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咕嘟咕嘟这些年,我来咕嘟咕嘟这一天。
接到一个乡党的电话,让我替他的孙子当兵办一个毕业证书,于是想起了前些天学校里上体育课时又跑死了一个学生的事,而且死者还是我的本家侄辈,听说到现在事情也还未处理下来。我也不知道这年头都怎么了,人的生命怎就这脆弱呢?又想起昨晚还去医院探望了我的一个前辈亲戚,多年来身体都一直很好,怎么着,说歪也就歪了,躺在病床上喘气不已。
上午整理了半天有关清明吊子的普查资料,一时兴起,对清明吊子的起源详加考证,从古典中国之柳树的文化内涵说起,追溯北宋歌妓吊柳七,又涉及朱洪武命人插柳辨墓,纸幡祭奠,清明吊子登场云云,感慨一切事物都潜藏着学问,细究起来,必有发现之趣。
午时一个人在家吃榨菜泡饭,颇有艰苦之况,不像昨天前天乃至大前天又大前天,都是别人请客,餐餐肉酒肉饭伺候,热闹,只是难免喝高了,总落得身体不适。人也真是,长期无饭局,不免思想,饭局一多,身心俱疲,又恶之。末了得出结论,还是像这样独自在家吃咸菜泡饭好些,既清静自在,又不伤肠胃。想起有一次,呼朋引伴去吃大虾,闹坏肚子那段日子,都是大热天饕餮至辣痛饮冰啤惹的禍,弄得去海南吃海鲜时,都不敢放开了吃。记忆中很美味的一顿是在袁大师故里,吃铃女士烧制的菜肴,虽只四菜一汤,但绝对的家常,绝对的美味,而今想来,味还在嘴边,没有散去。所以我想说的是,最好的菜肴,应该是一位淑女亲手为你炮制的那一桌热气腾腾的家常!
午饭后驱车去做今期要出刊的杂志编务,空中正落下微凉的雨星,一路上颇有点想打退堂鼓之念,最后还是听命于使命感,去了,并且用最短的时间做完了文本的编辑。下午又继续民俗文化的发现之旅。刚为别人代笔的一个先进材料,也瞅空用邮箱发出了。一天工作结束,更加深了这样一个认识:凡事不能搁浅或半途而废,人无毅力,永远把事情做不成。呵呵,又拣到一个尽人皆知的便宜真理。
晚上读孔庆东博客,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多处令人喷饭。此人乃知名教授学者,爱放厥词,网络亲者有之,骂者有之。总起来说需仰视,这也是我阅读孔教主的心态,因为我一直对他心怀敬仰。他有一篇博文《咕嘟这多年》,写得幽默风趣,最后讲他出门在外,回家途中遭遇堵车,正想痛快放骂声时,突然来了猪流感,他心里盘算着猪肉的价格一定迭了,急步去到菜市场,贱买进一扇排骨,回家放在锅里炖,直到文章的结尾,我也只是听见他那锅里发出的“咕嘟咕嘟”响声,这老先生,好像生怕读者分他一羹似的,最后以一句“咕嘟这多年”结住了。
末了,我且打一斤油唱喏罢,用郁达夫的话说,叫做“放一个不声不响的阴屁”:
咕嘟这些年,一年又一年。
吃喝拉撒困,喜怒哀乐眠。
有银你通神,冇银你通天。
名利子虚有,转眼都不见。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