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鼎,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的。观鼎原非平常事,位列三尊,德高庙堂,也不见得能细观九鼎。天子祭祀之时,列队其后,遥望在太庙之上的九鼎,望一眼,周身颤栗:阳光之下的九尊青铜大鼎,熠熠灿灿,闪耀的金属光芒,时亮时幻,时光时彩,像音符般跳跃闪动。夏商周三代,煌煌近一千五百年,何人何时曾亲眼目睹过?史无只字记载。数千件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上,无一字记过。自夏禹之后,再无圣人乎?观一鼎、三鼎、五鼎、数鼎或许有之,观九鼎相列,史无人乎?
大禹于历史有功,功有其二:一为治水,一为铸鼎。《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大禹给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留下了一道千古谜题。夏禹自荆山之下铸就的青铜九鼎,秦始皇苦寻,武则天苦寻,四千多年过去了,现在何处?鼎上铸纹是魍魉魑魅,还是九州名山大川,雄关险隘?悬而无解,争无定论。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曾发问:周鼎何在?
司马迁记载“泗水捞鼎”。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据司马迁考证,此周鼎非周时所铸,而是夏禹所铸九鼎也。
大禹治天下后,将天下分为九州,集全国之金铸九鼎,一鼎代表一州,九鼎陈列于殿前。禹之所意,天下归一,一统天下,九鼎陈列,苍天神灵、山川大地皆汇于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商汤灭夏后,建都亳,先移九鼎。九鼎乃正统之证,夏商周传代开朝,皆以九鼎为证。秦统一中国后,扬名天下,始称皇帝,九州归一,须有九鼎为证,然而多方寻找,未见其踪。秦帝国动用巨大的财力、物力,又斋戒,又铸祠,在全国征得千人习水者,没泗水求之而不得。秦始皇一定很失望,很沮丧。此后,自秦始皇始,正统之承,更为传国玉玺。
观夏禹九鼎,秦始皇未能如愿。
“春秋五霸”之一,史留“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楚庄王,其在位的鼎盛时期,楚国纵横现在的鄂、苏、赣、皖、浙,一国相当于春秋数十个小国。楚庄王亲自带兵,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伐。约公元前600年,楚国一路攻伐,势如破竹,直打到周天子脚下,并在洛阳城郊检阅三军,如此气势,灭周岂费周折?楚庄王傲慢地向周天子派来的使者打听鼎之大小轻重,言下之意,楚戈之锋刃足以铸九鼎,可谓狂傲之极。王霸之中,未见有此霸气,问鼎之心昭然若揭。周天子派来的使者王孙满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言不过三句,足御楚雄狮。“(国)在德不在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后,识趣而归,未得望一眼九鼎。鼎不可问,岂可窥?
公元前307年,秦国出了个秦武王。秦武王比“春秋五霸”还“霸”,敢视天下为小独秦为大——礼崩乐坏的年代,一切无所顾忌。秦武王力大无穷,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树、提牛、抱鹿、杀虎,无一不能,只有他直抵九鼎,但又非细观,绕之三匝,抚之雍鼎曰,此代表吾之秦地也。秦武王爱不释手,几欲动情。三百年前的楚庄王只是问鼎,而三百年后的秦武王是要举鼎。周天子令人告之,观之足矣!鼎置于此,无人能撼动。秦武王偏不信,吾秦之鼎由吾。他竟然在大庭广众之前,众目睽睽之下,力举雍鼎,且举着来回走,没料到置回原处时,砸伤胫骨,不日而亡。他是中国历史上被鼎砸死的唯一一人。细观禹鼎者,历史记载几乎无人,仅问一声鼎之轻重就被视为大逆不道,何况玩鼎于股掌之上?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自秦武王后,再无人敢问夏鼎。
二
世上绝无夏鼎乎?有。吾曾细观之,那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现存的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青铜云纹鼎,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自1959年始,在河南二里头陆续出土了不少夏代的青铜器,如多件青铜爵,其中最著名的是乳丁纹青铜爵。这应该是现出土存世的最早的青铜酒器,其造型奇特飘逸,立似静,观似动,轻盈玲珑,长流尖尾,束腰细足,宛如展翅欲腾的雀鸟。也出土过管流角,亦是一种酒器,体态修长,细腰高颈,杯体下有一圈圆孔,可能有饰品嵌在其中,翼腰之间有把。最珍贵的是一只两耳三足的青铜器,夏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