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伴刘久香把叶老三喜欢吃的几个下酒菜,已经摆在自家小二楼阳台的小餐桌上,叶老三满心欢喜地坐在小饭桌前,深情地看看老伴摆碗筷,摆酒杯。
天边的夕阳照在餐桌上,让酒杯和碗筷变得洁净明亮。叶老三抬眼远望夕阳下的田野,满地金黄的稻穗沐浴在晚霞中。这样的秋景让叶老三内心感到满足,充满幸福感,也让他心生欢喜: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天,蜿蜒匍匐在原野上,由西南向东北延申的丹阳河,在金色的原野里,犹如一条游龙,把大面积的稻田分成两片,让遍地金黄更有层次感。
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桥,横跨在丹阳河上,当地人把古桥叫作“叶家桥”,叶家桥在叶老三家西边的不远处,傍晚的时光里,夕阳把笑脸藏在古桥的另一头。
小餐桌上,老伴刘久香刚炒好的几个菜还冒着热气,夕阳把天边染成大片的红色。叶老三拿起酒瓶,眯起眼睛,满足地看着酒瓶上的“叶家桥”几个字,然后用力摇晃几下酒瓶,瓶中酒顿时泛起了一层灵动的酒花。
前方,夕阳下的叶家桥上,一个少年正赶着一群山羊从桥的一头走向另一头,天边的残阳里,桥上的少年和羊群,变成一幅色彩浓重的流动水墨画。
待酒花慢慢散开,叶老三拧开酒瓶盖子,接着把酒倒在老伴准备好的两只酒杯里,他和老伴一人一杯,几乎天天如此。酒杯里再次泛起酒花,泛着酒花的米酒,半浊半清中呈现淡淡的乳白色,浑厚而透明,仿佛无暇的白玉一般。他把鼻子靠近酒杯,贪婪地闻了闻酒香,芬芳的酒香让他陶醉。嗯,许多年来还是这个味儿,他贪恋这个味儿,他知道这是当地夏氏米酒特有的香味。他端杯小啜一口,米酒的甘甜溢满唇齿之间。
旷野里的秋风无声无息地略过小楼,酒香从晚霞中的小楼上,慢慢飘散开去,与田野里稻谷的清香味,混合在一起。乡村的秋天,飘散着迷人的气息。
叶老三从十八岁开始,饭桌上就没有离开这种本特产的米酒,那时他的父亲老木匠喜欢喝酒,叶老三偶尔陪父亲喝一杯,那时当地夏家酿造的米酒还不叫“叶家桥”。从叶老三认识这种当地纯手工佳酿开始,如今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
古镇丹阳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盛产稻米的历史悠久,丹阳的稻米养人,用丹阳稻米精酿的美酒更养人。几十年来养人的米酒,让年逾花甲、子孙满堂的叶老三精神抖擞,鹤发童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好几岁。说起夏氏米酒,叶老三常常心生感慨,他与米酒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老伴喝酒,刘久香从没有反对过,不仅不反对,晚饭时还常常陪老伴喝一杯。每当此时,叶老三总是深情地看着老伴,他始终没有忘记,没有刘久香给他出主意,就没有他叶老三现在的幸福生活。
0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深秋时节。
距离丹阳百里之外的芜湖市郊刘家湾村,住在村东头的刘老汉,有一双女儿,大女儿在年前就要出嫁了。按照那时当地的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是要陪送一些嫁妆的,嫁妆的多少,由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不过,通常都是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不像现在陪送汽车,有的甚至还陪送住房等等高档生活用品。那时几床大红花被,能有自行车,电风扇,缝纫机等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少不了娘家陪送的梳妆台等等简单家具。陪嫁的梳妆台一般是娘家请木匠做的,那是嫁女儿的必备之物,刘老汉家也不例外。
当年的叶老三,还是个回乡青年。
叶老三的父亲是个木匠,叶老三高中毕业无缘大学校门,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在农闲时跟着父亲学木工手艺,经常跟随父亲利用农闲时节出门做木工活,挣点工钱补贴家用。那时的木匠走村串巷,属于流动的手艺人,走到哪个村庄,有木工活就停下来,做完再到下一个村庄。
叶老三跟着父亲,一路向南,遇到木匠活就做,做完再继续到下一个村庄。这一天,叶老木匠带着儿子叶老三来到了刘家湾,也就是刘老汉所在的村庄,正好赶上刘老汉家请人给快要出嫁的女儿打嫁妆。
那时做木匠手艺,走到哪里干活,随便有个地方就可以住下。为刘家女儿做嫁妆期间,叶家父子就住在刘老汉家的一间堆放杂物的厢房里,吃饭也和刘家一起吃,所谓添两双筷子多两个碗,乡下人淳朴厚道,做活期间,包吃包住。
刘老汉看着木匠父子手艺不错,不仅为女儿打了嫁妆,还让木匠父子为家里修补了门窗,又做了几样新家具,这一做就是半个月的时间。
刘老汉的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江南水乡的土地养人,两个闺女出落得水灵俊俏,远近提亲的踏破家门,刘老汉有自己的嫁女标准,要把闺女嫁到理想的人家。大女儿的婆家是邻村富裕人家,准女婿聪明能干,符合刘老汉的标准,眼看着就要出嫁。小女儿刘久香初中毕业回到村里,在家帮着父母做农活,提亲的一茬又一茬,刘老汉都不是十分中意。最近远房表舅做媒,提了李家村书记的儿子,小伙子有个商品粮户口,自身其他条件很一般,刘老汉觉得还行,不过闺女似乎不太满意,这事还没有最后敲定。
小女儿刘久香,与小木匠叶老三年纪差不多,叶家父子在刘家时间长了,两个年轻人也相互熟悉了起来,因为两人都是中学毕业,相互之间聊天的话题也多。小木匠做活,刘久香有时在旁边看,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有一次,小木匠做活失手,手指被斧头划破了,血流不止,刘久香慌忙骑车带着小木匠去乡卫生院包扎,一路上,刘久香骑车,叶老三坐在后面,这一趟单独相处,更拉近了这对青年男女的感情距离。等到刘家的木工活做完,这一对年轻男女已经难分难舍。
03
话说,叶老木匠看出来了,自家儿子和刘家闺女好上了,儿子的这点小心思,怎么能逃过老木匠的眼睛。单说这对青年男女,无论是外貌长相,还是文化水平,真的很般配,并且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这应该是人间美事一庄。作为父亲,老木匠本应该高兴才是,不过他高兴不起来。看看自己家的条件,再看看刘家的条件,叶家配不上人家刘家。本来是到人家做木工活的,这小子怎么能把人家的闺女捎带上呢。想到这里老木匠已经无心再做下去了,不能因为自己儿子不懂事耽误人家闺女,老木匠匆匆把刘家的活做完,带着小木匠叶老三离开刘家湾,回到了老家。
相遇的缘分,相逢的欢愉,让离别变得痛苦,虽然不想分开,却也很无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自由恋爱还要受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分别时两个年轻人约定,让小木匠跟父亲先回家,然后再带着聘礼来提亲,光明正大,明媒正娶,给双方父母以及父老乡亲一个合理体面的交代。
叶老三回到家中,无心跟着父亲下地干活,日思夜想的人只是刘久香,白天脑海中都是心上人刘久香的画面,夜晚做梦也是和刘久香约会。
老木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儿子想人家刘家闺女,患上了相思病。虽然自己家的条件配不上刘家,为了儿子,还是决定亲自去提亲。
老木匠东凑西借,凑了礼品钱,到镇上买了当时最好的烟酒和水果糖果等等,又准备了一袋自家最好的新大米。老木匠借了两辆加重自行车,叶老三的自行车后面带着烟酒水果糖果,老木匠的自行车后面驮着一袋大米。
刘家湾,刘久香自从和心上人分别之后,变得闷闷不乐,独坐沉思,做事常常丢三落四,魂不守舍。刘老汉两口子看出来了,小女心有所属,老两口知道女儿的心上人是叶家小木匠。
女大不由娘,春心已动,所谓女大不由娘,留住人也留不住心,闺女总是要嫁人的。上面说到,表舅已经替十里之外的李家村的村支书来已经提过亲了,主要是书记儿子是城市户口,这在当时是极其优越的条件。只是二闺女见了一面之后,不乐意。刘久香知道父母是想把自己嫁到李家,她见过对方,不仅相貌平常,而且比自己大好几岁,最主要的是自己和书记儿子没有多少话说,就是谈不来。
叶家父子早晨出发,中午到了刘家湾。
老话说得好,打脸不打送礼人。刘老汉一看叶家父子的阵势,就明白了,这是来提亲的。虽然心里不同意女儿远嫁百里之外的叶家,不过人家带来了礼品,表面上还是很客气地留下叶家父子吃了午饭。
女儿刘久香见到心上人之后,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刘久香也不再对父母隐瞒和叶老三的恋情,并且表明非叶家不嫁。刘老汉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听到小女向自己表明态度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刘久香趁热打铁,缠着母亲说服父亲,最后刘老汉勉强答应收下大米,其它礼品坚决不收。至于两个年轻人的婚姻大事,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答应。叶家父子只好把烟酒等东西又带了回去。
回来之后,叶老三思念心上人心切,无心在家久留,第三天又悄悄跑到了刘家湾,在村外一直等到天黑,终于等到了偷跑出来的刘久香。清分朗月,寂静的原野,一对有情人短暂分别又相见,自是一番缠绵,不必多说。
为了能够长相厮守终身相伴,两个年轻人反复商量,怎么样才能说服刘久香父母同意他们在一起,最后刘久香让叶老三如此这般去做。刘久香说,以她对父亲的了解,按照这个办法,肯定能让父亲同意他们的亲事。听了刘久香详细办法之后,叶老三深情地拉着心上人的手,心中充满爱怜和感激,他向心上人表示,回去一定按照她的办法,尽快再来提亲。
04
从丹阳镇东出发,沿着丹阳河一路向南,距离丹阳镇不到十公里,就到了丹阳河上的著名的古桥——叶家桥,叶老三的家就在叶家桥东头的村庄。在叶家桥东边几公里之外,有一家当地有名的纯手工传统工艺,酿造米酒的作坊,酒坊的主人姓夏,因此当地人把夏家酿造的米酒称为夏氏米酒。
夏氏米酒的纯手工酿造技术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人,制作工艺不断改善,生产的米酒色泽清亮,酒香四溢,是当地喜欢喝酒的人,一年四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酒,也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佳酿。在当地十里八方,夏氏米酒也是嫁娶喜事的礼品酒,在喜宴上更是少不了。
叶老三回到家之后,就到离家不远的夏氏米酒作坊,夏家人听了叶老三的来意之后,心想着一定要为叶老三娶回心爱的姑娘,助一臂之力。夏家从酒窖中,取出两坛优等的陈年窖藏米酒,告诉叶老三,米酒的独特香味,对饮酒的人有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并祝叶老三马到成功。
叶老三借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把两坛米酒牢牢固定在自行车的货架两边,换了一套新衣服。在那年初冬,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叶老三骑车带着米酒去见他的心上人,一路上,他心中充满期盼,又忐忑不安,期盼的是很快就能见到心上人了,忐忑不安的是,对于刘家父母能不能答应这门亲事,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叶老三把自行车蹬得飞快,初冬的天气,已经有了一些寒意,寒风阵阵,遍地灰暗的色调,让原野里有些荒凉,不过叶老三并不在意这些,他的心中只有心上人刘久香。
在中午时分,叶老三驮着两坛米酒到达了刘家湾村。
刘久香早已在村外等着心上人的到来,小别重逢,有情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番亲热。刘久香看到自行车后面的两坛酒,隐约闻到了酒香,再看看身边因为赶路累得满脸通红的心上人,心中充满自信。
原来刘久香想到了叶家父子做木匠活时喝的酒,那是叶家父子自带的一种当地米酒,刘久香隐约听说过叫夏氏米酒。她知道她父亲每次闻到这个酒都赞不绝口。刘久香得知这是叶老三老家乡的特产,她灵机一动,就让叶老三带着特产米酒来提亲。女儿了解父亲,她知道父亲爱好喝酒,品尝了叶老三带去米酒,米酒的醇香,一定会让父亲同意自己和叶老三的亲事。
按照刘久香美酒助攻的方法,叶老三这次受到的礼遇,与之前大不相同。刘老汉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不过刘老汉之前从没有喝过这种口味的纯手工酒,虽然是米酒,无论是香味口感,还是喝完酒之后带来的舒适感觉,都是刘老汉从未体验过的。刘老汉心想,能够出产这么好的米酒的地方,女儿嫁过去也差不到哪去。
这时刘久香趁热打铁,爸你要是同意我嫁过去,你以后天天都有这样的好酒喝。
刘老汉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最后答应了这门亲事。
原来,刘久香依靠对父亲的了解,让叶老三带着夏家米酒去提亲,依靠米酒的独特魅力,终于征服了未来的老丈人。
从此之后,夏家米酒又有了一个特殊的作用,美酒做媒,酒为媒,在当地一度传为佳话。
就这样,在第二年的秋天,刘家的小女儿刘久香嫁给叶家的小木匠叶老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迎娶新娘那天,叶家带上了十八坛陈年的夏氏封坛酒,几十人的迎亲队伍,开着大卡车,浩浩荡荡地赶到了刘家湾,叶老三迎娶了心爱的新娘刘久香。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