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诗歌流云 > 古诗风韵 >

菜园院佛殿记

时间:  2025-01-31   阅读:    作者: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象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1,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2,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3、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4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庆、明、杰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5。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至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6,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攟摭纤悉7,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8,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9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10,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11哉!”相熏以此12,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13?与之记,不独以着其能,亦以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1菜园有籍于尚书:菜园在尚书省有档案。

  2以医取资于人:以治病的方式筹钱。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3重门:大门。

  4殿之役:修建大殿的工程。

  5役以既:工程竣工。

  6无一不如其志者:没有一样不如他先所想的那样。

  7披攘经营,攟摭纤悉:一点点积累资金。

  8所以自致者:自己如此做的原因。

  9殖之:经营,践行。

  10必世百年:一定流传百年。

  11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教化要慢慢来,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12相熏以此:相互这样熏染。

  13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不是由于儒家学者自己不坚持节操吗?

  曾巩这一篇文章实际上写得是关于佛殿建造中僧人的刻苦精神,我们知道在过去,儒释道三家都是大圣大贤之人的生命结晶,他们将自己一生的体会写出来,将自己所感悟到的生命和宇宙的真髓写出来,然后再结集成册,就成了后来流传的经典。而后来的学者们再学习这些经典,从中获取人生的智慧,再以此成就德行和功业,并且再加上那种刻苦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自然就能够成就大圣大贤的道德和学问。而不只是这些学者们、文人们是这样,即如中国的老百姓由于学习了中国圣人的道德和智慧,也在有形无形之中收到了圣贤人的教育,所以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如何修身立命,所以都能生活得很开心、很充实,即便是辛苦劳累,仍然不改其颜子之乐。即如曾巩在这一篇文章中所记述的关于僧人修建佛殿的事情,也就是这样的。在这一篇文章中,曾巩首先借助朴素的事实,生动地刻画了佛教徒的恒心与毅力。文中先写“草木生之,牛羊践之”,以叙菜园之荒芜,突出了创业的艰难;再写“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没有房屋,没有人家,更突出它的生存环境的恶劣。而在可栖和尚的经营下,“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凄客之舍”,记叙营建集资,可栖和尚是“以医取资于人”,庆、明、杰三人是出去化缘,“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足。” 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盖十年矣。”这一数字,向人们显示了在“细微”的“浸渐积累”中,可栖和尚整整奋斗了那样漫长的岁月,他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恒心,在荒湮的“废地”上,盖起了这样严整的庐、堂、门、房、舍、殿的建筑群落,真是让人生发敬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