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鬼故事 >

宰相与太子的争斗,孕育出惊天祸乱

时间:  2024-04-06   阅读:    作者:  曹 雨

  1

  公元755 年12月,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安史之乱”登上了历史舞台。

  “安史之乱”的发生,与一个人关系密切,那就是曾经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

  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禄山等胡将趁机做大做强,并最终发动了叛乱。

  所以很多人都将“安史之乱”的“黑锅”扣到李林甫头上,认为他才是一切祸事的根源。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为什么要将大唐的边疆重镇全部托付给外族将领把守呢?

  难道他一点都预见不到这些将领反叛的可能性吗?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两件所谓“阴谋”说起。

  2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唐玄宗已经越来越疏于政务了,国家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李林甫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然而,唐玄宗虽然不想管事,但有人却想管事,那就是唐玄宗的儿子、皇太子李亨。

  于是,太子和宰相之间的权力之争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李林甫集团无疑是朝廷中最有势力的一派,但太子集团也不弱,其中骨干成员有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

  由于这两个集团都将对方视为死敌,因此双方很快就在朝廷上打起了“擂台”。

  3

  公元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

  唐玄宗听闻后,立即派人调查,处理结果却颇耐人寻味——太子李亨本人并未受到任何处罚,太子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却遭受重创,宰相李适之主动请辞,韦坚、皇甫惟明都被贬到外地。

  然而事件到此仍未结束。

  不久后,李林甫又指控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唐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一面之词,下令赐死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服毒自尽,大批追随者被贬职流放。太子集团骨干中唯一没有遭受噩运的是裴宽,但经历这番波折后,他决意远离官场献身宗教。

  李林甫和太子的这场对决,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4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公元747 年,李林甫又把新的目标盯上了一个叫王忠嗣的藩镇节度使。

  王忠嗣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早年战死,唐玄宗将其收养在宫中长大,王忠嗣一直与诸王子,尤其是太子保持很密切的个人关系。

  从公元742 年至公元746年,王忠嗣担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后来皇甫惟明被李林甫整垮后,王忠嗣又接任了陇右、河西节度使。

  王忠嗣镇守边关成绩斐然,加上他在朝廷中又是偏向太子这边的人,这就让李林甫感到寝食难安。

  于是,他就利用唐玄宗对儿子的不满,趁机指控王忠嗣私下答应太子帮助其登上皇位。

  唐玄宗闻讯后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王忠嗣。

  经过一番审讯,唐玄宗认为对王忠嗣的指控没有实据,但还是将他贬为汉阳太守。

  5

  在经历过两次“阴谋”事件后,李林甫认为,让那些在朝廷里拥有根基的将领控制边境藩镇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兵力做到里应外合。

  于是,李林甫向唐玄宗陈说了这种局面的危害,并提出让非汉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好处,因为李林甫认为那些外族将领的野心只在军事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

  至于节度使会不会拥兵自重甚至发动叛乱,这在当时还不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所有节度使同时造反,如果只是一地发动叛乱,那朝廷自然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压制。

  唐玄宗经过一番思虑后,认为李林甫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开始“大换血”。

  在此后几年时间中,李林甫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外族节度使依旧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即便如安禄山这样拥有很强势力的节度使,也对李林甫非常畏惧。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他的边境政策在继任者杨国忠手里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这才导致了朝廷对那些外族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

  公元755 年12 月,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时光深处,记忆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