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树木形态的美一直是诗人画家抒情寄意的对象,他们为之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不少令人神往的画卷。的确,有谁不爱大树那繁茂的枝叶、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呢?然而我常常冥想:树木何以能藉小小的种子萌芽,不畏狂风暴雨、严寒干旱,不论高山沟谷、悬崖峭壁,冲破岩石,挺拔生长?又何以能对抗重力,吸水上树,终使枝叶繁茂,蔚然成荫?这是一股什么力量呢?
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树木强大的生命力量正是来源于树根。难怪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认为,如果树木有头脑,那头脑应该在根上。于是,我更偏爱树根了,并产生了为树根作颂的欲望。
你看,树根深藏地下,却是那么坚韧顽强,能探能攫,能趋能避,从不畏艰难险阻。那锐利的根尖就像一把开瓶塞的螺旋锥,日夜向土壤深处掘进;当遇到岩石一类障碍物便绕道前进,不然就把它推开,或分泌酸性液体把岩石溶解,再从裂缝中贯穿过去,向水肥方向延伸。
世人往往不知,其实树根形象之美并不亚于地上部分,发达的根系就像大树本身的倒影或镜像,那直根相当于树干,粗根好比树枝。粗根分出细根,细根分出千万条侧根,侧根又分出许多细如毛发的微管,在接近微管的尖端丛生着数以十亿计的纤细的须根。须根虽小,作用很大,树木就是靠它运水输养。曾几何时,植物学家凭借染料追踪,发现树木的木质部内布满维管,这一由纤维素组成的系统,从地下的根部一直连通到地上的叶脉,须根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便由此运送到树干。将水分上提的力量则源于树叶及其上气孔的蒸腾作用,最细微叶脉所感受的牵引力,经由树干的木质部传下去,直到须根。即使遭逢大旱,大树通过须根,也能吸取附着在土壤颗粒上的湿气,获得维持生命的水分。树根吸水范围惊人地广阔,所以大树能抗干旱,能在最贫瘠的土地甚至石缝中成长。一棵大树每形成自身物质1公斤,要吸收和蒸腾38公斤水。一株具有25万片树叶的山毛榉,在6个月内能从土壤中抽取10吨水。这些水通过生理循环,由树叶呼出清新的水汽返回大气。这种水汽能够吸热,使气温降低,形成云雨条件,终至甘霖从天而降。
树根的作用并非只向树干送水,通常水中含有树木所需各种元素,如氮、钙、钾、磷、铁、铜、锌、镁等。这些养分随着升腾上来的水流分别进入根部、成长中的树干和劳苦功高的树叶中。树叶利用光合作用,把其中的水分子和由气孔吸入的二氧化碳、氢原子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制造出糖和淀粉,放出氧气,进而使树木不断生长,枝繁叶茂。树木的大部分木质细胞犹如空心砖,由纤维素组成。这种纤维素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加上树根扎得很深,所以它能抵御狂风袭击,逆来顺受。更加得天独厚的是,它还能弥补自身损伤,在逆境中奋发向上,蔚然成材。
一棵桉、杉、洋槐树10年可出木材10立方米,收入上千元。一棵速生泡桐,1年一根竿,2年一把伞,3年可改板,5年可修房,10年做大梁,出口可换一辆小汽车。难怪有人说,生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表现得最透彻的莫过于树木。树木则全仗着树根输送水和养分,根深才能叶茂。
我之爱根,还在于它有崇高的风格和气节。树根生活在地下,从不被人谈起,它的可贵正在于那独树一帜的质朴和脚踏实地的奉献。
温馨启迪
通过对树根的描述,热情地赞扬了树根的形象之美、功能之美,表达了对树根的偏爱之情。在赞扬根的强大的生长力的同时,阐明了作者所受到的启示:根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长力量,具有质朴和奉献的崇高风格和气节。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