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是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虽然不是旅游胜地,但却是有二千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又是清朝时的盛京,有故宫和昭陵两处古迹,是人来沈阳的必去之地。我就曾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来沈阳游览过这两个著名古迹。
沈阳故宫,是和北京故宫一样的皇家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还是我国三个“故宫博物院”之一。它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建筑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米,由中、东、西路三部分组成。
当我来到沈阳故宫,大清门横在面前,看上去虽没有北京故宫的午门那样雄伟宏大,但也是雕梁画栋,琉璃覆顶,华丽而不失庄严。而四角的琉璃“墀头”,十分醒目,浮雕的云龙飞凤、瑞兽奇花,精致亮眼,黄、蓝、红、白,诸色鲜艳,堪称艺术杰作。入门后,沿前院中轴线前行,就到了正中的崇政殿,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金銮殿"。它是沈阳故宫等级最高的重要建筑。也是清太宗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出殿继续向后,一座三滴水歇山式的三层楼阁矗立在四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此即是古盛京时的最高建筑——凤凰楼。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登临其上,整个盛京城尽收眼底。而楼的四周又有宫墙将清宁宫等建筑围绕。清宁宫就在凤凰楼后,是建在三点八米基台上的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是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融会吸收了汉、藏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出了清宁宫不远就是故宫的后门,没有后花园。
参观完中路后,我便转向观看东路。东路的建筑只有“大政殿”和“十王亭”,都是在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越浑河进沈阳城定都后修建的。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曾称笃恭殿,后改名大政殿。重檐八角攒尖式,八面出廊,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从建筑外观上看,大政殿其实象个亭子,不过它体量较大,装饰华丽,因此称为殿。此处是用来举行各种大典的地方。大政殿前,呈燕翅排列着东西各五座方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十王亭”,或称"八旗亭"。其最靠近大政殿向前略为突出的两座亭子,为左、右翼王亭,东侧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旗王亭,西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旗王亭。在建筑布局上,“大政殿”与“十王亭”组成了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西路的建筑是乾隆最初为收藏刚修成不久的《四库全书》建造的文溯阁,后又增建戏台、嘉荫堂、仰熙斋等十几座建筑,供清朝皇帝东巡时在此读书、看戏和休憩。我走马观花地匆匆绕行后就离开了。
我是上午游的沈阳故宫,下午便去了城北十多里外的沈阳北陵,即清昭陵,人们因其位居城北而俗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
游昭陵时,先游缭墙外的前部。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正中是青石建成的主建筑牌楼,四柱三层,雕刻精美。牌楼之后,至正红门(南门),便开始中部游。正红门楼庄严高耸,两翼装饰有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门内参道两旁,又是两两相对的华表、石兽和大望柱,整饬而又肃穆。石兽中有两匹形象逼真的大、小白石马,栩栩如生,据说是以皇太极生前最爱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
与正红门相对的是碑亭,内竖"昭陵神功圣德碑",过碑亭即至隆恩门,即是后部方城的正南门,中心花岗岩台阶的底座上坐落着画栋雕梁的隆恩殿,殿前左右有配殿,后有明楼,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甚显华丽和雄伟。经过明楼,便至月牙形的宝城,又称宝顶,也就是皇太极和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尤其是有一片绵延数里地的古松林,共有二千余棵,松龄多达三百多年,挺拔矗立,参天敝日,是十分壮丽的景观。据说其中有象“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奇异形态的树,但我没有前去一观。看完后部,北陵的游览也就结束了。
游历了沈阳的故宫和北陵,有三点给我印象最深,一是沈阳故宫除了收藏“四库全书”外,还有乾隆从北京运送来大量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使其在清代成为与北京故宫、德承避暑山庄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二是故宫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甚为可观;三是沈阳北陵不仅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而且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是一处建筑与园林合一,人文与自然相融的游览胜地。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