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据说最初是拿来作祭品用的,后来被宫廷特权享受,再后来传到民间,成为一种大众节令食品。但如今,不仅月饼,任何一种食品,恐怕都不一定非要到节日才吃了,性子急的,等不到端午就要吃粽子,等不到中秋就要吃月饼。这不,中秋节前半个多月,我就收到北京好友寄来的月饼,据云是“某大机构内部订制”的。但尝过,味道亦不过尔尔,倒是巴巴地跑去弄一份“某大机构内部订制”,这份情义却叫人难忘。
我有个堂弟见多识广,颇知味,与我也颇知心。昔年知道我爱吃蜜枣、香瓜、酥糖之类,他总有本事弄到最正宗的“本地产”,且恰好在自然节令到来的时候,就悄悄送来了。平心而论,那蜜枣、香瓜的味道,就是比市面上批量销售的好,一尝便知是老品种,农家肥营养,天然环境下经风沐雨,大太阳照射,足够长生长期慢慢成熟的,你若问他从哪弄的,他总会说一个你想半天也想不起来的地名,多半是一个小村庄或一个小镇,即正宗的“乡间”。
我常感激于堂弟的,还有他送的月饼。他一送就是四筒或六筒,没有低于两筒的,每筒十个。你说不能送这么多,吃不了。他总是说:“不多,慢慢吃,吃不坏。正宗的传统手工制作。”那是用白纸包的,上面透着点猪油光,印着某某镇什么食品厂,传统老字号。堂弟补充说:“东夏镇现在就这一家做了,夫妻两个坚持在做。”月饼每个重一两半至二两,馅子包得满满的,就是芝麻、冰糖、白果、桂花等等,干干爽爽,就是所谓“果仁月饼”或“芝麻冰糖月饼”等。月饼的皮子很薄,烘得酥脆,手一碰就一层层地掉,吃的时候,须一手拿着,另一手托着,不然会掉下一地。这种月饼口味纯粹,每次吃一个,不觉油腻,也不伤胃,我堂弟还说也不增血糖。
随着旅游业兴起,我乡许多山村恢复了传统糕点制作,其中泾县云岭茂林一带的玉带糕,胡适老家绩溪上庄的月饼,宁国旌德的蒿子粑粑,均为游人所爱,宁国粑粑竟还被写成了歌曲传唱。一次陪友人去上庄拜谒胡适故居,行至村口,见一现做现卖的糕饼店,闻见一丝香中带甜的香味,立刻起了食欲。上前一瞅,原来是月饼。绩溪有制墨传统,做墨须用模,因而县内多模工。这家饼店的月饼,大小一两左右,外形精巧,并刻有多种图文,显然系用很好的木模制作。但吸引游客的不光是它的形,还有它的味。上庄月饼多用当地秋天刚刚收获的板栗、杏仁等山果作馅料,当然也要放冰糖、猪油。友人品尝过后,说是道不出的一种美味。我猜,除了馅料、做工之外,那其中若有若无的“猪油”,恐怕也功不可没。绩溪黑猪全天然喂养,最短的也要养到一年左右,其肉香嫰,煮熟之后入口即化,其脂熬成油清澈透明,放进什么菜或饼里,都倍增其味。
我有一友在上海闯“大码头”,把文房四宝生意做到福州路上去了。但他另有一个与文房四宝风马牛不相及的“绝活”——做月饼。中秋节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要我抽空去拿月饼,还补上一句:“尽快来拿,晚了就没有了。”他的月饼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月饼”,纯手工制作,多用皖南山区自然物产作馅料,传统方法烘焙,颇受远乡近邻青睐。每年中秋应节之际,他会赶制一批大月饼,每个两斤重,直径八至九寸,一家人围坐月下,分享大月饼,也是一种意境。不过,这种大月饼,一般都是为订制的客户量身定做,一般都市人怕很难尝到呢。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