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网络文摘 >

煤油灯照亮求知路

时间:  2024-03-27   阅读:    作者:  车成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唯美的“梅雨诗”,是南宋“鬼才”诗人赵师秀的代表作《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乃神来之笔,那敲击棋子的声响,震落了一朵朵灯花。读到这里,我不禁浮想联翩,记忆深处那个陪伴我夜半苦读的煤油灯浮现在眼前,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用微弱的光点亮“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一   煤油灯属油灯,是1970年代乃至1980年代农村最主要最常见的照明用具。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会点亮一盏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前吃饭、闲聊……   记忆中,多数家庭使用的煤油灯都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简陋的,大多是自己制作的。将一个容量适中的废旧玻璃瓶洗刷干净,找一个铁皮瓶盖钻个小圆孔,把一片薄铁皮或牙膏皮卷成圆筒,在圆筒里面穿上棉线或者棉捻子,把圆筒插进圆孔。然后,往瓶子里倒上煤油,这样,一盏简易实用的煤油灯就制成了。

  那时,物资匮乏,生活艰苦,日子过得十分节俭,即便是小小的煤油灯,很多家庭也舍不得多点,有的家庭甚至赶在天黑前把晚饭吃完。虽然黑漆漆的夜晚很无聊,但是大家都忍着,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男男女女三三两两聚在屋前树下谈天说地,小孩则在月光下做游戏,消磨漫漫长夜的时光。

  黄豆粒般大小的灯光,昏黄,飘忽不定,却丝毫不减年幼的我们在灯前学习或游戏的兴趣。学龄前,自家兄弟姐妹或同龄小伙伴经常玩手影游戏,在灯前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或动物影像,双手手指变换着造型,透过灯光,就能在石灰粉刷的白墙上出现“小狗”“小鸡”“小鸟”“兔子”“山羊”“人头”的影子,类似表演“皮影戏”。大家争先恐后地表演,看谁的造型更逼真更有趣,“像不像,三分样”,凭借想象,一双小手十个手指借光弄影,幻化出各色人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甚至一些情节连贯的小故事。手脑并用,益智运手,透过小小的煤油灯传递浓浓的想象与创意,留下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欢乐时光。

  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作业都得把头放得很低,眼睛几乎贴在书本或作业本上了。当时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我们兄弟姐妹陆续开始上学后,父母亲就尽量延长照明时间,拨长灯芯,调亮灯光。当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他们总是轮流在旁边陪伴我们,借着灯光,父亲可能会搓麻绳编草袋,做一些手工活计,母亲会做针线活,缝补衣服纳鞋底。有时,我们会听到母亲突然一声“哎哟”,循声看去,只见她右手捏着针,吸吮着左手食指,原来是针尖扎破了她的手指,针尖可以见到殷红的血迹。灯光下,父亲把生活的艰辛无声无息地搓进绵延的长绳里,母亲把爱缝进一个个补丁里,纳进密密麻麻的针脚里,儿女把读书成才的梦想寄托在那沙沙的书写声里。多少个漫漫长夜,在那盏昏黄的油灯下,父母用勤劳的双手用一绳一结、用一针一线缝补着清贫的生活,儿女用一笔一划撺掇起未来的梦想与希望。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二   煤油灯下,那朵跳动的小火苗,扑闪扑闪,犹如埋藏在心底的那抹希望之光,忽明忽暗。我们在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勤奋读书的目的其实很朴实很简单,那就是要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端上铁饭碗。夜深了,煤油灯点的时间长了,灯芯上会结出灯花,灯光会变得昏暗。这时,父亲会用剪刀把灯芯往上提一提,顺便剪去灯花;母亲会用针尖把灯芯挑一挑,顺便挑下灯花。他们还会安慰我们说,灯花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带来喜事。其实,我们心里明白,他们是在给我们鼓劲打气。夜深了,犯困,一不小心,灯火偶尔会燎到头发,灯烟会熏黑鼻孔,用手一摸,指头黑乎乎的,不小心蹭到脸上,常常把自己弄成一个小花脸,姐弟便会互相看着笑着打趣。即便如此,在夜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光依旧照不了多远,姐弟几个只能围灯而坐。

  农村小学的课时安排与季节和农事对接得天衣无缝,一天的学习时间被分作三段,早上两节课,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东方还没有泛出鱼肚白,我们已经走进校园,开始挑灯晨读了。水泥墩搁上长木板做成的“课桌”上,每个人都会放一盏自带的墨水瓶煤油灯。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煤油灯火不停闪动着、跳跃着,给清晨寂静的校园带来一点点光亮。有了煤油灯的陪伴,学习生活倒也多了几分乐趣。要是那位同学忘带油灯,同桌便会把自己的油灯移到“课桌”中间,与他共用一盏灯;遇到那个同学的灯里没油,大家都会大方地打开瓶盖分一点给他。看着略微呛鼻的煤油缓缓倒出,心底油然生出几分同甘共苦的同学情谊。

  那时候,村湾的夜晚经常是漆黑一片,又总能听到大人讲的很多鬼故事(可能是吓唬我们,怕我们晚上到处乱窜),黑灯瞎火的晚上,一个人外出似乎总能碰到鬼,听多了,便变得半信半疑了。晚上,小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有灯光的村湾,小孩是不敢轻易独自出村湾的,更别说出远门走夜路了。

  那一年,我们刚刚学习解方程,大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对于如何合并同类项,全班同学好像都遇到了学习瓶颈,无论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讲,我们几十个同学就是理解不了,解起题来始终不得要领。于是,我与学习委员约定晚上去找数学老师单独强化辅导一下,可三里地的夜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哥哥自告奋勇地答应送我们去老师家,他从大伯家借来手提马灯(马灯也是煤油灯,密封较好,可防风防雨,晚上走路,马灯是必不可少的),陪同我们一起去接受数学老师的“补课”。老师详细给我们讲解了合并同类项的三个关键步骤:找,找出字母及其指数相同的项;搬,搬到一起;合,合并它们的系数。他说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就是他早就教过的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于是,他现场举例,详细讲解每一步演算过程,待我们基本弄懂后,又推出十余道题让我们强化练习,直到熟练运用为止。通过接近三个小时的反复讲解和练习,我们终于完全领悟了合并同类项的要领,熟练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当其他同学解题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主动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三   初中时,我成了一名住校生。这时,家家户户也用上电灯了,只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停电变成了一种常态,不停电反到变成了一种非常态。稳妥起见,学校要求住读生每人准备一盏煤油灯,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晚自习,学校采取的是松散型管理,没有强制要求,没有老师督促管理,全凭学生自觉自愿,但我们还是自觉参加晚自习。甚至,在学校统一熄灯后,我们还会点上煤油灯继续看书学习。那一年冬天,父亲生病住院了,本就拮据的家里显得更加窘迫,甚至,连给我买煤油的钱也挤不出。一天晚上,我与同桌悄悄溜出教室,跑到离校一里远钻井队去看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返回学校时,我们路过钻井队的发电机房,突然闻道一阵刺鼻的气味,仔细查看发现机房排污口有混杂油污的污水汨汨渗出。时值严冬,不一会,漂浮在水面的油污马上上冻结晶了。我们问值班师傅它是什么,值班师傅说它是柴油,我们接着问柴油能不能点灯照明,师傅说迫不得已时也可以点灯。同桌说到我没钱买油的困难,问能不能让我们把柴油结晶舀起带走,师傅说既然这样,我帮你舀起积攒起来,你一个星期来拿一次吧。一个星期后,值班师傅真的给了我两罐头瓶的废柴油。之后,我又去找师傅拿了几次,这些柴油帮我度过了那艰难寒冷暗淡的深冬与早春。

  到了1978年,长期被禁演的大量优秀传统剧目逐步恢复演出,湖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汉剧、楚剧重新回到戏剧舞台。姐姐是个戏剧迷,四里八乡那里有演出,她都会与她的姐妹们提着马灯赶场。不知道她从那里找来了一些经典剧目如《二度梅》《窦娥冤》《打花枝》《葛麻》《百日缘》《打豆腐》《杨绊讨亲》等油印单行唱本,那些唱词实在太优美了,拿到这些唱本,我往往是连夜一口气把它读完,对一些好的唱词把它摘抄到学习笔记本上。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央求姐姐带我一起去看戏。姐姐见我已有十多岁又这么执著,有时会带我一同去看戏,一路上,我会主动要求提着马灯走在队伍最前面。经典汉剧《宇宙锋》《二度梅》《窦娥冤》《打花枝》等传统剧目久看不厌;经典楚剧《葛麻》《百日缘》《杨绊讨亲》《三世仇》《哑女告状》《四下河南》《寻儿记》《乔麦馍赶寿》还可以哼上几句。《一捧雪》《二度梅》《三上轿》《四进士》《五福堂》《六月雪》《七人贤》《八件衣》《九莲灯》《十道本》这样以数字为序的有趣排列的曲目耳熟能详。此时,剧团已经用聚光灯改制灯具,在玻璃片上敷玻璃纸绘制灯片,采用幻灯投景。道具舞台布景奇思妙想,一桌一椅可能意味着厅堂屋舍,一门一窗也许意味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汉剧楚剧以这样鲜明的平民化、地方化、通俗化、生活化特色,吸引着像我这样懵懵懂懂的少年观众。      四   只怨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一会儿要紧盯着舞台,欣赏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夫,一会儿又要紧盯着舞台两侧的幻灯字幕,听着看着汉剧楚剧,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愉悦身心,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德,个人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一颗古典诗词的种子已经播种,如果说现今我在古典诗词创作方面还小有成绩,完全要归功于少年时期“提灯”看戏的那份兴趣与执著。

  进入高中,学校虽然已经通电,可还是三天两头停电,煤油灯就像学习工具一样,放在我们的课桌上,成了学习必备的用品。晚自习时,在整个教室突然漆黑一片之后,一阵悉悉索索声响,一盏盏煤油灯被点亮,教室里一下子就变得熠熠生辉了,空气中充满煤油的味道。为了保护眼睛,我公社供销社买了一个比普通煤油灯亮好多倍的高罩煤油灯,喇叭形的底座,椭圆形的玻璃灯肚,马嘴形的金属灯头,控制灯芯升降的小齿轮,透明的玻璃灯罩,美观实用,看起来就像一件玻璃艺术品。亮度可调,煤烟又少,玻璃罩可以防风和增加亮度,在当时是学习和办公的最佳照明工具。这种灯虽然亮度大,污染小,但还是很少有农户人家去使用它,大概是因为耗油多,花费贵,人们舍不得用。为了让灯光更明亮,我用白纸叠成灯罩形状附托在玻璃罩的上部,让灯光集中在面前的书本上。

  “少年立志,穷且益坚。”,一盏简陋的煤油灯,一颗豆粒般的灯光,一张破旧的饭桌,几本崭新的课本和练习簿,一群热爱学习的少年们依然在昏黄摇曳的灯光中熬夜挑灯苦读,执着追梦。小小的煤油灯把父母的厚爱拉得很实很长,把少年的求知路拓得更宽更广,把少年的梦想点得更闪更亮。   如今,昔日的煤油灯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却燃尽全部能量拼足全部光辉,温暖了一个时代,照亮了一代人的梦想,见证了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而今,五光十色的灯光把城乡装点成光的海洋,城乡夜空色彩的变幻,炫丽得让人眼花缭乱。

  追忆那段煤油灯下游戏读书写字看戏的时光,不由得感慨唏嘘。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码着字,想起煤油灯,总有一股滚滚的暖流涌上心头。无论家乡发生怎样的翻天覆地变化,无论时光怎么地悄悄溜走,无论岁月怎样地催我们慢慢变老,那一盏盏煤油灯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依然让我沉醉,那根植于内心深处一束束煤油灯的亮光,永远停驻在我的心间,照耀着我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