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父母的无助。
少年时,我有很多怪异举动。比如,在整个中学阶段,身体里经常有一种力量迫使我“必须”时不时地狂奔或者跳动。在课间的操场上,我经常中邪似的狂奔起来—几十米后,当我风一般经过一堆诧异的面孔,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不得不尴尬地停下来。
再比如,我那时“吃”过很多的纸:平白无故地,团一张纸在嘴里嚼来嚼去,往往要到它已被我嚼得稀烂,我才清醒过来—啊,不对劲呀!吐掉吐掉。我起意要戒,但无数次都像后来打算减肥一样,全然没用。那时年头儿早,废纸亦不易得,我便吃报纸,满嘴都是浓重的油墨味道;传真纸是苦的,不能吃;卫生纸入嘴就化,吐都吐不清楚;我最爱的就是A4白纸—这像不像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
这些行为,随着我青春的荷尔蒙耗尽,也渐渐消失。
等到我现在这个年纪回头看自己,忽然有了一个疑问:如果我是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么多“不对劲儿”的地方,我该怎么办?
也许我会带孩子去做个体检,不是听说异食癖是因为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吗?然后买一堆钙、铁、钾、锌补充剂给孩子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许我还会没头苍蝇似的去挂“儿童精神科”—在我的童年时期,哪里有什么“儿童精神科”?别说在我小的时候,即便是现在,也未必各地方都有嘛。
和我一样,许许多多的父母在面对这些事时不知所措。然而对此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观点: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父母。
但我总想说,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不是生来就是父母;也是从喂奶、换尿布、洗澡,从孩子的第一声哭、第一次换牙,一点点学会如何爱一个人、照顾一个人的。所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每一个都是新手上路,一窍不通的。
我想,应该强制准父母上个“育儿本科”?但只怕考试满分也是纸上谈兵。我又想,到高科技时代了,不如用3D打印机打印一批“模拟宝宝”,给准父母们一个实习的机会,先练上个三年五载?可是,“模拟宝宝”可以质检,有先天缺陷的就不发货了,但真实宝宝没的选。
也许过几十年,当下的孩子们长大后,新的育儿理论会随之出现,更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也会应用于生活中,解救束手无策的父母们于水火。但眼下的父母没法儿穿越到那个时代,于是,他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父母不过是一个个从头来过的人,他们必有所限、必有所困。
所有的错真的都应该归于父母吗?若说有错,或许错在他们生于自己的孩子之前吧。
我反对“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但也不接受“所有错皆属父母”的指责。
我同情孩子们的脆弱:当他们在生命的早期,彷徨无助,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但我也无法不原谅父母们的无助:当他们走在人生的幽谷,既要养育孩子的身体,又要照料孩子的灵魂,父母之爱并不能化为真正的理解,表面的理解也丝毫不能缓解孩子在成长中的痛楚。当父母看向孩子的眼睛,却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他们左试试、右试试,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得其法,搞不好越做越错。
我也抱怨过:“我爸妈呀,一点儿都不懂儿童心理学。”—他们凭什么应该懂?没有哪个父母是人生的全才,即便是专业医生,受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不一定能做到理性纾解。所以,当我的孩子抱怨我对她的不理解时,我只能注视着她,默默接受这份抱怨。
而你们,年轻的、聪明的你们,要不要先想一想我说的这些话,再决定要不要抱怨父母?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