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出外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了。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儿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她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女儿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里种子执著而生长出来的奇迹。
东评西点
本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一粒种子总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而人则“天生我才必有用”,总有适合他放飞、翱翔的天空。
【知识链接】
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已知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但是唐以前,荞麦的种植似乎并不普遍,《齐民要术·杂说》中虽有关于荞麦的记载,但现在一般认为,“杂说”并非贾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有说《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附出的“瞿麦”即荞麦,但仅是一家之说。农书中关于荞麦最为确切的记载则首见于《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同时,荞麦在有关的诗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认为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