我忙的,哪一处少了我?”她如此自夸,并非虚言,从这个方面去奉承她也是能迂回达到目的的正确途径,馒头庵的尼姑静虚要托关系帮人赖婚,亲戚家的后生贾芸想谋个在园子里种树的差使,都是巧言令色,先夸说凤姐能干,她心里受用,一高兴你的事就有几分了。她是荣国府当家媳妇,宁国府又请她去协理家务,这两大家子的事,重比千钧又千头万绪,她竟能端得住,拿得下,确非常人。周瑞家的形容凤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这与作者借由贾宝玉的视角去形容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不可互换,她俩的心眼照见的是完全不同的物事。

  精明、强干、跋扈、专断、圆滑、贪婪、严苛、毒辣——在连环画套书的靠前部分,要集中展现王熙凤的这些特质,无疑应以秦可卿开丧为中心,凤姐主理其事,借机揽权,其他事则随主干选取。上美社新旧两版相对应的两册,1950年代版书名为《王熙凤》,1980年代版叫《熙凤弄权》,就脚本改编、素材选取而言,后者较得当。前者有几乎一半的篇幅叙写贾瑞那一段,开头就由王熙凤在园子里遭逢此人写起,还用这幅作封面,以体现王熙凤的心狠手辣,这走偏了。贾瑞那段是奇绝之文,但放这一册里比重不能太大。他若不是再三来招惹,王熙凤压根不会想到这个人,所谓“毒设相思局”,她本来只想冻他一夜叫他晓得厉害也罢了,他还来,心里想些什么!对凤姐和他自己连个基本判断都没,只好让他到黄河去死了这条心。这人占的篇幅多了,其他人事就少了,秦可卿几乎没露面,直接出殡,贾珍悲痛得不成体统,他的言行其实尽是戏。还有出殡途中路谒北静王,又在农家歇脚这些高低错落、颇有意趣的枝叶,旧版里没有,新版里都有,可谓情节丰富,裁剪恰当,节奏得宜。

  说到节奏,凤姐去看过病中的秦可卿出来,在园子里有一段写景的文字,小画书《熙凤弄权》都保留了:

  “凤姐让婆子媳妇们先走,自己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只见黄花满地,红叶翩翩,小桥清流,曲径疏林,楼台亭榭,景色如画。”

  真好。凤姐方才哭过了来,她与可卿最是要好,哭是真的,但出门看见园中景致,不觉心情一换,这是生活常情,也是小说调整节奏、连缀段落的极佳笔墨。凤姐是大忙人,难得有暇专门到园子里赏花看叶,办事的途中匆匆经过,她这么个聪明人,岂有好景致入眼而不入心的?她的闲情有了着落,且与林黛玉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判然有别,她的心境是一派明朗。

  接下来,按原著是贾瑞从假山后面钻出来,画书则是把前面第七回焦大醉酒骂人那段挪过来了;凤姐回到屋里问平儿有什么事没有,平儿答说有三百银子的利银送来,原著仅这一笔,画书为了集中表现,把后面第三十九回袭人问平儿月钱怎么还不发放也一并安插在这里——这真早了些,凤姐放利生息就目前应该只是“微露意”,要等她在馒头庵破坏一场好姻缘赚了三千银子之后才渐渐明目张胆。馒头庵的事是第十五回,到第三十六回王夫人问起凤姐月钱有无按数发放,凤姐当面答得滴水不漏,出来就骂人;再过三回,平儿悄悄答复袭人月钱是奶奶支出去放利了;再到续书一百零五回查抄贾府的时候,抄家搜出一箱子重利借券,追问谁干的,凤姐一下仰身栽倒,整桩事这才写完整。叙事明暗交替,节奏稳中渐进。

  整部书里王熙凤办的各色事,挑出来也够写个二十万字的长篇了,但那样太紧实,还是让她在整部《红楼梦》里做个事实上的女主角更张致。她是个光彩夺目的人物,尽管我们深知她的缺点,也亲眼看她干了不少坏事,却都不讨厌她,即使她说:“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究其原因,还是她聪明,人情味儿浓厚,说话办事都漂亮,让人由衷赞赏。

  凤姐识字不多,话却说得句句有风趣。她问丫头小红的名字,小红说原叫红玉,因重了宝二爷,就只叫红儿了。凤姐听了将眉一皱,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假如她说“得了玉的好处似的”,句子就平淡无味,伶牙俐齿的她信口就是“得了‘玉’的‘益’”,两字双声,仿佛叠韵却又差那么一点点,讲起来有绕口令的效果;后面两句短的再加上去“你也玉,我也玉”,又使她的话像一首小令。王熙凤当然喜欢小红,这丫头这“奶奶”那“奶奶”的一长篇几家子的话讲得清清楚楚——闲处落笔的对话都这么出彩,不知作者从何处想来——也只有日理万机的凤姐能听懂。她顺便抱怨,平时就怕跟丫头婆子们说话,那些人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哼哼唧唧的,急得她冒火!真是呢,她这么个伶俐爽快人,听那些笨人的话,拖沓啰嗦不得要领,确实要命!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协理宁国府,凤姐大展身手。贾珍来相请,王夫人还怕她干不了,她最喜揽事,一口应下。去之前,她先花了些时间在腹内思量宁府痼疾:人多手杂丢东西是一;事无专人临时推诿是二;浪费滥支冒领;干活苦乐不均;家人放纵,有脸的不服管无脸的不上进……她要来花名册查看,命次日一早传齐宁府所有人听差。她自己到场更早,发话过后,按花名册一个一个叫进,把人分成几班,各司专职,由管家媳妇每日查看,规定每日卯正二刻点卯,领牌回事则在午初二刻。差使一一分派,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列清楚,吩咐明白。每件事,她掷帖发令,接令领牌、事毕交牌,有差错的,或赔或罚,迟了误了板子是要结结实实打在身上的。凤姐甫一管事便威重令行,风气整肃,立竿见影,合族上下无不称叹,她这把交椅一坐就稳了。凤姐心中得意,在秦可卿的盛大丧礼中,独她一人周全承应各色人等。

  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或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不一,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喝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这个场面中的王熙凤,大概是她自己最满意的个人形象,要选正面照片她肯定选这张,比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她先声夺人的亮相更加大气而矜持,收放自如,洒爽风流。论理家才能,宝钗、探春或许不在她之下,她两个又兼饱读诗书,腹中经纬更胜一筹,但真要选一个理家的最佳人物,还得是熙凤。管理一个大家庭,其中具体的事务只是基础,最难处理的是那些复杂的、微妙的、相当棘手难以处置的人际关系:祖孙、父子、叔侄、兄弟、婆媳、妯娌、这房那房……一个已婚的成熟妇女,比一个未婚姑娘更能圆转妥帖地体味和照顾到各种关系。宝钗、探春也太文绉绉,家务俗事还是阿凤来得更实际,尽管她只是“颇识得几个字”,但智商情商都一流,且不忌惮用不入流的有效办法。

  人皆有两面,优点与缺点彼此伴生。凤姐把家事撑圆了,算盘打足了,同时也被人说太狠,得罪一大片。她丈夫的心腹小厮兴儿,在贾琏在外偷娶的尤二姐面前,细细地把关于她的坏话都说全了:“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他……”好长一篇,还不算最难听的,最难听的偏给她听见了——她在窗外,听见屋里她老公的姘头在床上说:“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她老公说:“平儿也是一肚子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凤姐气得浑身乱战,回身先猛打身边的平儿,再踢门进去厮打,闹得贾琏连剑都拔出来了,一路追她到贾母跟前。事后和解,她哭着对丈夫说了番伤心话:“我怎么像个阎王,又像夜叉?那娼妇咒我死,你也帮着咒我。千日不好,也有一日好。可怜我熬的连个混账女人也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来过这日子?”做人都有软弱时,伤心处,这一回凤姐就是了。她如果细想平生痛处,还真不少:丈夫急色滥情、自己又总无子嗣、身体多病、辛苦做事却招人恨……

  凤姐平时太忙,忙的人总是兴兴头头,不太想到伤心事。她兼管两府家务的时候,刚到宁府,荣府的人就跟来;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来。茶饭也没工夫吃,坐卧都不能清净。一天到晚,接连不断,总有家人媳妇来回事,她手下某个刁仆形容的话倒是实情:“我们奶奶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承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姑娘妯娌们,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他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他一 人手里出入,一个嘴里调度……”替凤姐想想,真是难为她,看着是养尊处优,金银堆砌,在屋里坐着,出门轿子抬着,饮食起居随时有人服侍,殊不知劳力不如劳神,内里耗损巨大。“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每天千头万绪地打心里过,真好比万箭穿心。虽有个赤胆忠心的平儿堪称她的一把总钥匙,她对她又有所嫉忌。下人未必是知事的,探春理家时刚发作一场,哭了,正由人服侍着洗脸,有个媳妇见空就上前回事,被平儿斥退。常情多如此,人们往往看着谁有个空儿,就上前说自己的事,想不到人家心里其实没一刻有空儿。仅外在凤姐都难得有空,家人闲聊时她一刻不停地说笑逗乐,哄全家开心,负责安排饭,饭来了,她得张罗,有螃蟹之类的还得亲手给贾母等人剥……

  所以凤姐殚精竭虑,操劳太过,身体其实很差,下红、小月不止一次,抄检大观园忙了一夜,下面就出血不止起不来床了。但她身不由己,跟所有人一样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那么多。丈夫在外偷娶了二房,她得想办法对付,对付人是一,欲除之而后快,但不能明着干,表面上要做好人把人接进来再害她;同时到知情有份的贾蓉母子那里去撒泼大闹,顺便讹诈一笔;再处理在各处设法的过程中惹出来的麻烦,找人去摆平,摆不平的话就把人治死……她这一万个心眼子滴溜溜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但王熙凤必须是这个样子。一日无她,荣宁两府都不转了。“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话说得极是,哪天她没了,所有人都会想起她的好处,要是凤姐在就好了……

  林黛玉的小摆件儿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在大观园建成之初,第十七回对潇湘馆的结构有简略的说明:“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又有两间小小退步。”粉垣修舍之外则是千百竿翠竹遮映。

  那天宝玉来找黛玉,进门就接着前日的话头陪笑相问,黛玉则回头叫紫鹃:“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她一面说一面往外走,正眼也不看宝玉。

  黛玉赌气不理宝玉,对他不见不闻,她顾左右而言他的这几句话,并不多余,我们可以从她这些日常琐碎推知她是何等人物。就在她嘱咐紫鹃这些话的同时,王熙凤也在园子里的山坡上,招手叫了小红来临时使唤,让她带话给平儿:“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二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琏二奶奶事儿真多,她是管家婆。一对照,就衬出林黛玉不止是个闲人,简直是个仙人,她关心的事情是这么些:燕子飞回来没有?鹦鹉添了食水不曾?桃花谢了怎么办?一地的花瓣不能糟蹋——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诗本子,琴谱,再就是……宝玉,他怎样?

  林黛玉是一个空灵的人。原著对她外貌的描写,最具体的也仅是写意:“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令人感知的是她的神情,而非面貌。她的形象飘渺,但又确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糊而相近的形象,要说谁长得像林黛玉,几乎所有人都有共识。

  文字可写意,绘画则须具体。很多画家画过林黛玉,把她置于某个经典的情节中去表现:葬花,或读《西厢记》,或焚诗稿;也有无情节的,从日常无一事中提炼出一个准确的概貌——如王叔晖画的黛玉,独坐纱窗下,衣裳素淡,神情素淡,她眼望着架上的鹦鹉,那鹦鹉的身姿神情倒是急切的,正探头相问。它真会说话呢,可能在说:“姑娘?姑娘?”姑娘说不出的心事,连鹦哥儿都懂了么?它跟黛玉一样地吁嗟,甚至会念姑娘的葬花词。这幅画中,窗户画得特别大,所谓“月洞窗”,好大一个圆窗,窗外修竹,浓翠淡绿。黛玉在做什么?什么也没做,这就是黛玉平常的一天,她经常就是这样的:“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她写的诗中对自己的描述也是如此。

  刘旦宅画的黛玉,黛玉倚坐在山石上,足下菊花,身后竹枝。孤芳自赏的黛玉,疏离人世的交往而执着于内心的孤行,一意往美、高邈、深细、幽微处走去。她有她的哲学,她需要某种意境,这种“境”,她用全部生命去养成——看这幅画,黛玉就在她最准确的“境”中,极美。她的面庞,清逸孤标、目下无尘,又俊美无俦,是你绝对想不出,而一看就认定,这几乎是理想的林黛玉。刘旦宅笔墨清新,正合原著之灵秀芳香的气韵——我几乎认为,《红楼梦》是刘旦宅的,正如《水浒》是戴敦邦的,《儒林外史》是程十发的,《西厢记》是王叔晖的。

  然而,倘若事情并非一定要追求“最”或绝对,我们也很乐意看到不同面目的林黛玉出现在不同画家的笔下。不同于工笔或写意彩绘,一册连环画通常有一百多页,这么多幅画面,对具体性的要求更高,不能高度提炼,而是要将一幕幕的场景事无巨细地呈现。1950年代的沪上老版《红楼梦》连环画,有一位画家画的两册颇具特色:《潇湘惊梦》《黛玉焚稿》,尤其前者,清逸而耐人寻味,这位画家叫江栋良。

  初看,觉得黛玉的衣衫不应如此精工繁复——贴片连缀的百褶裙系在腰间,下面再是两层裙子,还有玉佩、流苏、飘带、钗环。这环佩叮当的一身,是从戏曲里来的。我幼时曾欣羡过某部戏曲片中与此完全一样的行头,但把它们给黛玉穿戴,是否嫌坠重了?再往后看,又觉合理了,这位画家心思极细,他有他的道理,他画的潇湘馆内图景别开生面,在其间生活的黛玉,也是一个十分真实的女孩儿形象。

  天色已晚,晚妆将卸,黛玉进了里间。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些事情,袭人来过,坐着闲谈,说的是凤姐对尤二姐、金桂对香菱的事,她说起这些话并非无因。袭人还没走,宝钗又遣一个老婆子来送一瓶蜜饯荔枝,送归送,这婆子却突兀地说了些赞美黛玉的话:“这样好模样儿,除了宝玉,什么人擎受的起。”他人的一言一语,就是一旗一枪,逼近黛玉的内心,待身畔无人时,她一个人默然消受。此时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来,心事辗转无解,她叹口气和衣上床。她睡的床,是不是叫碧纱橱,像一个精致的小房间,正面是镂雕门围,三面侧围是棂格扇屏,绘有字画,床内搁架上还摆放着书、茶壶、匣、镜等物。好一个幽雅舒适的小天地,林姑娘在里面住着,锦衣玉食,为什么心上只是不快活?为什么十顿饭她只吃五顿?为什么她总是哭?

  黛玉朦胧睡去了。梦中,就在她这个卧房里,凤姐等一干人走了进来,向她贺喜,说她父亲升官并娶了继母,把她许给了继母的什么亲戚,还是续弦。画上,大概凤姐刚开始说话,黛玉不知她要说什么,神情还是天真礼貌的,听她往下说才慌了。她求凤姐说明这是个玩笑,而众人——王夫人、邢夫人,还有宝钗,一个个都冷着脸,不肯改变这个情况,彼此还使眼色,冷笑着一起走了。黛玉急得去求老太太,老太太也呆着脸,说“这个不干我事”,说她乏了,叫丫头送黛玉出去。最后宝玉来了。他俩说了平日里不能出口的话,宝玉拿出把小刀子在胸口划,说要把心给她看。黛玉吓得失声大哭,亏得紫鹃来床边唤她:“姑娘,姑娘,怎么魇住了?”把她从梦魇中拉出。黛玉回到人境,喉间犹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枕头已经湿透,肩背身心,但觉冰冷。夜已经开始了吗?她还没脱掉外衣。挣扎起身把外罩脱去,刚刚开始的夜,再难入眠了,漫漫长夜残酷地让她细想方才梦中的情形。方才凤姐她们就站在这里,窗上的纱帘,墙上的琴,历历在目。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外面淅淅飒飒,又像风声,又像雨声。囫囵的黑暗里没有了时间的长度,辗转反侧把夜抻长缩短。刚略觉安静,一缕凉风从窗缝透入,吹得寒毛直竖;随后窗外竹枝上无数雀儿的声音开始叫了,啾啾唧唧,窗上的纸也渐渐透进清光来。

  原著的“潇湘惊梦”这一段,梦的情节稍嫌直露,梦醒之后的文字则很好,续书作者必有过长夜难眠的时分,让他与黛玉感同身受。《潇湘惊梦》这一册画书里,黛玉有不少缠绵床榻的画面:她躺着,她坐着,她靠着,她趴着;她托着腮,她抱着头,她掩着脸,她扶着床边;她睡了,她醒着,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的床多么精致呀,枕头柔软,被褥香暖,但它们都不能帮她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床前的几案是竹制的,上面摆着一个烛台,一个痰盒——洁净高雅的林姑娘,却日夜离不开这个痰盒,清早紫鹃来给她换,倒之前看见痰中带血,不禁“呀”了一声。黛玉睡在透明的帐子里,问是不是有什么,紫鹃答没有,但声儿哽咽了。黛玉——她的帐子太透明了,她的心眼儿太透亮了,她什么都听得到,她什么都能猜到。她这间房里,两扇窗户左右相对,兜着轻薄的窗纱,太通透了,凉风长驱直入,人们背着她在外面说的话也随风吹到了她耳边。宝玉订了亲了?她依稀听到了几分,没听真,她在想象中补全。前日梦中之谶竟然应验,她躺在床上,却好似身在大海中。如果这件事情将要发生,她能够决定的就是不看到它的发生。那并不难,对她这样的身体来说,只需要不盖被、不添衣、不吃饭,就可以了。紫鹃给她盖好被,一出去她复又蹬开。她伏在枕上,透明的纱帐被风吹得像盛开的花朵。

  可怜的姑娘,她被困在她的噩梦里。众人怜恤她,每天来看望,但他们不知她的心病;紫鹃雪雁知道,又不敢说;宝玉知道她的心,可是两人在梦外的人境,面对面,能说什么?黛玉的病无药可医。她日渐虚弱恍惚,耳中听见的都像是宝玉娶亲的话,眼里看见的也像是这回事,连睡梦中都听到有人叫宝二奶奶——杯弓蛇影,弄假成真。幸好有明确否定这件事情的话,以同样的声息传到她耳边,才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过分敏感的林姑娘,她是仅凭一句话就可以生可以死的啊!

  之前有一个细节,在她的惊梦之后的白天:袭人听说黛玉病了,过来看看,说起昨夜她们那边那一位也闹心口疼,嘴里胡说八道,把她唬了个半死。里间黛玉在帐子里咳嗽起来,问紫鹃跟谁说话,袭人闻声来床边,她再问:“刚才是说谁半夜里心疼起来?”那还能有谁,但她非问不可,袭人说宝二爷偶然魇住了,不是认真怎么样,她还问:“既是魇住了,不听见他还说什么?”痴姑娘,她是在核对梦里的情节言语,看宝玉是否真与她魂梦相通。袭人说:“也没说什么了。”她点点头儿——十有八九,她是在他梦里了。这一证实给她的心灵带来的震荡,应不亚于宝玉对她说出几句轰雷掣电般的肺腑之言,也不亚于他托人送来两方旧手帕,令她神魂驰荡。而原著就此收住,不写。

  在这一册里,黛玉也有好的时候,还过了生日。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生日只一笔带过,其后她在潇湘馆独坐的时分,大概才是她最自适的——

  这里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才要拿本书看,只听得园内的风自西边直透到东边,穿过树枝,都在那里唏口留哗喇不住的响,一回儿,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

  黛玉坐在窗前,看琴谱。这小轩窗固然好,可是没有玻璃,这样敞着,林姑娘可能禁不住呢。窗台上放着一盆兰花——哈,这里错了,下一幅才说太太让小丫头送了兰花来,给宝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这前一幅里却先摆着了。下一幅极妙:黛玉看着小丫头把花盆放上窗台,她看到这兰花有几枝双朵儿的,令她心中一动——妙处凝聚在黛玉脸庞的侧影线条上,是这样地灵秀、纤巧,太准确了,仅这个侧影就是黛玉!她呆看兰花的一刻,心中灵犀被触碰到的一刻,没有人觉察,画家抓住了这美妙的一瞬间。

  林姑娘屋里有些什么小摆件儿?我对这个很感兴趣,原著没有集中写。探春喜欢各式玩器,宝钗则一概不要,黛玉,她呢?说是素日里也摆着新鲜花儿、木瓜佛手之类,不喜熏香。潇湘馆“龙吟细细”,是风过竹叶声;“碎玉丁丁”,是潺湲流水声。夏天,满地竹影参差,映入窗纱,翠润生凉;冬天,熏笼火盆都摆了出来,暖阁里有一玉石条盆,里边栽着水仙。窗下的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咦,她书架上有一盏玻璃绣球灯……

  宝钗无日不生尘

  上美社新旧两版《红楼梦》套书,竟无一册是以薛宝钗为主角的。宝钗是中心人物,原著中关于她的场戏不少,但仔细考量,确是没有哪一段适合作一册书的标题。这正像宝钗的处世风格:大隐于市,随分从时,从不争抢人群中的风头。即使必须是场面中的主角,她也自谦逊,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就依着贾母所喜说了,让贾母高兴,大家热闹。宝钗是一个温煦的人,令人舒服。评点家王希廉的《薛宝钗赞》中说:“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极是,但他实际上是极贬宝钗的,在这句赞词之后。宝钗舒服到令有的人不舒服的程度,史湘云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我就服你。”这话当然引得黛玉冷笑一声。做人周致则失于圆滑,人不能避免缺点。

  宝钗几乎是个完人,让人错以为她的生活也完满。在原著第八十七回,有一封她写给黛玉的信,却是这样的:

  “妺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妺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馀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倘若不看上下文,真难猜到这是宝钗写的,而设身处地去想,她当时的处境的确如是:兄长又惹下人命官司,身陷囹圄;嫂子是个匪夷所思“搅家精”,每天闹得鸡犬不宁。并非续书作者写偏了,宝钗的烦恼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她不说,外人也不察,香菱读到的那句诗“宝钗无日不生尘”可算是旁敲侧击罢。这一回黛玉看了信,也不禁惺惺相惜,不比上一回她俩倾心吐胆深谈,黛玉还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那时黛玉还不懂得宝钗。她从自己的痛点着眼,认为宝钗轻松,可是生而为人,哪有不烦恼的,譬如宝钗的这个哥哥,有还不如没有,只是这句话无法说出来。命运啊,为什么给了宝钗这么个哥哥——粗夯愚蠢、骄奢豪横,吃喝嫖赌、惹是生非,大字不识凡几。不幸他们父亲早丧,否则宝钗的命运就不是这个格局,他们不必依傍贾府,她哥也不至发展成呆霸王。小小年纪,宝钗就成了一家之主:“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指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难得的时刻,她对黛玉吐露了一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她并没说下去。

  宝钗不说自己的烦恼,却时时替每个人考虑周到。黛玉多年嗽疾难愈,宝钗说“食谷者生”,吃药不如吃燕窝粥,知黛玉怕多事被人嫌,燕窝她来送,不惊师动众;湘云一时忘形说要做东办诗社,她知道湘云哪得钱来,就替她办了螃蟹宴;邢岫烟缺钱当掉了棉衣,她着人悄悄地赎出来还她;金钏儿投井死了,王夫人心里过不去,她出言慰解,并送自己的新衣服作装殓;哥哥出门带回的土产,她搭配妥当分送众人,连最不得势的赵姨娘都有份。说是冷美人,无情也动人,而观其实效,宝钗也当得起“爱博而心劳”这几个字了。她的心声,偶尔隐约地传递出来,如她生日时点了一出鲁智深的戏,还念了其中一段给宝玉听:“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她是个入世者,掩藏了出世的心。

  正如命中必有的烦恼,每个人也都有命定的病根儿。宝钗的病,也曾缠磨她许久,还是一个和尚给的异方给治住了:冷香丸,须得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以及雨水之日的雨水,白露之日的露水,霜降之日的霜和小雪之日的雪,凑齐了制成药丸——这冷香丸的配制恰似宝钗“随分从时”性格的说明,方子虽难,难得可巧,她竟都依天时而得了,这天时中也包含人为。黛玉的病,和尚说是除非一世不见外人,且总不许见哭声方能愈可,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黛玉的态度也消极,沉耽于自己的病中。宝钗有一次劝她“若觉着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着发懒,浑身发热,只是要歪着……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宝钗也生病,但她用理性和毅力去抵抗,病也择人,敌强我弱,敌进我退,何况宝钗无事不知,还懂得药理。

  在前八十回,宝钗的困难很少正面描写,在后四十回,她碰到的难题就非常具体而艰巨。从曹雪芹留下的第七十九回开始:她那称王称霸的哥娶了个河东狮回家,其人先压服丈夫,再进一步对垒婆母、挑衅宝钗,“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话虽这么说,但这是在文雅的层面,与一个会撒泼打滚的悍妇同处一屋,她闹得翻江倒海,宝钗再是有涵养能应对,生活的安宁被打破,基本日子不能过,“猇声狺语,旦暮无休”,这是她的表达,一流人被下三滥困扰。更难的是婚姻大事,续书者安排了黛死钗嫁同时进行,并且出了个“掉包计”的奇谋,这奇谋一箭三雕,一边置黛玉于绝地,一边要置宝玉于死地,同时也将宝钗置于一个异常难堪的局面中。

  即使曹雪芹亲自来写,宝黛钗三人的结局如何筹措也是难的,比较合理的安排还是黛先死,钗再嫁,让伤感而失望的现实较和缓地显现。冲突太集中了,紫鹃的感受也是读者的心声:“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黛玉的心事他们不顾也罢,她病得奄奄待毙也无人来问一声,所有人都绕开潇湘馆,忙着操办金玉良缘,这悖离了基本人情。续书者也意识到了不合理,行文中尽量铺垫照应,把各方面的情形解释圆转。他尽力了。毕竟前八十回文字经天纬地,极难收束,那么就让一个拙劣的掉包计去承担败笔之责,用它消解掉巨大的难题,于此基础上再重新组织逻辑。

  贾府中多年来预计着的一桩大喜事,办得匆忙潦草。贾母一句话就定了宝钗:“只有宝丫头最妥。”她自己年事已高,同时贾政即将离家赴任,这桩大事赶着办了放心。王夫人和薛姨妈具体怎么议亲,书中略去了。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话是容易说的,有些不好说的也彼此意会了——宝玉丢了玉,人痴傻了,想用结婚来冲喜,娶个有金命的人帮扶他;同时薛蟠下狱,薛家需要仰仗贾家帮忙。贾母贾政问议亲的结果,答说议成了,姨太太愿意。薛姨妈应下了,回去问宝钗是否愿意,宝钗正色答,女孩儿家的事该由父母做主,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她甚至不再提宝玉的名字以避嫌。后听说宝玉病得厉害,薛姨妈心里未免踌躇,这时她和贾母已几次说委屈了宝丫头;凤姐探知宝玉的心意后,更出奇计,哄宝玉说娶的是黛玉。这个亏她——实际是续书作者——想出来的计策,贾母的反应也是:“忒苦了宝丫头。”明知宝玉心里只有黛玉,而让宝钗顶着黛玉的名头出嫁,这对宝钗辱没太甚。宝钗的灵性与品格俱高,她若连这个都同意,就太卑下了。这个主意对薛姨妈也难开口,成何体统,所以有这样一种解释:宝钗母女对所谓掉包之计并不知情。

  带着这种解释去重读那几回,的确也能解释得通,凤姐说“这个话只说给宝玉听,外头一概不许提起”,商量时还说过宝钗在难以说话云云。先前筹备宝玉的婚事,也是下令不许声张,除了不能让林姑娘知道,还有宝玉之姊元妃薨逝、宝钗之兄尚在狱中,此时备办确为越礼的缘故,的确不便张扬。只是这些话,家人仆妇们需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出错——一边忙着准备婚事,一边不能提起这事,同一个园子里送帖过礼,要绕着潇湘馆走,回来也不提名说姓,而独对宝玉一人,又要哄他说娶的是林姑娘。七弯八绕,鬼祟夹缠,即使不说错话,也很难避免表错情。亲事在即,她们说一半瞒一半地对薛姨妈说了详细,“给宝玉冲喜,借大妹妹的金锁压压邪气”,薛姨妈回家细细告诉宝钗,宝钗先是低头不语,后来就自垂泪。她是什么都明白吗?还是为身不由己的处境而苦痛?即便她此时不知就里,拜天地时是雪雁搀扶她,入洞房后宝玉口口声声林妹妹,一切都已昭然若揭。

  太难了,宝钗。难为她低头不语,难为她置若罔闻。设身处地替她想一回:母亲是糊涂的,众人是自私的,把事情安排成这样;哥哥在大牢中,嫂子在家里闹;丈夫昏聩病重,且心中完全没有自己。最清醒最为难的宝钗,真是情何以堪!虽然贾母一再体谅她的委屈,却又将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告诉她:林妹妹没了,“就是娶你的那个时辰死的”,并明言宝黛二人的病因就在此。宝玉闹了几天,在他声称要与林姑娘一同死的时候,宝钗冒众人之大不韪,痛下针砭,将实情告诉他,林妹妹已经亡故。这句话谁都不敢说,宝钗说出,贾母王夫人袭人莺儿等都深怪她造次,而她的做法竟是对的:“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庶可疗治。”果然奏效,宝玉死心塌地,医药与人言都可进了。在如此难堪的处境中,宝钗以她超凡的智慧和定力救了宝玉,度了自己,让几乎无解的局面出现转机。

  但宝玉不去潇湘馆一回万不甘心,于是让他去了,宝钗也去了,众人都去了,宝玉叫来紫鹃让她详细讲出黛玉死前怎么病倒,怎么焚稿,临死说了什么话……他哭得喉干气噎,而宝钗也同样痛哭不已。宝钗是宝玉之妻,也是黛玉之友,命运给宝黛安排了这位最好的朋友,她在最不利于自身的情形下对他们的爱情给予了同情和理解。

  贾母是明白人,事后她对薛姨妈道谢说:“宝玉的命都亏姨太太救的……独委屈了你的姑娘。”

  宝钗也在等待,等宝玉将爱慕黛玉的心肠转移到她身上。她一直等到一年以后,水到渠成,与宝玉才终有夫妻之实。这是宝钗。不屈就,不苟且,自尊自重,续书作者写到这一点,还是懂得宝钗的。

  宝钗始终端重。李纨赞她的诗“有身份”,评得确,她咏白海棠诗的第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就是她的处世姿态。她是如此含蓄、自立。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