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催人老”,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所有人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老去,也会在四季的轮回中遗忘曾经。可是,那些深埋在儿时记忆里的东西,似乎被刻进骨头里一样,是很难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被彻彻底底忘记的。
——题记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十日夜,北京突降大雪。我睡得比较早,这场雪于我来说,应该算是悄无声息到来的。第二天醒来,当我拉开窗帘的时候,看到白茫茫的积雪把天空晃得明亮明亮的,心情也一下子跟着明朗起来。有如此之好的心情,我的思绪便朝着“堆雪人”“打雪仗”的童年时代“飞奔”而去,一幕幕儿时玩雪的画面生动地呈现脑海。就在我坐回床上准备穿衣服的一瞬间,大脑里竟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了一句话——脱鞋上炕。
当我脑子里忽闪出“脱鞋上炕”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亲切的一句话呀!似乎好多年没听到这么暖心的话了。
“脱鞋上炕”是我儿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句话绝对是我们北方用语。我这个人不矫情,也很少去争论什么,这次之所以敢这么肯定,是因为我知道,南方根本没有火炕,也很少有人知道火炕这种居家设施。正是因为如此,在南方,人们去朋友家串门时,是没有机会听到“脱鞋上炕”这么暖心的招呼。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火炕不陌生,自然而然对脱鞋上炕这件事儿也是十分熟悉。
我家住在北京郊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北京的气候还是比较了解的。
北京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受着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再加上强烈的偏西或偏北的强风,天气会变得更加寒冷。因此,我们这里在取暖保温方面融入了太多古人的智慧。多少年来,为了让屋里更加暖和,我们这儿的正房都是坐北朝南而建,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阳光的热量。除此之外,我们这儿祖祖辈辈的人都是用柴火做饭的。做饭时,一个大柴锅还连带着一盘大大的火炕。
顾名思义,火炕就是用柴火烧热的“炕”。
在我小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的家庭,兄弟姐妹都是两三个,也有三四个或五六个的。由于家里人口多,我们这里的火炕都是顺着山墙搭建而成的。这种炕特别大,其目的就是,一家老小吃饭睡觉时,全都能够挤在上面。
在那个年代里,农村孩子连暖气是个什么东西都没听说过,更不要提手机和电视机这样的电子设备了。别看那时的业余生活如此单调,可社会却特别和谐。就拿我们村儿来说吧,挺大一个村子,一年到头都很少有闹矛盾的。由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互相串门儿这件事儿自然而然是那个年代比较流行的了。那时候,无论去谁家串门儿,都没有沙发可坐,只能脱鞋上炕,倘若家里来了走亲访友的,也全都是脱了鞋坐在炕上。无论你去别人家串门儿还是别人来家里做客,上炕之前,肯定能听到那句十分暖心的招呼——脱鞋上炕。
那个年代,无论你是多好的劳动力,到了冬闲时节都不用去生产队干活,只能上山割柴、串门儿聊天儿,除此之外,就主打一个字——闲。倘若赶上下大雪的日子,就连上山割柴这件事儿也省了,只剩下了串门儿聊天儿。
下雪的时候,大人们早早就把门前的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扫完了门前雪之后,绝对不用去操心别人家的瓦上霜,只要把炕烧得暖暖和和的就可以了,其目的就是让来家里串门的人能有个热乎炕坐。
雪也扫净了,炕也烧热了,用不了多大会儿功夫,就看到有人朝着大门口走来。不用猜,此人一准儿是来家里串门儿的。等人进了院子,家里大人会迎上去,并且十分热情地打开门。看到来人的一只脚刚踏进门槛儿,说的第一句话一准儿是:冷了吧!快,快脱鞋上炕。刚烧完,暖和着呢!
听了这话,串门儿的人侧着身子进屋,一边搓着双手一边回:今儿真冷,都是这场雪折腾的。说完,一点儿也不拘束,径直走到炕边儿,先把双手扶在炕沿上,慢慢跪上去,再用两脚相互着把鞋踹下来,一骨碌就上炕了。上炕之后,十分麻利地把两脚斜插在屁股底下,坐好后,总会习惯性地说上一句:还是炕上暖和。
以上这波操作,从那句“脱鞋上炕”开始到“还是炕上暖和”是一气呵成的,如行云流水一般,期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绝对是丝滑至极。可是,有一种人是从来听不到“脱鞋上炕”这句话的。
那时候,中国还有好多缠足女性,因为她们上炕从不脱鞋。邀请这样的人上炕时,只能说“盘腿上炕”。
我一直都很纳闷,不应该是先上炕,后盘腿吗,怎么就成了盘腿上炕呢?思来想去,我终于有了答案。也许,那时候的人,情商并不低,他们想废除缠足的陋习,可是又奈何不了几千年的腐朽思想,为了维护女性的尊严,只能把“脱鞋”替换成“盘腿”。所以,才有了“盘腿上炕”这句没了先后顺序的话。
中国女性缠足这种陋习是在孙中山总统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之后才结束的。从此,女性才从几千年的腐朽思想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以后出生的女性再也不用裹脚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中国在世的缠足女性已如凤毛麟角,火炕也在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近些年,农村翻建的房子里不再搭建火炕,来家里串门儿的人也少之又少了,一到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不是玩儿手机就是看电视,都各干各的。你不搭理我,我也不搭理你,再也听不到那句让人暖心的“脱鞋上炕”这句话了。
而今,我已步入天命之年,儿时的点点滴滴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模糊了,脱鞋上炕这件事儿也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不太确定,若干年之后,会不会还有人记得火炕这种陪伴了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家庭设施。到那时,肯定也没人知道“脱鞋上炕”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我很怀念脱鞋上炕的那段日子,可是,我真的再也回不去了。因为,脱鞋上炕的那段日子已然成为几代人的回忆,最终将会被深深地埋进时间的荒芜里。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