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生的事业就是编织竹篮。
信宜北界镇域内盛产蔑竹,靠山吃山,故临近的村庄几乎都盛行编织竹篮。母亲当姑娘的时候,在外公外婆的教导下,已经是编制竹篮的行家能手了,嫁到更深更偏僻的大山里,生儿育女荒废了10多年,待我7岁上小学了,母亲又将这份编制竹篮的事业重新拾起,这样一做便又坚持了二十多年。
小学时期六年,我全程陪伴母亲经营她的事业。
编织竹篮最考究的就是“破蔑”了,根据竹篮模板的要求,用长长专用的“破蔑刀”把竹子破成厚薄大小长短不一的竹篾,有些竹篾还需要染成不同的颜色。这些工作都是母亲在做,所以母亲的食指经常会被竹蔑节的刺刺伤,而我也成为了拔刺高手。母亲的双手经过竹篾常年的打磨,结出厚厚的茧,非常粗糙。但我从不嫌弃母亲粗糙的双手,每次帮母亲拔竹篾刺的时候,总会握住母亲的双手,用嘴呵一呵,这样母亲就不会痛了。
长期编织竹篮,自家竹林成长的速度撑不起母亲使用的速度,所以每隔五天卖完竹篮的下午,母亲都会去买蔑竹,若遇到周六周日不用上课,我便跟着母亲前往。信宜蔑竹成长的地方,几乎都是山的斜坡,非常陡峭,杂草丛生且不知深浅,那时候除了担心母亲的安危,根本无心欣赏翠竹成林的美景,每次看到母亲将几条粗壮的蔑竹拉下山,我才如释重负地有点笑容。但很快又开始心疼起来,当一大捆蔑竹压在母亲一米五小个子的肩膀上,我明显感觉到那小小的脊背开始变得弯曲。而我只能扛着一截竹子跟在后面,那时候我多么想一下子就长大,可以帮母亲分担更多一点。
编制竹篮的买卖五天一期,只要勤奋编织,每隔五天就有收入。所以除了农忙时节,剩下的时间,母亲就好像一个陀螺一样,围绕着编织竹篮转啊转,从白天到黑夜,从来没有停歇之时,不断地“破蔑”、“织身”,而我力所能及做的就是“织底”。如果是寒暑假期间,在外读书的哥哥姐姐回家后,母亲编织竹篮的量就会翻几翻,收入也会翻几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农村妇女,每隔五天几乎都有一百多元至两百多元不等的收入,这让母亲颇有成就感,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也在母亲勤劳的带动下,变得越来越好。
待我外出读初中后,留守家里便剩下母亲一人单打独斗了,我们都以为母亲会放弃这份事业,一个人单是打理农田菜地就已经够忙碌了,但是母亲还一如既往地坚持。农忙时节少赚点,闲暇时多赚点,能赚一元是一元,赚多一点省吃俭用多一点,母亲可以靠编制竹篮赚够一个孩子的伙食费。因为母亲的勤劳,在农村也实现了财务独立,这不但帮轻父亲,更让母亲备受尊重与肯定,她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赚来的更是骄傲和自豪。
长大后,通过新闻我才知道信宜编织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链条,其成品已经漂洋过海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紧俏品。千千万万小竹篮,千千万万双巧手,千千万万位辛勤劳作的母亲,撑起了一方特色产业,为一方的经济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天道酬勤,至今母亲还时常怀念编织竹篮的光辉岁月。母亲一生的事业看似微不足道,但足以形成一道光,照亮我的人生,鞭笞着我前行!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