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二日上午第五节课,离下课大约还有五分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时,我正和高一(二)班的同学兴致勃勃地讨论幻灯片中的图片情境。图片情境是这样的:一个卖蔬菜种子的经营者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支香烟,正在吞云吐雾。他的右侧有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经营各种蔬菜种籽”。经营者旁边站着一位农民大伯,他佝偻着腰,双手拿着几株小白菜,愤愤地说:“这就是你们的良种大白菜。”经营者得意地说:“你可当小白菜卖呀!”根据图片情景,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图片上的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请你为农民大伯出主意。大家正在热烈讨论,我也暗自高兴。这时我发现虞琴娜同学正低着头,瞧她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顿时,我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怎么搞的?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让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也知道她不会知道的,因为她根本没有思考画面中的问题。我的目的只是想“惩罚”她一下。
听到我叫她,她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暗自思索:是让她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我只要加以引导,她一定会知道。“那商家卖给假货是侵犯了你的什么权利?”我降低问题的难度。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可谁知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牙齿咬住嘴唇又低下了头。我耐住性子,重复了我的问题,这下她涨红了脸,但仍旧没有吐出半个字,周围却想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那你能说出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吗?”我满怀希望,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沉默继续控制着课堂的绝对优势,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冰冷而又严厉了。“快说呀,同学们……”旁边的同学似乎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提醒她。可她用那一双噙着泪水的眼睛看了看我,仍旧保持沉默。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念头一闪:难道我错了?最后,我以“我们找个机会谈谈!”结束了这段“对峙”。
回到办公室,我独自生着闷气。虞琴娜同学是一名心思细腻的学生,据她的语文老师说,她的作文中渗透着 “多愁善感”,说明她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女孩,只是平时性格内向,难得听到她的声音,即使说话也是嘤嘤细语,和她交流更是“惜字如金”。今天的一幕,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她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这时,那双泪眼婆娑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种不安和自责悄悄袭上心头,我真的错了!我不该那样做!
就在当天,我和她妈妈通了电话,在和她母亲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虞琴娜同学在家也是沉默少言,尤其是你越要她说,她越说不出来。我决定找她谈话。第二天,我们坐到了一起,她不安地绞着手,话未说,眼先红,“老师,我不是故意那样做的。”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一震,不知说什么好,却不由自主地连连点头。“有什么原因吗?”我带着歉意询问。她依旧是惯有的寡言,“我也不知道,就是说不出来。”我知道我已伤害了她,我得弥补我的过错。“这样吧,”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们来个约定,下一堂课,我还要请你发言。当然,我更希望你自己举手。”她诧异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依旧沉默,但从她的点头中我还是发现了她眼睛后面隐藏的一丝笑意。
第二天,我带着一份激动和期盼走进课堂,因为我将实现一个约定。上课之余,我分了分神,偷偷观察她的“动静”,等待着……她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她示意。终于,那只手悄悄地举起了一半,虽然内心已急不可待,可我故作平静地请她回答问题,尽管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我们俩会心一笑。我如释重负,我真不该那样逼她!我告诫自己,我再也不要这样的约定!
是呀!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富有生机的教育,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