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从小男孩子就被教导说要有几分行侠仗义的骑士精神,那么骑士精神又有些什么呢?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大体上有吃水果时主动选最小的、分糖时自动选最少的、不欺负女孩子、不戏弄残疾人之类,大体上就是一个听话好孩子的范畴。推广到身边小朋友身上,似乎还可以添加上慷慨与朋友分享玩具和小儿书、允许年纪小的“跟屁虫”参与游戏,甚至还包括被大孩子坏同学欺负时咬牙忍耐――这大概已经脱离了骑士范畴而上升到“忍者神龟”之境界了……当然,长大后自然知道西方的骑士精神与上述“美德”基本上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随便找到介绍骑士文化的资料都很看到一串很唬人的介绍:骑士是恪守基督教教义和骑士精神的好男儿,而所谓的基督教教义和骑士精神指的是一个信仰基督教教徒的应具有的八项基本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灵魂、正直、公正。每当我看到这些词汇都不禁掩卷沉思,一个伟岸的身影便会逐渐清晰起来,他就是西班牙人民的好儿子――堂吉诃德……
胆小鬼和锅盖头――关于骑士的诞生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骑士的雏形。大名鼎鼎的罗马军团主要由重装步兵构成中坚力量,而骑兵则作为辅助力量存在。由于那时还没有马镫,所以骑兵不具备冲击敌阵的能力,只能作为侦察的斥候、射手和投枪手存在。这样一来,便有不少有钱人家子弟动起了歪脑筋:我自己出钱购置马匹做骑兵服兵役好了,这样既完成了法定的义务,真打起仗来也不必像步兵一样玩命贴身肉搏。这些有钱人组成的骑兵往往凭借军功和财产跻身新贵族之列,从而被称之为骑士。古罗马时期的骑士是很被保守贵族们看不起的,这些人将骑士斥之为胆小鬼。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政治原因,因为骑士等新兴商业贵族的迅速崛起,已经对大奴隶主出身的保守贵族构成挑战。政治斗争的结果就是令政变和内战在共和国末期屡屡发生,得势者宣布政敌为“全民公敌”然后把他们拉出去砍头,鲜血浸透了罗马城的街道。例如在公元前43年,屋大维伙同安东尼上台后宣布的公敌名单中就有2000名骑士。
随着古罗马时代的谢幕,骑士这个名词也逐渐改变了性质。当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笼罩西方世界后,骑士们却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
公元781年,雄霸西欧的法兰克人领袖查理大帝建立了一个基本上涵盖西罗马帝国旧疆域的新帝国。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阿拉伯等势力侵犯,查理大帝完善了欧洲军事采邑制,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法兰克帝国皇帝把边境的一部分土地分给贵族保卫,贵族们得到封地后建筑城堡保卫封地,还招募骑士作为职业军人。于是浪漫故事中的骑士、城堡等要素逐步在欧洲大地普及开来。这种军事制度以领主的城堡为核心,将附近的平民摈弃于职业士兵之外,转而以能够购置得起马匹和武器的小贵族与富农为核心组建新的常备军队核心。这些职业骑兵便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骑士了,他们的诞生于封建经济制度紧密相关,毕竟骑士们出来混也是要赚钱吃饭的。所以领主将从皇帝、国王那里得到的土地进行再度分封,成为骑士的军事采邑。经过层层分封之后,骑士这种最底层的封建主成为支撑王国军事力量的基石。
在中世纪时期凡能以马匹装备为贵族领主服役出战并接受册封者都可称之为骑士。随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吞并游戏逐渐白热化,在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欧洲大陆独立的骑士阶层正式出现。骑士们作为军事侍从阶级为领主看守城堡,成了领主的依附者和领地秩序的维护者。骑士制度的兴起是欧洲封建化过程中的特定产物,骑士也是中世纪欧洲军事力量的核心。在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骑士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106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去世。爱德华没有子女,所以曾答应把王位传给自己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没想到就在威廉准备去英格兰哭丧顺便登基时,爱德华的小舅子哈罗德却捷足先登当上了国王。威廉气得吐血,维京人后裔哪能忍得下这口气?于是战争便迫在眉睫。在威廉入侵之前,英格兰国王哈罗德派遣间谍渡海来到法国的诺曼底侦查。他的一名间谍被抓住,威廉公爵亲自审问了间谍。随后威廉让间谍回去报告哈罗德说诺曼底大军将在年底入侵英国,到时候哈罗德就可以知道诺曼底军队的数量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