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小品文略谈之二

时间:  2024-01-06   阅读:    作者:  朱光潜

  依心理学的分析,人类心思的运用大约取两种方式:一是推证的,分析的,循逻辑的方式,由事实归纳成原理,或是由原理演绎成个别结论,如拨茧抽丝,如堆砖架屋,层次线索,井井有条;一是直悟的,对于人生世相涵泳已深,不劳推理而一旦豁然有所彻悟,如灵光一现,如伏泉暴涌,虽不必有逻辑的层次线索,而厘然有当于人心,使人不能否认为真理。这分别相当于印度因明家所说的比量与现量,也相当于科学与艺术。“言为心声”,文学作品中也可以见出同样的分别。有一类文章是“想”出来的,有一类文章是“悟”出来的,“想”由于人力,“悟”由于天机。本来得之于“想”的就可以“想”去了解,把文章的脉络线索理清楚了,意思也就自然清楚;本来得之于“悟”的就必以“悟”去了解。“悟”须凭经验涵养的印证,工夫没有到那步田地,丝毫也不能强求,所以“悟”的文章对于莫明其妙的人们往往带有神秘色彩——禅宗语录是最显著的例。

  就大体说,随感录这一类文章是属于“悟”的。它没有系统,没有方法,没有拘束,偶有感触,随时记录,意到笔随,意完笔止,片言零语如群星罗布,各各自放光彩。由于中国人的思想长于综合而短于分析,长于直悟而短于推证,中国许多散文作品就体裁说,大半属于随感录。《论语》可以说是这类作品的典型,随便举几节为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山梁雌雉,子路拱之,三嗅而作。子曰:“时哉时哉!”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类文章大半文词极简洁而意味隽永,耐人反复玩索。虽是零碎的记载,各自独立,而结集起来全盘看去,仍有一个一贯的生命,因为每句话都表现作者的人格,许多零碎的话借作者的混整的人格贯串起来,终成一个整体,虽杂而却不至于乱。既是随感,题材便不必一致,或记人事,或谈哲理,或评人物,或论文艺,无所施而不可。中国许多著作都多少有随感录的性质。经部如《易》卦彖象辞,《曲礼》《檀弓》,《春秋》记言;子部如《老子》,韩非《说林》,《韩诗外传》,《晏子春秋》,刘向《说苑》;集部如杂说杂记笔记语录诗话之类有许多都是一时兴到之作。《论语》以后,取随感录的体裁而最成功的当然要推《世说新语》。这部书尽管是摭拾史乘,尽管是分类记录,而每条都可以独立自成一个小天地,如清泉秋谭,印心照眼,令人悠然起遐想。许多宏篇巨制,经作者精心结构,经我们读者仔细揣摩过的,往往只是一种功课,境过即忘;而这类零星感想却凭它们的简单而深刻,平易而微妙的力量渗入我们的肺腑,活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漫不经心的时会,突然在我们心里开花放光,令我们默契欣喜,这是随感录这一类文章的妙用。

  西方思想本长于推证与分析,所以西方文学大半以结构擅长。讲结构不能不穷究本原,寻溯变化,推判终极,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所以特申文艺作品要有头有尾有中段,那个似平凡而却紧要的教训。头尾全具,变化毕陈,篇幅就不能不延长,所以西方著作无论是哲学科学或是文学的,大半有两大特色:第一是篇幅长,其次是条理清楚。像一座建筑,它有一个架子,柱梁墙壁,门窗户扇,架得起也拆得开,令人望之一目了然,古代的史诗,近代的小说以及哲学科学名著都是如此。所以随感录这一类文章不能算是西方人的本色当行,但是西方心智的发展毕竟是多方面的。在思想方面,从古到今,直悟的综合的方式也并非没有卓越的代表人物。因此,随感录这一类文章还是有悠久的渊源与广泛的应用。如果把它们集结起来,成就也颇可观。

  随感录在西方文中有许多名称,有时是“格言”(maxims),有时是“隽语”(epigrans),最早见而到现在还习惯用的是aphorisms,意谓“简隽的断语”。这一种作品大半是判而不证,以简短隽永为贵,它起源于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他是当时的医学权威,曾结集一些经验证为有效而科学系统还不能容纳的事实,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就成为西方最古的一部aphorisms。其中也有涉及一般人生的:

  技艺悠久而生命短促。

  性格即命运。

  我们不能在同一河流里濯足两回。

  醒者共有一个世界,睡者各有一个世界。

  听得见的乐调是和谐的,听不见的乐调更和谐。

  像这一类活现在已成为一般人的口头语。罗马人崇实用而喜词令,所以格言隽语也很受人欣赏,姑译数例以见一斑:

  民主国由人民统治,但是所谓人民并非乌合之众,而是团体的集合,团结的主力是尊法律,谋公益。

  没有比所谓“平等”更不平等的。(以上西塞罗语)

  国家愈腐败,法令愈滋章。恨我们所害过的人,这是人性。(以上塔西陀语)

  到处都去过的人一处也没有去过。

  小债成恩,大债成仇。(以上塞内加语)

  要在愚人面前显得学问,在学问的面前就显得是愚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如果我们让妇女们和我们平等,她们马上就要占我们上风。(以上昆提利安语)

  妻下于夫,这是平等婚姻的唯一路径。(马提尔阿利斯语)

  一国的格言可以见出一国的国民性,罗马人最关心政治伦理,所以这方面的格言比较多。

  格言贵在简隽,在产生时就有两重目的:一是实用的,经验之语取便于记忆的形式,可以做生活的指南;一是艺术的,本是平易近人的道理,因为表达的方式简短而隽永令人一听到就觉得喜欢,类似一般文学作品的欣赏。它仿佛是一种敷着糖壳的药丸,药取其可医病,糖壳取其甘旨适口,使人乐于接受。普通讲道理的话,尤其是关于道德生活的,最易流于平板枯燥。格言隽语的长处就在把平常的道理说得不平板枯燥。世界各国的道德家言大半取aphorisms的形式,用意都在便于记忆与便于流传。最显著的例子是希伯来民族的“箴言”(见《旧约》)和中国的“贤文”。

  格言隽语本来都属于随感录一类,但是就一般而论,随感录比格言隽语较长,尤其在近代事例中,也比格言隽语较易见出作者的个性。最早的例子要推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MarcusAurelius)的《冥思录》,摘译数则如下:

  我们所说所做的大部分都不必要,如果把这些抛开不说不做,我们就有较多的闲暇和较少的烦恼。因此,在每一时候,一个人应自问:“这是否属于不必要的一类呢?”他不仅要抛开不必要的举动,还要抛开不必要的思想,免得有不必要的举动跟着来。

  甲替旁人做了一件功德事,就以为这是一种恩惠而居功自喜。乙不居功自喜,心里却仍把那人看成受惠者,自己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丙连自己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做了就算做了,如同葡萄结实。结了实就不追究其它,正如一匹马走完了路程,一条狗攫获了猎品,一只蜂酿成了蜜,一个人做成了一件好事,并不要叫旁人来瞧,而只往下做另一件好事,像葡萄到了另一个季节就结另一批果实。

  人们找退隐的地方就到乡下别墅,海边或是山里,而你也常存这个愿望。但是这样做就足见这种人最平庸,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自己作主,退隐到你自身里面去。一个人退隐到自己的心灵里去,比退隐到任何地方都比较清静,较不受尘忧俗累的侵扰,尤其是他的内心里如果有一种思致,省察那种思致就马上踏进完全静穆的境界。所以你要时常让你自己有这种退隐,时常更新你自己;并且你所想的道理须是简而要,每逢你回头去省察它们,它们就够把你的心灵完全洗净,把你送还到你须回去应付的事情上,丝毫不存一点不乐意的心情。

  从这几个例子看,作者在心理原型上是属于“内倾”的一种,欢喜朝自己的内心里面去看。他的这部《冥思录》开头就说明白是“为自己写的”,本无心问世,所以不存客套,自言自语似地把心事话说出来。这种作风已开近代日记体的先河,它的特点在切己或亲密,(intimate)后来在比较近代的随感录一类文章中日益显著。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