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最热的时候大街上的柏油马路都晒软了,用脚一踩能留下一个脚印。这么热的天,人们都胃口大减。
我家每天都熬一大锅粥,在院门口影壁前种荷花的大池里,剪下一张鲜灵灵的荷叶,盖在粥上,再盖上盖子闷着,等粥凉了,打开锅盖一看,白米粥变成了碧绿色。这可是散热去暑的上佳食品。从外面跑回来,一碗清香的荷叶粥下肚,立马就神清气爽了。
在最热的季节,母亲会想一切办法做开胃的食品,让我们增强食欲。记得那时,她会把杏干、柿饼、鲜藕加葡萄干一起炮制,做成果子干。做好后装器皿里,放大木盆中,用刚打上的井水浸泡。等我们回家,个个顺脖子流汗,盛上一碗果子干,都舍不得大口吃,细细品味:凉黏微甜的汤汁,酸酸的杏干、脆脆的鲜藕、绵软的柿饼,入肚真让人全身舒服,汗退热消。
在盛夏时节,大街上、庙会里都有卖扒糕、凉粉儿的摊位。小摊儿的桌面上摆着大木盆,里面放一大块冰,冰上盖一块白布,上面放着半透明的白色凉粉儿,木盆里的冰水中泡着扒糕。凉粉儿是绿豆做的,扒糕是荞麦面做的,真是凉快又解饿。
还有一样冷食也是最受欢迎的,那是卖雪花酪和冰镇酸梅汤的。小贩的响器是手拿两个小铜碗,上下敲击,发出清脆的悦耳声音,老北京人管他叫“打冰盏儿的”。
我要是一听院外有打冰盏的声音,可高兴了,一定会缠着大人给买些雪花酪吃。一盘像雪花一样的冰碴子,上面浇着糖水桂花汁,吃嘴里凉飕飕,甜滋滋,别提多舒服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