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来,刷到上海七宝中学学生自杀消息,就再也睡不着了。
我作为一个中学孩子的母亲,一个海淀学生的妈妈,对越来越卷的教育现状有切身体会。
昨天中午,我接到一个培训机构的电话,对方是一个女孩,不同于其它培训机构推销人员,上来就说我们是某某知名中学老师办的教培机构,这个女孩开口就讲,我们可以保证孩子高中能上六小强,上不了全额退费。
她这种推销方式确实对我有效,我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挂掉,而是选择了继续听听。
女孩又继续说,我们需要先给孩子安排考试,分数达到了我们最低要求,就和您签协议,保证中考分数达到六小强。
她说,我们的老师都是六小强名师,并且很多在中考出题组,可以给孩子针对性训练。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六小强名师与出题组专家,还是这些机构拉虎皮,扯大旗,不过她描述的这种模式,我想很多人都会信的。
考试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套路满满,但教育不是。
可我们现在的悲哀是,在很多人眼里,教育就是考试,分数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是近几十年以来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最悲哀的事儿。
可,也是这种唯成绩论的选拔式教育,被认为是当今中国社会最能体现公平公正的领域,是寒门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通道,从这一点来看,又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儿。
高考是残酷的竞赛,也是希望的灯塔,是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也是聪颖敏学少年的阳关大道。
高考就是这样一件让人既爱又恨,人人谴责,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的事儿。
回首三十多年前我的学生生涯以及1994年的那次高考,本质上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卷的程度一点不比现在弱。
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我们班四十多个同学,应届当年就考上两人,大部分同学需要复读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考上大学。
那时候,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可过去这么多年来回头看,其实并不是,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同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也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考上大学的同学,有干着有成就的事业,挣着不菲的年薪,也有浑浑噩噩混日子,一份工作干到老的人;
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有的确实生路狭窄,难了点儿,但也有大把人事业有成,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所以,即使是我们那个年代,把高考作为人生唯一的机会,是错的,何况现在。
高考只是人生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人生规划的重要节点,值得认真对待。
不过,即使失败了,天也塌不下来,调整规划目标与路径,一样可以达到人生的旷野。
那为什么每年高考,都有像上海七宝中学这样的悲剧发生?
我觉得这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三观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人生观。
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这是个太大的课题,我说不清楚。
对于我来说,孩子怎么样才算成功?我想她如果每一天都能高高兴兴的,就是成功了。
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能高高兴兴地面对、解决、接受,就是成功的。
人生之路从来不是只有一条,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只有清北。
人生之路纵横交错,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罗马,而是每一个转角的小惊喜。
沉浸式享受它,人生则圆满。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