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爱情日记 >

仇一凡

时间:  2023-12-16   阅读:    作者:  蟠桃叔

  一

  仇一凡是搞泥塑的,是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发了“红本本”的民间艺术家。我们都叫他老仇。

  对于“民间艺术家”这个称号,老仇有个人意见。在一次群艺馆的聚餐中,老仇喝多了,拉着邻座的我掰扯:“咦,艺术家就艺术家嘛,前面为啥非要加‘民间’呢?你是做记者的,懂得多,你说说这是咋回事?”

  我说我也搞不懂。

  他愤愤地自饮了一杯,继而哈哈大笑。络腮胡子,一嘴生动的白牙。

  其实,老仇很看重自己民间艺术家的身份。但凡群众艺术馆有活动,他都会来,带着自己的泥人——用黄土捏的喂奶婆姨、撒尿尕娃……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老仇爱喝酒,醉了就手舞足蹈,旁若无人。那些群艺馆的民间艺术家见老仇醉酒就说“酒杯一端,驴笑马欢”。

  有一年大家去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带队的是群众艺术馆的王主任。王主任跟老仇“约法三章”:不准喝酒,不准喝酒,不准喝酒。

  老仇捣蒜一般点头答应着:“不喝,不喝,真不喝。”

  在韩国一共10天,老仇真的滴酒未沾。大家又说:“只吃泡菜不喝酒,老仇酒胆狗叼走。”

  老仇眼睛一瞪,说:“王主任说不喝,我就不喝嘛。”

  二

  我是知道仇一凡的故事的。中学毕业后,他去了西安郊区一个叫庞留的村子。有次农忙后,他回到城里逛,看了一场阿尔巴尼亚的电影《第八个是铜像》。看完电影,他受到启发,回到村子搞了一堆稀泥。老乡以为他要盘热炕,结果他捏了一个泥人。

  有人说老仇当时捏的是漂亮的女青年某某某,长辫子、花衫子,是他暗恋的女神;也有人说他捏的是村里的张老汉,因为他们经常去张老汉家吃柿子拌炒面,和张老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说法不一,无法求证。

  后来,仇一凡回城后进机械厂当了工人。结婚、有娃后,家里开销大了,厂子却不景气了,仇一凡就辞职了。他搞过装修,弄过门头设计,做过合金门窗,还卖过旅游纪念品……挣过钱也赔过钱,经过一番辛苦,也仅是混了个肚子圆。肚子里是啥?是西凤酒,是裤带面,是意难平,是心不甘。用咱陕西话说,老仇就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没有挣上几个钱,胡子却白了。老仇心里烦躁,闲了总爱喝几口酒。媳妇不让喝,他就跑到楼下的花坛里挖点儿泥,捏泥娃娃。

  捏啊,捏啊,捏出名气来了。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群众艺术馆的王主任打来的。

  仇一凡听王主任说完,差点儿摔了电话:“亲娘啊,咱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总觉得老仇就像李逵,王主任就像宋江,群众艺术馆就像水泊梁山。你说李逵能不服宋江吗?

  三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009年夏天,群众艺术馆在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康王村做了一期“话说西安”大讲堂的活动,去的人很多。去这个活动能看热闹,还能吃到当地正宗的裤带面。

  王主任去了,仇一凡自然也跟着去了。

  那天会场气氛极好,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看热闹,比闹社火、逛庙会还热闹。有人拉了条长凳,撺掇着让人蹲上去表演老陕吃面。

  众乡亲面皮薄,你推我,我推你,不好意思上去。最后,两个身高一米八的大汉被推举出来,是老仇和老米。

  老米是个大鼻子的德国人,中文名叫“米五斗”,热爱中国文化,是陕西女婿。

  就见凳子两头儿,一头儿蹲着仇一凡,一头儿蹲着米五斗,两个人端着大碗开整了。宽面长条,油泼辣子,筷子一提,能扯三尺。两人也不怯场,当着几百号人的面,呼噜呼噜地吃了个过瘾,那架势真是:碗一端,真舒坦,给个县长都不换!

  那画面特别有民俗味儿,特别陕西,特别豪气。“关中八大怪”里的“三大怪”就在这里体现了:“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能当菜”“板凳不坐蹲起来”。

  当时,几十个摄影记者对准他俩咔嚓咔嚓一阵猛拍。后来照片发到网上火了,他俩成了老陕吃面的经典形象代表。

  此后,那些照片还成了西安城一些面馆的海报。有认识他俩的人通风报信说:“你们的肖像权被侵犯了,赶紧去维权吧。”

  据说,这两个人真的就约好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维权去了。两人一进贴了他们照片的面馆,面馆就轰动了。面馆老板又是端面又是端面汤,又是舀辣子又是剥蒜,又是要签名又是要合影。吃了人家的嘴软,维权的事他俩也就不提了,反正吃了一个肚肚圆,皆大欢喜。

  据说,老仇带着老米用“维权”的方式吃了西安十几家面馆的面,不是为了吃面,而是为了获得肯定、接受赞誉,那是一个“骨灰级”吃面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还有许多家面馆因为路远没来得及去呢。

  后来又听人说,这两个人成了“吃面表演艺术家”。虽然知道这是开玩笑的话,但有次碰到他俩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他俩到底是怎么回事。

  米五斗笑而不语,仇一凡一脸得意。

  老仇说:“有个活动,请我俩去主席台上吃面。我们坐,他们站。我们吃,他们看。”

  然后,他比画了一下那个碗有多大——我觉得那是一个脸盆。

  之后,他又比画在酒厂用多大的碗喝酒——我觉得那还是一个脸盆。

  我一本正经地对老仇说:“这次你这个吃面表演艺术家的前面是不用加‘民间’二字的。”

  仇一凡露出了很享受的表情。

  我说:“真的,看你吃面就是一种享受,气势昂扬,生龙活虎,和看陕北的安塞腰鼓感觉一样,带劲儿,壮美!”

  这时候,仇一凡居然显出一种小姑娘的娇羞,歪着头,用细细的声音说:“如果我吃面吃出了一点点成绩的话,一切归功于我的泥塑创作。小杨,你想,我捏泥人,捏咱老陕,不能坐到屋子里想着捏啊,要从生活中观察啊。咋端碗,咋捏筷子,咋搅面,咋挑面,咋张口……咱老陕吃面都是有章法的,都是成体系的。老陕吃面不是光靠一张嘴,他吃面时心里欢喜啊,所以他的眉眼都是活的,他的鼻孔都在唱歌哩。观察不到位,就无法进行艺术上的夸张。不客气地说,在我的心里啊,装了100个、1000个吃面的老陕……”

  他突然大嘴一咧,发出一阵大笑,吓我一跳。这老仇!

  四

  因为种种原因,从2012年起,我暂别了深爱的非遗圈子。此后,我和老仇倒是见过两次。

  一次是他路过我们单位,他不上楼,也不下自行车,两腿撑着地,喊我下楼在路边闲聊几句。

  他告诉我,他在忙着弄一个上百人的大型泥塑作品。

  我知道,老仇憋着劲儿要搞一个传世的东西。

  第二次相见是在大明宫小学。该校给老仇提供了一间空闲的教室作为工作室,他的大型泥塑作品就是在那儿完成的。

  作品很震撼。黑压压一片泥人压到心上,让你想呐喊,让你想流泪。

  我当着老仇的面狠狠地称赞他:“老仇啊老仇,你是真的艺术家!”

  老仇谦虚道:“民间,民间!”

  当天,看完泥塑,我、老仇和群众艺术馆的王主任等几个人一起吃饭。老仇照例喝醉了。

  王主任那次没有拦着,说:“让老仇痛快一回吧。”

  晚上,我和王主任把老仇送回去,架着他上了6楼的家。那是含光路上一个破旧的小区。他媳妇脸色难看,想骂老仇,但看在王主任的面子上忍住了,只叹了一口气。

  对了,他家摆满了泥人,没有1000个,也有500个,像小型的兵马俑阵。

  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

  听非遗圈的朋友说,老仇生病住院了,瘦得厉害。本来约好了去看老仇的,我却因为忙碌迟迟没有实现。打电话问他病情,他说无碍。

  我问:“泥人还能捏不?”

  老仇嘻嘻哈哈地说了句怪话:“能,身上搓下二两泥就能捏。”

  我笑了,又问他:“面还能吃不?”

  老仇:“没辣子吃一碗,有辣子吃一盆。”

  我:“酒呢?”

  他不回答了,在电话那头儿笑。我猜他当时是想说“喝”,但是他媳妇在旁边,他就只好哈哈大笑。

  约好等他出院了一起吃面,把米五斗也叫上。

  2013年12月11日深夜,我收到一条短信,是用老仇的手机号发过来的:“尊敬的叔叔阿姨、亲朋好友:我是仇一凡的儿子仇龙,我的父亲因病离世……”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

  老仇享年59岁,铁塔一样的汉子说没就没了。

  几天后,我在网上看到王主任写的悼念仇一凡的文章,配了几张图,其中就有一张是和米五斗一起吃面的。顿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第二天,我一个人去了老孙家泡馍馆。那里有老仇生前创作的一组表现老西安风情的大型泥塑作品。

  你看,你看,真好啊,这群泥人里有你,有我,也有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吃面表演艺术家老仇……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