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经典杂文 >

我的处女作是火炕

时间:  2024-02-19   阅读:    作者:  怀才抱器

  一铺火炕,也是五脏俱全。弯弯曲曲的“肠道”,消化了烟火。土坯垒起的烟道,就像一个迷宫,更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铺火炕,都会烧得一家人情意缠绵;多少爱情就发生在火炕上,成为缘分的温床。   这样想,制作一铺火炕的人,就像一个伟大的作家,成全了多少温暖而美好的故事。

  一   我教书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瓦匠。是“瓦匠”,并非“瓦工”,是可以独立完成一项建筑工程的手艺人。成长为一个匠人,是需要作品的。就像一个作家,有代表作,也有处女作。其中,为新房盘下的那铺火炕,就是我的处女作。后来,我为邻居盘下十几铺火炕,我的这些作品,不是发表在报刊上,不是印成书,而是放在农家的屋子里。每一篇“作品”,不一定要多少阅读量和知名度,但不能出“废品”。

  先简述瓦匠的功夫。随便一块石头,都能在墙壁上找到它合适的位置。能够立起“人”字形的山墙而不歪不斜也不倒。能够将满目疮痍的内墙抹平,一把瓦刀可以让墙壁生光。能够在屋里砌一个像模像样的灶台,让烟囱升起袅袅的炊烟。能够在房间里盘下一铺火炕,安顿一家人的身心。尤其是最后一条,已经超出了一般瓦匠的手艺,最难,难在必须懂得火炕的“五行说”。   中国文化的“五行”无处不在,尽管跟具体的瓦匠施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涉及对一铺火炕的理解和施工。   在胶东半岛,炕,伴人日常,二十四小时有大半时间坐躺在上面。炕,叫土炕,又叫火炕。金木水火土,就占了两个元素。

  炕是以土为主材做的。粘土掺沙,坚其结构,以合适的水和出粘性十足的泥巴,用“坯挂”(模具)拉出方方正正的土坯。一铺火炕,需要500多张长方形土坯,还要30几块一米见方的泥板。土,可以孕育种子,也能够载着人的身心。土,是大地给我们的纸张,只要用心,在泥土上可以做出很多文章的。

  我曾问我的师傅,为何不用结实的石头板材。   他说,你觉得一把泥土亲,还是一块石头暖?   他的话,已经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了。   我师傅读过三年小学,13岁就干泥瓦工,从学砌散石园墙做起,学谋生的手艺。他说,干瓦匠,抓泥巴,抱石头,懂得软硬。坚硬的石头砌在外墙,面对的是风霜雪雨,不硬怎么行!屋内要柔软的泥巴,一户人家,屋里就不应该有一块石头露在泥墙外。我觉得,他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于别人,五行就是让人懂得自然,融入自然。所以他对父母给他名字里那个“洪”字格外看重,大家叫他“洪叔”,他说,一叫就让他软了。五行里的“水”,就是软,并非他的五行里缺水,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   现在想起这些,有了新的见解,房屋的外墙就是硬件,火炕就是软件。以硬的外壳包裹住一颗柔软的心。心是用故乡的泥土做的,泥板是不能用石头替代的。还有一点道理,泥板吸热也存热,石头很快就凉了。一把火,会点燃一片泥板的温度,但不能让石头保持恒温。他的“理论”,也对持家过日子有启迪,柔软如水,更是家庭成员的关系的最高境界。浮生如水有滋味,能品出滋味的,才是真的懂得生活。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二   我考学走的时候,他很高兴。只说一句话,别忘记自己属于一把泥土。漫长的职业岁月,让我感到,一把泥土里藏着乡愁。

  尤其是泥板的制作,要取红泥,掺如豆粒大小的沙子,将碾压柔软的麦秸作为筋骨,加入泥沙中。泥板中间用废旧的铁丝缠绕使其结构坚固,用两根木棍或竹片,对角交叉,抹平泥板,日晒三五日。一张泥板,将“五行”元素收纳了四个。

  盘炕的功夫,简单说就是“玩火”,火,在五行中,属于最具活性的元素。师傅说,天帝派神第一次降临人间,就是派个“火神”来的。燧人取火,有了文明。草船借箭,玩的是火。三国演义火烧博望,用火的战例好几处。盘火炕是玩火,玩火不是自焚,而为了好好过日子,烟火气,一半在火炕,一半在锅灶。瓦匠是制造烟火气的人。如果盘的火炕不好烧,砌的锅灶往外倒烟,人家会天天骂,因为我们坏了人家的烟火气,不是挣几个工分的事。

  师傅是看过三国的,我佩服他读书有这样的理解。他教我瓦工活,记不住具体细节,他的这些说法,让我对瓦匠这个职业有了思考。他说,揭一片袄,咬一口饽饽,要有点底气。“揭袄”是给人家盖房子,房主管饭的说法,因为胶东半岛的大饽饽底下粘着一片玉米叶,叶就叫袄,所以这样说。   教书先教做人。这个道理,在任何职业的师徒关系里都通用。所以,后来我从事教学工作,常常想起师傅的这些说法。认识到,教语文,不仅仅是抠字义句意,而是让学生懂得为何要“抠”,铺垫好自己读书悟理的根基。

  盘火炕,玩火就是“玩风”,风和火,是一对依存紧密的关系。师傅说,看风水,首先看房屋的位置,是不是招风,是不是窝风,是不是风向不定,看懂了才能设计好一铺火炕的“风道”。依山建屋,常会遇到“扑风”,是上下突降的风,容易穿过烟囱直扑锅灶。而空旷处,相对平坦处,风向不是多变,风速也相对平稳,火炕的烟道要讲究顺畅,就像喘气一样,弯道多了走烟就困难。

  火炕藏风道,火炕是风洞。火炕是火随人意,还是窝风窝火,关键在于怎样顺风控火。北方的火炕,冬天睡前要“烧炕”,在灶门前端,留出低于地面的坑道,其上铺排炉条(炉条的用长条石做的),便于沉下柴灰。

  在北方人心中,炕是温暖的载体,屋子可以简陋,可以破旧,但火炕不能糊弄,生活的温度不能少,房屋要藏纳住暖意。   为烟火虑,让我也心生为人考虑的暖意。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根本没有考虑,总认为出发点无可挑剔,结果事做坏了,做事的人委屈,与事有关的人不爽。替人想得越多,心量就越大,自己的舞台就更宽敞。师傅就说,能揭人家的袄,靠的是本事和用心,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

  三   我家住在村的北山根,一般情况是山风被山阻挡,气流相对温和,但有时候遇到山风直扑,那就必须考虑火炕内部烟道的设计,防止“扑风”横冲倒灌。我采取直角迎风,迂走烟的设计。在山墙烟道处,垒一道土坯墙,留出不大的缝隙,如蜂窝状,有风直扑进来,在土坯墙遇到阻挡,缝隙吸收,让一部分风力变得细弱,冲击到迂回的土坯烟道,逐渐缓解,不至于直接从锅灶口和炕洞口冲出而倒烟。土坯墙的风口,将烟囱冲入的风分解成几缕轻风细缕,使风的强度降低。我理解这个原理,就像我们一肚子的气,总要消化,多给几个入口出口,气被吸纳了,也就消散了,不再郁积。常拿“有肚量”形容一个人的心胸,并非是说这个人的肚子可以装下很多冤屈,而是懂得怎样发泄出去,缓释郁结。“忍”字的意思,首先是给自己放一把刀,遇到憋屈的事,那就割裂出口子,装下不该装的,慢慢消化,这就是心的功能。

  干一份活,多了一次思考,盘出的火炕就不是千篇一律,我发现,我的手艺被认可的人多了。那段时间,我接了好几铺火炕的任务。这事是被每晚到我家和父亲夜聊的东叔传出去的。那时,年轻却不气盛,也把丑话说在前,生怕一铺火炕不好烧,而毁了声誉。给一户人家盘火炕,人家告诉我,老火炕有时“盗风”,就是烧火时,突然从炕洞口喷火喷烟。我采取靠近炕洞一侧全墙隔断,土坯之间留出小缝隙,让风自寻路口,使从烟囱扑进来的风得不到大出口,只能在迂回烟道里缓流,炕收到烟火的烧烤,也渐渐变热。

  真有意思。我寒假回老家,还有信伯要我为他给儿子盖的新房盘火炕。是让信母挡了驾,说我念书了,就不是瓦匠了,工分不顶用了,怎么好意思呢。很长时间,在老家老街,人家不说我在县城一中教学的事,常常提及我懂得盘火炕那门子手艺。

  往事如烟。那些懂得我这份手艺的人,离世得差不多了,就是晚辈,也都搬到了村西的楼区住了,冬天有暖气,火炕成了曾经的温暖记忆而已。   每次回老家,我都特别关注老街的屋顶,是不是有炊烟袅袅而出,我刻意地想,哪一盘火炕是我盘下的。炊烟,不仅仅是引起乡愁的标志,更是温暖的符号。炊烟已断,乡情还在。我为自己这份不能舍弃的记忆而感到温暖。

  曾经,我们村出产翻砂用的粘土,盘火炕要泥缝,就用粘土。在泥板上用细软的麦秸和泥,均匀地抹平,慢火烘烤,不时地在缝隙处涂抹粘土。这些事交给户主做,作为瓦匠的我,时不时去看看,感觉很自豪,就像检阅一样,看着自己的“作品”,很得意,很想上去坐一坐,分享屋主的快乐。      四   最见功夫的是做炕沿。炕沿是一铺火炕的脸面,炕上摆着被褥,炕沿就像给炕镶边,所有的炕上物件就像入画了一般,立刻生动了。曾经山木珍贵,不能随便采伐,只能用剪枝下来的粗点木头做炕沿。三块木棍,采用鲁班榫,用斜接和子母衔接的办法拼接,也蛮像样子。做一根炕沿木,要在细沙中反复打磨,手感相当滑溜才可以。记得,我曾为乡邻做过四五根。曾自鸣得意地想,当人家手摸着滑溜的炕沿,马上就想到了我。我,成了温暖的名词,也是一个滑溜溜的人。其实,评价对我并非重要了,但我一生那么在乎评价,可能与这件事有关吧。

  我还记得我家盘好那铺火炕,那个冬天,母亲每晚都要塞几把草进炕洞,一会就温热了,东叔,六母,贵婶,林松哥,常常坐满一炕。没有什么娱乐,只有火炕间的壁上挂了一只喇叭,听公社新闻,再就是听说书的节目。邻居盘腿坐在炕头上,手里剥着花生壳,掰着玉米粒,说说笑笑就把一窗的月华勾上来了。坐炕赏月,可能没有作家写过这个情调,被我独占。

  曾想,可能是父母的人缘好,所以邻居到家闲聊的就多了,其实,还有一点,可以坐个热炕。好在母亲喜欢在屋子和后院闲处撒上几粒葵花籽,有了些许的收成,每晚都有南瓜籽和葵花籽嗑,窸窸窣窣的声音里有香,一炕的人沉浸在香气和温暖里,夜再长,天再冷,有了火炕的温度,长也不长,冷也被加温。

  父亲会腌制酸白菜。邻居离开的时候,父亲总问拿不拿酸菜。对待那些邻居,似乎让他们空手而归过不去,久而久之,邻居来也不空手,总有吃不完的零食,摆在火炕中间。这算是农人的“夜宵”吧,他们总能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找到仪式感和满足。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上世纪90年代前,我住学校的老楼,还有火炕,分房的时候,我先摸摸火炕,仿佛找到了老家的那个家。

  火炕,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电热炕,榻榻米,是这几年的宠儿,干净,热得快。为了环保,也不再以柴草为燃料了,火炕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可能只有像我这样曾经的瓦匠,还在怀念吧。

  那日和外孙争执小时候会做什么,我说我会盘火炕,他半天没反应过来,他突然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上那篇《延安,我把你追寻》里的火炕,窑洞里的火炕是承载着延安精神,我盘的火炕,盛着一段温暖的乡情,还有一个半拉子瓦匠的成长故事。

  到处都是成长的温床,到处都是成长的故事。不同时代的人,居然从一铺火炕找到了共同点,有了对话的可能。   我的处女作,不是某篇文章,而是那一盘盘带着温度的火炕。火炕是一张泥土铺开的纸,完全值得进行精巧的构思,反复打磨。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