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鹤痴

时间:  2024-01-14   阅读:    作者:  陆应铸

  鹤立九皋,声闻于野,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丹顶鹤,别名仙鹤,几乎集中了全球15种鹤所有的美,体羽洁白,头饰红冠,体态俊健,气度非凡,精致唯美,舞姿曼妙,仙气飘飘。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视其为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象征,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意象。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重点保护以丹顶鹤为代表的湿地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说到丹顶鹤,就不能不说到两个“鹤痴”。

  1994年春天,华东电力报和江苏电力报的两位记者相约一起来射阳采访拍摄丹顶鹤保护,射阳县供电公司安排爱好摄影的周洪飞陪同。

  两位记者对围护着的丹顶鹤不感兴趣,跑到滩涂深处寻找拍摄,周洪飞则待在围栏里和鹤场场长吕士成交谈采访,当他看到面前一只羽翼未丰的丹顶鹤,踩着脚下干旱龟裂的土地,走向一只水桶,便迅速举起相机摁下了快门。他采访获悉,由于经费不足,鹤场还没通电,取水十分困难,离鹤场1.5公里的西潮河闸北有电,南边这一片都没电。作为一名基层供电公司员工,周洪飞意识到面对如此困境,自己必须有所作为。没过几天,一张题为《救救丹顶鹤吧》的新闻照片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有关领导专门关注过问此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很快,江苏省电力工业局局长深入保护区现场办公,省局19.6万元专项资金迅速划拨到位,一条10公里长10千伏线路方案很快通过审批,进入施工阶段。周洪飞记得很清楚,1994年6月中旬,施工队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在滩涂湿地竖杆架线、安装变压器,这里地形复杂,地基松软,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半天下来,工装上就是一层盐霜,工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顺利推进。期盼已久的电流终于送进了鹤场,丹顶鹤严重缺电缺水的燃眉之急得到彻底解决。

  1995年夏天,周洪飞去北京出差购买摄像机,抽空拜访兼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中国摄影报社社长陈淑芬。这位从射阳黄尖走出去的摄影界领军人物,热情接待了来自家乡尚寂寂无名的摄影人。陈淑芬认真听取周洪飞的汇报,表扬他“一张照片救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急”,勉励他继续勤奋努力,要在拍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周洪飞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陈社长的话点醒了我,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摄影人的肩上担着社会责任,摄影作品既要给人们带来审美体验,又要起到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作用。”回首成长历程,周洪飞感慨良多。

  1995年9月,经单位批准,周洪飞参加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专业学习,持续两年半的面授函授,他的摄影技术得到长足进步。1995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功能厅举办专题摄影作品展;1997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68个国家参展的北京第八届国际摄影展上,周洪飞凭借一幅在川甘青三省交界处郎木寺拍摄的《幽谷》,一幅在丹顶鹤保护区拍摄的《秋歌》,分别荣获“勋条奖”“优秀作品奖”两个奖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三次获得江苏省摄影最高奖“金瞬奖”和政府文艺奖;曾经一年内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发表新闻照片6次。

  摄影,给周洪飞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赋予他别样的人生体验。他本来就是一个敢闯敢试大刀阔斧的中层领导,现在由于爱好摄影,做起本职工作来,他的果敢豪迈中又增添许多严谨细致。摄影几乎占据了周洪飞所有业余时间,下班后,节假日,他不是在荒郊野外的拍摄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2000年元旦凌晨,盐城晚报记者张琪来到保护区采访拍摄“新千年第一缕阳光”。天还没亮,滩涂荒野,寒风凛冽,寂静无声,这位来自湖南的湘妹子,边走边唱歌给自己壮胆。正守候在盐蒿草丛里准备拍摄丹顶鹤的周洪飞,听到歌声赶忙制止,他压低声音提醒:“姑娘,快不要唱了,马上丹顶鹤都被你吓跑了。”还有一次,香港摄影家简庆福来射阳拍摄,周洪飞陪着这位80多岁老人,赶在天亮之前往滩涂深处走去。老人穿的雨靴被戳破了,地面寒冷的积水灌满了雨靴。周洪飞想返回重拿一双雨靴来,老人坚决不同意,径自背着摄影器材大步流星向前走去。老人家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周洪飞,让他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鞭策激励着自己。

  别人称周洪飞“鹤痴”,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他拍鹤、爱鹤、护鹤、观察鹤、欣赏鹤、研究鹤、懂得鹤、尊重鹤、敬佩鹤。《秋歌》是他的得意之作,1994年秋天,盐蒿地里,下午三四点钟,雌雄两鹤欢快鸣叫的美妙瞬间。29年后的今天,周洪飞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静静地匍匐在地面,离这对丹顶鹤约10米,光圈速度都调好了,时刻准备着仰视抓拍,因为我知道它们的习性,只要站在堤埂之类的高处,就会鸣叫,它们这是在向同类宣示对这块领地的主权。”丹顶鹤从天空飞过,周洪飞能从声音长短、展翅姿势、形体大小准确判断雌雄。鹤站在那儿,会朝哪个方向走,会朝哪个方向飞,他也了然于心。他会观察风向,鹤总是逆风飞翔,除了遇到偷袭,鹤是不会顺风飞的。最有趣的是两只鹤干仗,一只别过头去,故意不看另一只,若无其事,麻痹对方,慢慢靠近,到了跟前,突然甩头袭击,尖喙击啄,厉爪蹲挠。成年鹤干仗,有的是为了抢占地盘,有的只是给幼鹤做示范,培养其生存能力。鹤喜欢成群结伴,在一群鹤的不远处,总有一只站岗放哨的,这是丧失配偶的孤鹤,它忠于职守,引颈观望,高度警觉,绝不会长时间低头觅食开小差。说起丹顶鹤,周洪飞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来射阳釆访,盐城供电公司党建部顾锋明将一份2023年5月5日《中国摄影报》捎给周洪飞。顾锋明的另一个身份是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这期报纸第五版全都是周洪飞的摄影作品。虽然已退休多年,周洪飞的拍鹤热情不减当年。联合国鸟类基金会组织同步调查,他是志愿者之一,接到通知后要在规定时间段深入滩涂,一只一只地数丹顶鹤。全球2000多只丹顶鹤,位于射阳的保护区是最大越冬栖息地,正常600多只,最多的年份1400只,这里有它们爱吃的鱼虾、浮游生物、小型贝类。气温到了零下五摄氏度左右,水面结冰,这时就要人工投撒苞米小麦之类食物,这是摄影师拍摄鹤群活动的最佳时机。每年拍摄这些飞来飞去的候鸟,周洪飞认识了不少“熟面孔”,他会特别关注鹤腿上的标志(编号),红的是中国的,白的是外国的,拍摄到有编号的鹤,一般都会提供给保护区作为研究资料存档。

  虽然有着共同的爱好,但这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如果说周洪飞是一位活力四射热情似火爱鹤如痴的摄影师,那么吉洪俊就是一位稳如泰山情深似海惜鹤如命的摄影师。

  20多年前,一个县级供电公司拥有两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这注定是一场美丽的同向奔赴。摄影师走进滩涂湿地拍摄丹顶鹤的作品广为传播,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爱护珍稀濒危物种;摄影师成就了丹顶鹤,让它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与此同时,荒凉寒冷的环境,漫长寂寞的蹲守,稍纵即逝的抓拍,都在考验着摄影师的体能、毅力、技术,美丽动人的丹顶鹤也在成就着技高一筹声名远播的摄影师。不仅如此,闪烁“盐电铁军”红色光环的摄影师,在拍摄传播丹顶鹤的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社会公众将目光聚焦到供电行业来,关注供电设施安全运行,掌握用电节电常识。美丽的丹顶鹤及其摄影作品也在不断助力提升“盐电铁军”的知晓率与美誉度。

  2023年5月9日上午,在射阳县供电公司,初见吉洪俊,隔桌寒暄,和蔼亲切,伸手相握,腕力遒劲,相向而坐,话匣打开。但见眼前人,目光深邃,思维敏捷,胸有丘壑,神清气朗,怎么看也不像是73岁的老人,看上去和50多岁的中年人并无二致。

  吉洪俊在部队服役15年后,1985年以营职干部转业射阳县供电公司工作。开始搞摄影,他的镜头总是瞄准一线供电职工,捕捉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把基层供电职工的拼搏奉献精神,通过一张张照片宣传出去。那时候,他做梦都想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他节衣缩食积攒点钱,兴致勃勃地跑到照相器材店一看,一架海鸥4A型相机要180元,可他兜里只有92元,营业员见他望着相机久久没有离开,便说,小伙子,这里有架相机镜头有点发霉,还能用,折价卖给你吧。吉洪俊闻言,心中狂喜,梦想终于成真,那一天,怀揣折价相机的他,一路小跑回到家里,如获至宝,晚上睡觉都把相机放在枕头边。为了节省资金,他在原本狭小的家里腾出一角,做成简易暗房,借钱购买设备,自学冲洗胶卷。从此,寒来暑往,他在这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1987年2月,《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任镇北来射阳采访丹顶鹤保护区,请吉洪俊陪同当向导,他为有机会近距离向省报记者学习而激动。在采访过程中,当他听到从黑龙江来的徐秀娟为了保护珍稀动物献出年轻的生命;一些从邻近省份流窜来的不法分子,潜入保护区,偷猎珍禽,牟取暴利;附近老百姓缺乏法律意识,为了防止丹顶鹤啄食麦苗嫩芽,在麦苗返青的田块喷洒农药。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吉洪俊心情十分沉重,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供电职工,一个摄影爱好者,自己有责任用摄影作品为丹顶鹤编织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

  送走省报记者,吉洪俊一头钻进暗房,望着自己拍摄的第一张丹顶鹤照片,朝霞满天,芦花浅水,鹤舞翩跹,生机盎然,他被自己的作品深深感染,沉浸其中,兴奋不已。从此,人们发现吉洪俊变了。上班时间工作热情格外高涨,工作节奏加快效率提高;到了节假日,吉洪俊一个人总爱往离家40公里外的丹顶鹤保护区跑,妻子说他,连做梦都在念叨鹤。与丹顶鹤打交道多了,吉洪俊一往情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精灵。他发现它们的饮食起居与活动范围自有规律,白天选择便于集群觅食的地方,夜晚选择便于隐蔽栖息的环境,其与人的警戒距离一般保持在500米开外,你进它退,你退它进,要想在100米左右靠近拍摄,就要提前隐藏埋伏好,静静地等待守候。许多人都以为,拍摄丹顶鹤,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情,其实,拍摄的背后,摄影师经历的疲惫、孤独、艰难、危险,却常常不为人知。

  回忆三十多年拍摄丹顶鹤的历程,有一次特别的经历让吉洪俊刻骨铭心。1995年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那天,吉洪俊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背上摄影包,带着丹顶鹤喜爱吃的玉米粒,走向滩涂湿地。这时气温已降至零下7℃,伸手不见五指,天空飘着雪花,虽然冻得牙齿打颤,但他心里想到阳光下的白雪,白雪上的丹顶鹤,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他摸索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先一天搭好的草棚。这可是在一望无际的滩涂沼泽,周围长满了盐蒿草和芦苇,迷路是多么可怕多么危险的事情,他想到前不久有对母女寻找家人,在滩涂迷路,饥寒交迫,求助无门,最后竟冻死在芦苇丛中。想到这些,他冒出一身冷汗。迷失方向,没有退路,只有打起精神,继续寻找。就在这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脚下传来,不好,雨靴被尖锐的芦苇根戳破,伤到左脚,脱下雨靴一摸,脚上黏糊糊的全是血。他从衣服撕下一块布,简单包扎一下,忍痛站起来,跟自己说绝不能瘫在这里被冻死,往前走,继续寻找草棚。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精疲力竭的吉洪俊终于找到了草棚。当他从洞口看到飞来觅食的丹顶鹤,立即端起相机,按动快门,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拍了9卷胶卷。离开草棚时,他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一瘸一拐,肚子饿得咕咕叫,但300多张照片在手的吉洪俊,却像个凯旋归来的将军似的心满意足。

  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吉洪俊拍摄的丹顶鹤题材照片超过15000张,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摄影报》《香港商报》《美国侨报》等报刊发表300多幅。1995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功能厅举办专题摄影作品展。1996年,他的作品第二次在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大会展出,其中一幅《金滩鹤语》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作为官网定帧画面展示。2000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2年参加第20届全国摄影大赛,他拍摄丹顶鹤题材的《晨曲》获得优秀奖。2012年荣获江苏省摄影“金瞬奖”称号。2013年他的《湿地恋歌》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吉洪俊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拍鹤护鹤的公益活动中。他手机里建有好几个拍鹤群,每年10月份开始,群里就热闹起来了。他在群里发布拍鹤线路,还经常自己驾车去盐城机场、火车站接送来自外地的影友,这些年接待外地来盐拍鹤的影友达数千人。听说保护区要筹建丹顶鹤博物馆,他无偿捐赠80多幅珍贵照片。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走进吉洪俊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丹顶鹤集群欢舞的巨幅照片。每次步入家门,他都会驻足停留,观看一会儿,这是他摄影生涯的得意之作,也是他家国情怀的精神图腾。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