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空一抬头,大雁一高飞,叶子一凋落,秋空明月悬,又一年中秋,来了。
早在一个月前,超市的显眼处,就摆上了琳琅满目的月饼,那精美的包装,那繁多的品种,渲染着节日喜庆富足的气氛。
脑海里总也抹不去儿时中秋的情景。
儿时,我眼中的月亮,圆圆的,一轮皓月,像银盘,自在地挂在天边,月亮的周围,星星眨着眼睛。小孩子嘴馋,我总是早早地催母亲炒花生,买月饼,小孩子过节,就是想吃点好东西。
我的老家豫东平原有个习俗-----送月饼:出嫁的女儿和侄女,在中秋节前夕,总会给娘家的长辈送月饼,外加烧饼和油条,满满的一篮子。那时,经济拮据,姑姑或堂姑姑送给奶奶的月饼,母亲总是先不让我们吃,留着又送给其他亲戚,如此几天,月饼经过一番“乡村旅游”之后,最后,实在是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了,才轮到我们吃。其实,那时月饼才几毛钱一个,只是家家的日子都不富裕罢了。晚上,我的脖子总是伸的很长,我似乎看到了桂花树下,嫦娥忙碌地椎米,吴刚在欢快地酿桂花酒,等待真是一种幸福。
等妈妈搬起小圆桌,放在枣树下,我们就盼着奶奶切月饼,那时的月饼,是用粗糙的牛皮纸包装的,四个角一折,用麻线绑好,有盘子那么大,一块月饼切八小块,里面有冰糖,有青红丝,有枣泥,说不尽的好吃。我们每人一小块,留一块给在外地工作的父亲。
奶奶总是说月饼太甜了,会把她的牙甜掉,我那时不懂事,总是替奶奶吃下属于她的那一小块月饼。现在想来,是奶奶舍不得吃,特意留给我吃的,现在想来,奶奶也是太疼爱我了。
赏圆圆明月,吃圆圆月饼,这庄重而内敛的的中华习俗,图的就是一个圆满,图的就是一个团圆。月亮,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像一个吉祥物,飘逸在《诗经》里,徜徉在《楚辞》中,愉悦在唐诗宋词的古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的意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借月光起兴,寄托了对家园浓浓的乡愁。“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苏东坡,假暮云寒露抒情,吟出了长的落寞,短的伤怀。“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的刘禹锡 ,把人间亲情和世故,喻成明月初圆,光洁万里……月亮转身的背后,赋予了这么多的感悟和情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季节,人们总是潜意识地要寻找一种与此相关的生命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明月,让繁星,让旭日,来烛照自己的精神之旅,心中有念想,心中有希望,真好。
“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昨天遗忘,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这首歌低沉的曲调,最能表达游子的心绪。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每每中秋,我总也忘得了——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时光如梭,转眼已经物是人非,奶奶已于十四年前离开了我,没能回老家看她最后一面,遗憾了一辈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有孝心的人,一定不要等待,爱亲人,应该在每时每刻。想到这些,回味着那青红丝和冰糖包裹着的月饼的香甜,又一次眼眶噙泪。
千千万万个回忆,酿成一杯感触,只剩下浓浓的回味。月圆,圆月,深情地掬一捧中秋月,我这沉重而愧疚的思念,你能替我送达吗?奶奶在天堂能吃上香甜的月饼,我心方安。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