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励志日志 >

让八角楼的灯光点亮人生

时间:  2024-11-28   阅读:    作者:  东方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着、懈怠者、畏难者。

  ——题记

  2023年3月17——19日,合肥通校党委开展了井冈山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群峰巍峨,山道弯弯,汽车盘旋而上。3月18日上午,我们五十多位党员在重温《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诗意中,离开地处风景秀丽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核心景区茨坪,向黄洋界进发。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茨坪是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旨在充分利用井冈山及其周边丰富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透过车窗,眼前,松柏挺立,草木茂盛,远方,乱云飞度,烟雾缭绕。道路的两侧,一边是抬头见天的悬崖峭壁,一边是不见底的深沟大壑。汽车呼啸着盘旋而上,沿着山腰上的路绕来绕去。回看来时路,我们不禁胆战心惊,大气不敢出一声:这条路像一条长蛇盘绕着山体,蛇尾细成一根线,拖在山脚,我们好像悬在半空中。一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一块平地,在深深地输出一口气后,无不叹服司机师傅高超娴熟的驾驶技能。

  我们徒步爬上黄洋界哨口,它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扼山险要道,海拔1373米,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四周崇山峻岭,万峰竟险: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遍生松竹杜鹃。这里四季气候变化多端,云雾弥漫,风大、雾多、云诡,是实实在在的“汪洋界”。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主哨口坑道、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等战场遗迹。一挺旧机枪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1928年7、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二次“会剿”,企图一举捣毁井冈山根据地。8月30日,国民党军队纠集四个团,趁红军主力出师湘南之际,向黄洋界发起进攻。留守井冈山的两个连红军与井冈山根据地人民群众一道凭借“竹钉阵”“深壕沟”“竹篱笆竹刺栏”“滚木雷石阵”和“射击掩体”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这次战斗充分证明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真理,充分见证了是谁选择了共产党,是历史,还有人民,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所产生的的巨大威力。

  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和群众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后,大多是鸟铳、梭镖和长矛。一架迫击炮只有三颗炮弹,前两发因受潮没有打响,眼看敌人就要冲上隘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第三发炮弹像长了一双慧眼,正好落在敌人的指挥部,炸得敌军人仰马翻。此时此地,埋伏在草丛里的群众和赤卫队队员挥舞红旗,高声呐喊:“红军主力回来啦”。早已准好的炮竹也在铁皮桶里被点燃,发出“噼噼啪啪”的脆响,像机关枪扫射一样。敌人被这突来的阵势吓懵了,纷纷掉头逃窜。后来,敌人以为主力红军回来了,连夜撤兵而去。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有人说,历史全是细节,历史全是故事,历史充满悬念,历史波谲云诡。党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时间、数字和事件,党史是字里行间的生于死、血与火、灵与肉;有人说,爱国必须读懂国史,爱党必须读懂党史。有人说,我们没有经历过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岁月,也就不能凭空建立起对党的感情和挚爱。

  所以,我们要回头看,要细心想,要稳步走。

  毛委员在率领主力红军回井冈山的途中,听到黄洋界大捷后,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除了红军是正义之师和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这一原因之外,还得力于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的正确指挥。他们那么年轻,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政治勇气、超人的军事胆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朱云卿(1907年—1931年5月22日),原名朱云,出生于广东梅县。黄埔三期毕业,1925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因机智英勇,受到周恩来的赞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1月,朱云卿率领红31团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3月,任红四军参谋长。年底,参加古田会议,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0年6月,朱云卿任红一军团参谋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0年底,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制定计划,部署部队,指挥作战,对全歼张辉瓒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1931年1月15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年仅24岁的他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5月22日,朱云卿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何挺颖(1905年5月-1929年1月25日),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南郑区)汉山镇何家湾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红军初创时期的杰出领导者和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先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转移湘南农村,支持和协助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同年,随毛泽东率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遵照中共中央和湘南特委指示,前敌委改为师委,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书记,率部参加三占永新、龙源口大捷、永新困敌等重要战役和战斗。1929年1月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1月24日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次日随部队转移至广东南雄乌迳宿营,当晚转移途中遇敌突袭,不幸牺牲,年仅24岁。

  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缺乏核心领导决策下,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让根据地得以保全,让根据地人民有了获得感、成功感和安全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有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能担当,不敢担当,不敢说话,回避矛盾,崇尚“躺平”,安享清闲。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学校党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退休后,65周岁以上的党员不准与在职党员一起赴外地参观学习。主要理由是年龄大了,身体差了,担心会出意外。虽然对这些“大龄”党员另起炉灶,让他们以其它形式参与学习,但是这一“规定”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学习的热情减退了,学习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了,甚至削弱了他们心中的党性意识。

  这个“规定”让我们产生质疑,值得商榷:

  首先,这个“规定”是权力的专行。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这也是常识。能不能外出参与学习,应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征求大家的意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以权力搞一刀切。党员不仅是党的行为主体,而且是党的权力主体。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党的权力行使,是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由每一个党员来享有和参与的。党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要求党员在党内生活中享有自由平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员干部权力的使用,要主动接受党外监督,更要接受党内监督。这种监督关系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即民众对于政治秩序和权力的信任、认同和支持。这个“规定”,全体党员“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邓小平语),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党一贯反对脱离实际、脱落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的官僚主义作风。

  其次,这个“规定”忽视了党员的权利和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组织者、执行者、号召者、带领者,党的各项工作依赖于党员和党的组织来共同努力完成。即使退休了,他们仍然能够为党工作,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不同的党员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身体条件和工作能力,但在本质上讲都是党的平等一员,都是党的生活和党的事业中的平等主体,没有贵贱、高低、主次之分,不能人为地划出三六九等,更不能歧视他们,违背退休党员的意愿,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动摇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

  再次,这个“规定”,说到底,暴露了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一种缺失。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各级各类干部的职责所在。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是成事之基、创业之根、发展之本。党员干部要紧紧咬住“责任”二字,管好人,管好权,管好事,管好自己,管好党员队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建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一个五六十人的队伍都不敢带领,怕难怕苦怕出事,嫌烦甩包袱,何谈治国理政,何谈为人民服务?小平同志曾有三问:“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他对于干部敢打敢冲敢拼的期待溢于言表。我们要懂得,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怕;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他不怕;杨善洲“要干到脚直眼闭”,他不怕。与“雪山”和“草地”相比,我们怕什么?与刘胡兰、江雪琴死都不怕相比,我们还能怕什么?怕,你干不好工作,怕,你做不成事情,怕,你树不起威信和形象,怕,你把自己的人生带进幽暗的小道,裹足不前!常言道,怕什么,有什么,谁敢保证谁能保证年轻力壮的出门就不犯错,不出事?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摔跤”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走到今天,仍然会遇上暗礁,碰到“硬仗”,敢不敢挑最重的担子、啃嘴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唯有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才能在危机困难关头不计毁誉、挺身而出。在集体活动中,党员和党员干部只有发扬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精神,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共克难关,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拥护和爱戴。

  “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字当头,苦干实干,教育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为官不为,为而不当、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再好的蓝图也不会变为现实。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最大的担当莫过于为党为人民苦干实干。习近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学习中的机遇,只有在学习中把握;工作中的难题,只有在工作中破解;管理的本领,只有在管理中提高。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真正做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只有实干,才能点亮人生出彩的舞台,唯有实干,方可绽放最美的时代芳华。

  当天下午,我们全体党员乘坐大巴来到一个叫大井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十分特别,山下平地不足一平方公里。驻足仰望,大井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山上草木茂盛,遮天蔽日,山下,几条道路与外界相连,便于进出和隐蔽,开展革命工作,进行武装斗争。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茨坪毛泽东旧居。它位于江西井冈山市大井村中央,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来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在这里,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在毛泽东的卧室兼书房里,陈列着当年他用过的桌子、凳子和木床等物品,这些旧物色泽暗淡,材质粗糙,容颜枯槁,品相不佳,怎么看也不能与一位领袖人物的身份相匹配。一件红军上装的袖子已经成粉状,很多地方还留存着沾染泥水后的污渍和岁月风霜浸透的印迹,只有那红色的领章,熠熠生辉,久久地闪耀在我们的心头。

  在回旅馆的路上,导游用流畅的语言,深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一根灯芯”的故事。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严厉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等各种物资都十分紧缺、困难。就拿油来说,煮菜要用油,点灯也要用油。山上的茶油,产量不大,红军下山打土豪搞到一点油,也就更为珍贵。

  在那样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委员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会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毛委员就是一个带头厉行节约的模范执行者。他当时住在茨坪旧居时,本来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办公、看书、写文章,还常常忙到深夜。就是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毛委员在井冈山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这两篇伟大的著作不但指导了当时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还对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这个生动的故事和毛泽东茨坪旧居的实景,在我们的心里完全地融合在一起,立刻产生出一种强烈震撼之感,无比敬仰之情、无限信服之意,也让我们的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自由翱翔。

  我们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不易,我们想到了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工作的不易,我们想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想到了当下党中央为什么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教育活动,我们也想到了校园里与“两个务必”相悖的种种现象。

  有个别教室、办公室或琴房隔三差五彻夜灯火通明,告诉你,我在炫耀,你管不着;有时厕所里的水龙头日夜长流,告诉你,我在欢快地歌唱,你管不住;花栽了又死,死了又栽,告诉你,你管不活;机床刨床闲居一屋,告诉你,我在修养生息,你管不及;有时上课了,有的学生甜甜地进入梦乡,有的学生暴打“英雄联盟”,有时晚自习中,操场上楼角里,有学生三五成群,吃喝闲逛,放肆戏耍,告诉你,我在享受人生,你管不好;偶有学生跳楼跳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出国,告诉你,我拿青春赌明天,你公私合营代价超常的管理团队也管不了;有年头了,该补助的补了,不该补贴的也补了,该加班的加了,不该加班的也加了,看结果,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啥也没变,告诉你,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你根本管不严。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尤其是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伴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两个务必”不仅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深刻地揭示了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成为今天党执政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如果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就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校园是一片圣洁的土地,是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要阵地,我们的一言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大事小事无不对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些孩子从小就娇惯,他们没有吃过苦,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艰苦朴素,他们不屑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甚至鄙视你捡起一节铅笔头的行为。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家长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课题和环境的考验,我们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校情,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执行中央和上级组织有关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根据需求,实际求是,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学校发展、教育教学和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上,以饱满的精神、巨大的热情和优良的作风带领全体党员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离开了大井,导游在车上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了八角楼的灯光。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常居住的地方是茨坪、茅坪、大井等地。在茨坪他住在农民李利昌家中;在茅坪,他住在八角楼;在大井,他则住在村子中间的白粉屋中,晚上办公、看书、写文章,油灯上都只有一根灯芯。

  枫树坪下听传统,八角楼前觅灯光。那时,每晚八角楼窗边散发出来的微弱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八角楼位于茅坪村,是毛泽东同志的另一个旧居。它距茨坪36公里,两地有公路相通,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八角楼是茅坪景区主要景点之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的后方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毛泽东、朱德、陈毅、谭震林等经常在这里办公和居住。那时,每到深夜,当地百姓只要看到八角楼上还亮着灯,就知道那是毛委员在学习和工作,心里顿时就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毛泽东在八角楼的灯光下,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把革命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指导新的实践,实现“星火燎原”,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

  一盏普通的青油灯,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根灯芯的油灯虽然光亮暗淡微弱,但却与天上的北斗遥相辉映,同放光芒。如今,在井冈山仍然传唱着一首歌谣: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

  八角楼的灯光开创了井冈山道路,八角楼的灯光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八角楼的灯光凝聚了中国革命的力量。

  在三天的行程中,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小井红军医院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雕塑园,伫立着19尊雕塑,其中有两尊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女红军杰出代表的雕塑,一位是贺子珍,一位是伍若兰。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副主任张莉介绍,在井冈山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当时建制内的女红军充分发挥自身有文化、思想活跃、有丰富宣传工作经验的优势,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向广大妇女姐妹宣传党的政策,号召妇女自己解放自己。她们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根据地内的妇女进一步被发动起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山如画,这里曾上演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沉眠着革命烈士的铮铮忠骨,回荡着一曲又一曲红色歌谣。井冈山上散落着无数历史的旧迹,记载着过往的峥嵘岁月。90多年前,共产党人在这里浴血奋战,伟人在这里运筹帷幄。他们登上井冈山,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过往已为陈迹,而井冈山精神,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被传承下来。传承与弘扬井冈山精神,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我走过井冈山这一片英雄的土地,学于这一所有着红色基因历史的大学,是我的荣耀。我常常自问自省,我该如何无愧于这份荣耀,如何回报党的哺育、学校的滋养,将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把熠熠生辉的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我业已退休,但党性不能退休,党员的思想、品行和精神不能退休。我能否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将铭记于心的井冈山精神付诸实践,力克万难艰辛,我能否像毅然走下井冈山,像远征的红军战士们一样,走上一条无愧于心的人生道路。

  我们坚信,在革命先烈的引领下,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我辈青年能对这些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学习,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能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在生活上,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思想上,能保持高昂饱满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不息;在学习上,能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努力掌握管理教育发展教育的本领;在工作上,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学习,全体党员能够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井冈山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擦亮眼睛,明确方向,让八角楼的灯光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配图由作者提供)

  注:

  ①文中部分史料来自于网络。

  ②参考书目:《别开生面讲党课》(2011.7.1版,蔡长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2012.4.1版,谢春涛,新世界出版社);《党建一本通》(2013.1.1版,红旗出版社);《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2017.8.1版,俆川,人民出版社)《新时代金句》(2019.1.1版,秦强,人民日报出版社)《新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南》(2018.6.1版,孙支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新担当新作为:做新时代好干部》(2018.9.1版,李少军,人民出版社)等。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