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读书随想 >

漫谈“历史的眼光”

时间:  2025-04-16   阅读:    作者:  剑鸿

  被辩证唯物者称道和强调的“历史的眼光”,似乎是个大词汇。词汇之为“大”,盖因其抽象、玄妙、空洞所致也。“大词汇”这个词汇本身并无权威解释,即使有,估计也是以抽象解释抽象,空洞描绘空洞,无助于常人的理解。对于平素缺少理论训练而又一味真实生活的人们来说,大词汇之显著特征便是理解起来费力,如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也无从遵循。简言之,大词汇就是不亲民的词汇。

  然而,词汇的不亲民,不能怪词汇,似乎也不能怪词汇的发明者,发明者自有其发明的背景和深意。对于“历史的眼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或者不是什么东西?它是不是真实存在?我们能否像辩证唯物者说的那样,用它来看待一切?这些问题似乎很重要,容不得偏见和冲动。至少对于多少可以讲点话、写点字的人,是有必要弄清楚的。因为我们总要说话,总要和人讲话,总希望别人听我们讲话。丢弃历史的眼光,带上有色眼镜,完全对人事投之以现时个人狭隘的眼光,以己之暖度人之寒,以己之饱度人之饥,就可能被当成笑谈。当然,假使有人硬要说历史的眼光是狗屁,那也不打紧,因为即使缺少历史的眼光,也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至少不会像缺钱和失恋那样令人郁闷和抓头。

  据我的愚见,所谓历史的眼光,大概指的是一种较平常眼光更为深邃、长远、公允的眼光,它既不同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俯视,也不似“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自足,更有别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见,而是发乎于人类通性的一种体贴理解和平等相视。这样解释未必准确,因为我并非才高八斗,名家高人,不可能一语就有定义的效果。说到底,历史的眼光无非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而理论家将其堂皇冠名而已。顺着这样的逻辑下去,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无非是让人学会站到历史河流里去冲一冲澡,亲领一下冷水的感觉,以便对水流的缓急和温度有一番切实感觉。这样,我们就不致无关痛痒地站在现代的岸上,对诸多死去的人和事进行嘲笑讥讽了。究其实,乃是教我们扩大知觉和感悟的范围,进行换位思维,从而更好地知人论世。

  比如说,你要骂某某不是好东西。首先确定,这是你的权利,但你不能因此剥夺别人骂你的权利。开骂的前提,要对被骂者有更多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所谓“最了解你的是你的敌人”,是之谓也。了解将受你骂者,就要研究这个人的历史,看看他是否从来就不是东西,或者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不是东西的东西,看看他到底没有没杀人放火,有没有深夜爬进人家的卧室。继而,还要了解他的杀人放火和潜人卧室到底是因了什么缘故,造成什么后果。还要听听在场者的反应,看看他们的意见,钱穆先生将这种意见称之为“历史意见”。在综合各种历史意见和具体因素、背景之后,你才能发表自己的“时代意见”。若不分青红皂白,乱骂一气,倘人家杀的是现场行凶者,放的是自己老房子的火,爬的是自家老婆的卧室,你之所骂者,岂非空气而何?

  又比如,我们时代的各种奇闻怪事,常常因见诸报端和荧屏,而引起人们热烈讨论和关注。如果你在家里实在没什么事,又颇感心中憋闷,有不能已于言的冲动,而且觉得自己发表的很可能是真知灼见,足有一针见血、一语惊四座,甚至有疗救社会之功效。那么,在发表意见之前,还是要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功夫的,比如理清事件中各方人物的角色,找到事件的源头和脉络,分析各方的意见和立场,从中发现出一些深层的本质性问题,然后始能论及此事件将来的社会影响和标志意义。这样说,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很像是力气活,比之引车卖浆并不轻松。倘有怕麻烦的人们由此而生了畏惧之心,从此不敢发言,那倒也不必。我们起码因此而知道言之不可轻易乱发,也因此了解自古鲜见知人论世公允之论的内在奥秘,毕竟我们少有闲心杞人忧世。

  然而,对于手握权柄,有所谓话语权和制度设计权利者,倘若丢掉历史的眼光,那问题就不同于寻常。一不小心,就极有可能引起公道人的抨击和愤慨,也可能形成流弊。当然,如果这些人也有类似娱乐圈之炒作的心思,希望借此成名,而无论乎什么样的名,那也未尝不可。近些年来,有关翻覆历史、改革制度的奇谈怪论何止千端。但是,我想,没有对古代科举制的形成和历史作用及其弊端的考证,没有对各国教育制度的审视和参照,就不要轻易在教育改革上心血来潮地动手动脚。没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分析,不了解皇权与相权流变的细节,就不能轻易大放中国古代社会专制残暴的厥词。没有对历代军事制度的研究,不懂得社会一旦承平日久,武器就会生锈得连牛也杀不死,就不要妄谈政治腐败、文化劣根之类的空洞意见,来证明旧制度之可恶。没有对古典常识和人情风物的基本了解,就不要去乱拍什么关公战秦琼的历史肥皂剧。一句话,对于现在和将来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项,务必要有所谓历史的眼光,仔细端详考究一番,才能不失浅陋,贻误他人或后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有时甚至认为,人间许多乱象,都是因为没有历史眼光造成的,这似乎有将历史眼光的作用扩大化的嫌疑。但又细想,乱象的产生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毕竟运用历史的眼光,还是要有历史的知识,要有与生俱来的理性,要有公允周到的用心,在连教育普及都这样慢的时候,如此高妙的眼光怎能迅速普及呢。更何况,大多数人们说的话,往往是小人物的平常语言,很多又是在一时激愤中说的,说过之后就随风而散,并不能如大人物一般影响社会人心,说说又何妨呢?所以,我又不得不想,历史的眼光所能给予大多数人的意义,或许仅仅在于让人们更加平静地生活,更加理智的发言,远离冲动的魔鬼和惩罚。因为,乱说的情况下,保不齐就有人抓住你话中的辫子,把你打成什么派别,这很难说。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无处安放的爱情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行至盛夏,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