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茶以后,对天气便多了一份敏感,比如,绿茶,多以清明节前后来做标记。世间的事,多和明前的茶相似,时间和地点,温度和纬度,饮食习惯和原生家庭,这些外在的事物,大多会左右一个人的生命进程。在特殊时间里忆念的东西格外珍贵,茶汤如是,感情的浓淡亦如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和吃食有关,春节有饺子,元宵节更以食物来命名,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只有清明节比较哀伤,除了一杯清茶,还有一阵雨声,并没有好吃的。
清明时节大多有雨。那雨纷纷地下在杜牧兄的诗里。杜牧笔下的这场雨,有漂泊感,有牧童,也有快意有孤独。春天,确是适合梳理自己的季节。每个人都必须在春天时想好,要耕种一些什么,好在秋天时收获。
此时,生长在半山腰的茶已被采过了第一道,清明节的雨水从桃花或是白玉兰的花朵上滴下来,落入水桶中,文人雅士将这样的雨水盛入陶壶,以柴草煮得沸腾,用来冲泡刚炒制的绿茶,妙不可言。
清明的底色是绿色的,万物拔节,一切都如"清明"这两个字——清丽,明媚。春天的风在唐代格外有功效,一会儿似剪刀,裁出细柳的舞蹈。一会儿呢又似画师,将整个江南染绿。我最喜的春的诗句是袁枚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十个字,如茶水的第三泡或第四泡,饱满,丰富,绵长。
明前,有桃花。桃花花期长,执著。桃花竟然可以吃。我在朋友的微博看到过,她用温水浅浅浸泡新采的桃花,佐以香菜,凉拌一份桃花。她是个单身女性,说是吃了这份菜希望有"桃花运".我后来一直看她的朋友圈,希望奇迹发生。可惜,这故事还没有结局。
桃花可直接煮茶。药店里,有各种干花可泡茶,菊花自不必说,也有莲子茶和桂花乌龙。我喜欢将鲜切花直接冲泡。桂花荷花,均可泡茶,鲜菊花也好,桃花和玫瑰,更适合女性。桃花花瓣泡在沸水中,会舞蹈一会儿,伸展漂浮,它的香味浸入茶水中,很可口。
明前还有白玉兰开放,一朵桃花与另外一朵桃花距离很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白玉兰的花朵间大多保持距离,一副知识分子的边界感。有时,在春天的公园走一走,会明白许多的生命哲学。所谓生命,就是一种发芽的哲学。
明前,北方开始有户外活动。人类的身体和衣裳有紧密关联。桃花开后,厚衣服渐除,中午浓烈的阳光,让人有了春心。所谓春心,不只是人的欲望,更多的是指打开自己的倾诉感。冬天是隐藏自己的季节,厚衣服裹住了身体也包裹住了灵魂。季节的更换,让人有了更换自己面孔的生物时钟。一个人在不同季节里,所喜欢做的事是不同的,这正是一个人的多面。
清明并不总是遣悲怀的。也有踏青和嬉乐的节目。古中国清明前后,宫廷里的女子是放假的,还被获准荡秋千。在旧时,皇宫流行什么,民间一定是模仿的。于是街巷间都有了在春风里荡秋千的女子。有苏东坡词为证:"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样的诗词多了,至少可以平衡下清明节的那场断魂雨。
李唐后,清明与寒食节渐渐融合。清明节前两三天里,旧制禁止生火,乡民们只能吃冷食。吃冷食,在现代人语境里很难理解。在古时,火如今天的电和网络一样。每年春天时有春雷,易引燃山火,令万物被烧。正因如此,人类才在明前的几天,将火灭了。吃几天寒食,度过最易起山火的季节。杜甫有诗写道: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这是杜甫离世前一年所写的两首《清明》诗中的第二首,悲伤的情绪铺满全诗,杜甫耳朵不好右臂受伤,身世漂泊寂寞长伴。实在容易让人共情。诗中这句"家人钻火用青枫",说明了已经过了寒食,杜甫的家人可用青枫来取火了。
现在想来,用啥木头取火,和用啥泉水泡一壶明前茶一样重要。不同的木头可能因为材质的区别,燃烧时有不同气味。所以点火是必要的,选择什么样的木头点火,差不多,意味着,要过一种什么味道的人生。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